你看前面那家人,穿的整整齐齐,肯定所有值钱的家当都带了出来。明明有钱,都不舍得花点钱租水泥房,偏要挤在窝棚区。这地方气味那么难闻,窝棚又矮又暗,等到夏天蚊虫鼠蚁又多,不知道他们怎么想到,竟然愿意住窝棚区。”

“可能是没钱吧。”胡三很耿直。

王小五连连否定,“那家人,随便当两件衣服,都能租住在水泥房。你看他们像是没钱的吗?喂,不准随地大小便,他奶奶的,没听安置点三要素吗?”

王小五抄起杀威棒就朝角落一个年轻人打去。

他很愤怒,“这么多人住在这里,你他娘的随地拉屎,就不怕得病?得了病,你负责吗?给老子弄干净,弄不干净老子弄死你。”

胡三守在路口,一手持杀威棒,一手握着刀柄,警惕地看着周围的难民,防止有人闹事。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不得不提醒王小五,“快一点。我们还要去下一个片区巡逻。”

王小五大声说道:“老子在监督他把地面弄干净。你们这帮人,住进来的时候,安置点的人三令五申,不准随地拉屎拉尿,这都是为了你们好,你们都耳聋了吗?茅坑离这里才几步路,就不肯走过去。”

“茅坑什么时候过去,都没有坑位。”人群中有人小声抗议。

王小五怒吼,“没坑位就不知道在外面排队等着?他娘的,一个二个是不是听不懂人话,听不懂排队是什么意思?非得把你们抓起来,关进昭仪才肯学会排队吗?”

“排队要排好久,人有三急,等不急。”人群中再次传来抗议声。

“谁在说话?给老子出来!”王小五一脸凶恶,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扫过,“我告诉你们,要是有一天窝棚区发生了疫病,全都是你们活该。不遵守卫生条例,你们迟早会害死自己。”

“你是在咒我们吗?”

“老子可没空闲咒你们。外面天天宣传卫生安全须知,还派大夫给你们讲生活条例,一个二个都没听见吗?是不是以为朝廷小题大做?你们这群蠢货,到底是你们懂,还是朝廷的官老爷懂,大夫懂?官老爷和大夫的话都不听,你们不是找死是干什么?难不成官府出钱出力给你们挖茅坑,是为了害你们?”

王小五这个暴脾气,直接同难民怼起来。

眼看难民情绪激动,大有一言不合就要搞事的趋势,胡三当机立断,拉着王小五赶紧离开。

王小五还很愤怒,走了老远还在抱怨,“你拉我做什么。那群蠢货,就是欠教训。”

胡三郑重说道:“我们只有两个人,他们有几十上百人。”

王小五冷哼一声,“我就不信他们敢动手。”

胡三皱眉,“小心没大错。等换班后,把这里的情况报上去,看看上面会不会处理。”

“屁大点事情,报上去干什么,让人看我们笑话吗?走了,继续巡逻。”

第859章 钱是命根子(三更)

曹老爷在老家当地,是个不大不小的人物。

家里有近千亩良田坡地,还有榨油坊,两个铺面,日子过得很红火。

结果北荣打来了。

他只能带上妻儿老小,卷了金银细软,一切值钱的能带走的东西,跟随大部队开始逃难。

一开始他是想去河东,岳父家就在河东。

后来又听说京城在收容难民,有吃有喝还有活干。

而且河东也不安全。

听人说,北荣随时都有可能打过去。

最重要的是,岳父家,已经是大舅子当家做主。他们一家老小,十来口人逃难过去,怕是要遭人白眼。

曹老爷经过一番权衡,为性命计,为家产计,他决定跟随大部队继续南下,来到京城难民安置点,在窝棚区安顿下来。

窝棚区条件很差,只能保证基本的吃喝住宿。

曹老爷住的很憋屈。

但是他仍然坚持住在窝棚区。

当然是为了省钱。

有白住的地方,为什么要花钱租房住?

租房不要钱吗?吃饭不要钱吗?

逃难出来,身上带的银钱,是为了以防万一,也是为了将来东山再起,不是为了享受。

而且一家大小,如果租房住,肯定不止租一间,至少得租三间。

租了房子就得置办一点家当,比如煮饭用的煤炉,炊具,碗筷等等。

但是在今天…

刚刚,两个绣衣卫抓住随地大小便的人,一番不客气的言辞,整个过程曹老爷一家全都看在眼里。

因为他们一家住的窝棚就在附近。

两个绣衣卫离去,人群散去。

曹老爷呵斥妻儿老小,回自家窝棚。

他脸色很难看。

回到窝棚,一家老小十来口人都看着他。

每个人都憋了一肚子的话,可是没人敢率先开口。

曹老爷在家里,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无人敢挑战。

气氛沉闷。

还是他妻子曹许氏打破了沉默。

“当家的,真的会发生疫病吗?”

长子小声嘀咕,“这么多人住在窝棚区,吃喝拉撒,我觉着发生疫病是迟早的事情。”

“那怎么办?”曹许氏一声惊呼。

全家人都望着曹老爷,等着曹老爷做决定。

曹老爷也是愁眉不展。

“几万人住在窝棚区,朝廷不能不管。”

“朝廷有在管啊!我们每天吃的,喝的,都是朝廷免费供应。窝棚都是安置点的人给修的。”

说实话,难民安置点的窝棚,比起当年南城门外流民窝棚好多了。

当年,流民窝棚,都是流民自己就地取材搭建,乱七八糟,歪歪扭扭,漏风漏雨,随时都有可能垮掉。

难民安置点的窝棚,全是统一设计,统一搭建。使用毛竹和晒干的稻草麦秆,结实耐用,拆卸方便。

就是不透风。

天气一暖和,各种虫子都钻了出来。

据说是因为窝棚区建得仓促,没有足够的时间将地面烤干。

为了节省时间,只能直接就在地面上开始建造窝棚。

潮湿的地面,加上稻草麦秆,最容易滋生各种虫子。

曹家大儿媳一巴掌打在孩子的腿上,惊动了一屋子的人。

全家人都盯着她。

尤其是曹老爷,双目喷火。

大儿媳又委屈又畏惧,摊开手,手上有绿色的污迹,“有虫子在大宝腿上爬。”

曹许氏剜了眼儿媳妇,搅家精。

曹家大儿子小心翼翼地说道:“爹,天气渐渐热起来。等到了夏天,这窝棚区的味道…绣衣卫说的话,不无道理。万一发生疫病,我们一大家子人,难道都要死在这里?儿子听说,一旦发生疫病,不管有没有感染,统统关起来,不准一个人离开。”

曹许氏吓得发出一声惊叫,“当家的,家里的田,房子,铺子…我们一家人可不能死在这里啊。”

曹家大儿子又说道:“儿子听说官道那边的水泥房,只住了几千人,那边特别干净,路面都铺上了水泥。还开着各种店铺。儿子有力气有技术,给儿子一点钱,儿子就能将榨油坊开起来。榨出来的油,可以直接卖给安置点的人。有了榨油坊,我们一家就有了收入,不用担心坐吃山空。”

曹许氏连连点头,“当家的,老大说的有道理啊。住在窝棚,不是长久之计。万一这仗打个三五年都打不完,如何是好?难道要在窝棚区住三五年吗?”

全家人都眼巴巴地看着曹老爷。

曹老爷下意识的捏了捏腰间,棉袄里面藏着金银细软。

在全家人期盼的目光下,他宣布:“老大去官道那一边找房子,只能租两间。全家挤着住。”

两间屋,哪里住得下?

儿媳妇偷偷表达不满。

曹家大儿子却急忙答应下来,生怕晚了,自家老爹又改变了主意。

“再打听打听有什么营生。一家老小,总不能指望着那点金银细软坐吃山空。下苦力也好,开榨油坊也好,老大媳妇去军服厂做针线活也好,总之,要有一个营生。丑话我先说在前头,除掉房租,我不会再陶一文钱。吃喝的钱,全靠你们自己挣。挣不到钱,那就饿肚子。”

不管将来会不会饿肚子,能搬出窝棚区,住进宽敞明亮的水泥房,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曹家大儿子起身,“我去租房子。”

大儿媳兴奋道:“我来收拾行李。”

当天,曹家就租好两间大单间。

曹家大儿子租房子的时候,耍了个小心眼。

他也是租房子的时候才知道,单间原来还分面积大小。

小的如窝棚那么大一点,按下一张床,一个柜,一个桌,剩下的面积连转个身都困难。

大单间,足有三四个窝棚那么大。

既然老爹出房租,又只给租两间,当然是租最大面积的单间。

当天傍晚,一家人做了登记,大夫检查确定没有病症,顺顺利利搬进了水泥房。

一排排水泥房,全是二层小楼,独门独院。

每一套二层小楼,都自带厨房茅厕和浴室,同窝棚区的条件比起来,犹如奢华豪宅。

曹家全家人都很满意水泥房的条件,唯独曹老爷阴沉着一张脸。

因为房租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以为一个单间一个月只要一百文。

然而,他们租的单间,一个月要四百五十文。两间就是九百文。

一个月光是租房,就要花去将近一两银子,曹老爷心疼得心口一抽一抽的痛。

一两银子,他得卖多少粮食,才能赚回来啊。

败家子!

就知道花钱。

他将自己的钱锁在箱笼里,钥匙贴身放着。

从今以后,除了房租,让他陶一文钱出来都是妄想。

赵民发和黄去病,一个代表四海,一个代表少府。

为了安置难民,两个人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嘴角起泡。

天黑了,一天又过去了。

终于可以坐下来,放松放松。

吃一口饭,刺激到嘴里的水泡,痛得黄去病龇牙咧嘴,直呼受不了。

赵民发见状,哈哈一笑。

“黄公子要是受不了苦,不如回文青书局,或是让少府另外派人过来。”

黄去病喷了一口清水。

“谁说本公子吃不了苦?”

赵民发一边吃着饭,一边翻着问题汇总表。

他对黄去病说道:“黄公子最好吃点,要不然半夜饿醒睡不着,明儿可没力气做事。”

黄去病嘴角都是水泡,吃饭犹如受刑。

他知道不吃不行。

只能忍着痛,勉强吃了几口。

赵民发吃得很快,不管嘴里多痛,身上多疲惫,他都不会错过任何一餐,而且会将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小时候吃不饱的经历太深刻。

以至于食物摆在面前,不吃完总有一种罪恶感。

他飞快地吃完最后几口,然后拿着问题汇总表,对黄去病说道:“三个紧急问题。一是要多建茅厕,二是要多建水井。第三,我建议强制所有难民学习卫生安全须知。”

黄去病喝着凉水,冷却嘴里的痛感,一边问道:“出了什么事?”

赵民发说道:“因为用水问题,争吵打架,每日都频繁发生,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再不控制,很可能发生地域性的大规模械斗。另外,随地大小便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据反映,茅厕数量供不应求,排队时间过长,很多人直接就地解决。”

黄去病点点头,“那就多建水井,多挖茅厕。”

赵民发继续说道:“很多难民,脑子里根本没有讲卫生的想法。总认为,不是自己家里,就可以随便乱来。现在是春天,天气不热还不严重。等到夏天,还是这样的话,极有可能发生疫病。

还有,喝生水的人很多。大夫说,目前已经出现腹泻腹痛的病患。不加以控制的话,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腹泻腹痛,进而引发疫病。”

黄去病表情严肃,“看来之前我们还是太过心慈手软。绣衣卫人手不足,只能靠我们自己。赵公公,你能否从四海调一批护卫过来,最好是曾在新民县流民窝棚区干过的那帮人,他们经验丰富,知道怎么管教难民。我也会从公主府调一批侍卫帮忙。”

赵民发很干脆,“今晚我会连夜赶去晓筑,请示夫人。争取多调点人过来。”

第860章 狠一点

赵民发恭恭敬敬站在晓筑内院小书房。

顾玖坐在软塌上,翻看问题汇总表。

刘诏陪在一边,一本正经。

只有顾玖知道,刘诏一本正经之下,小动作不断。

这人比她还能装。

许久,顾玖开口说道:“这些问题,我以为你早该有所应对。”

赵民发一头冷汗,“小的办事不利,请夫人责罚。”

顾玖将问题汇总表丢在桌上,揉揉眉心,“我可以派三百人给你,不要嫌少。人太多,容易引起上面的猜疑和非议。另外,可以考虑从一期招募五百到一千人,再从京大营借调三千人。”

说完,顾玖看着刘诏,“能从京大营借到人吗?”

“钱给足了,人不是问题。”刘诏很肯定。

顾玖又说道:“难民安置同流民安置不一样。既然出了这么多问题,那就采取配给制。按照登记的人口,十岁以下的小孩,每日三两糙粮,十岁以上每日半斤糙粮。

除此之外,一应消耗都要花钱购买。没钱就去做工。本夫人为了安置他们,费尽心思,才弄出那么多工作缺口。妄想不劳而获,整日里惹是生非,你该知道怎么做。”

赵民发躬身应下。

“天气渐渐炎热,大夫说有可能发生疫病。目前窝棚区已经部分人已经出现腹泻腹痛。”

顾玖的办法简单粗暴,“凡是不听从劝告,坚持喝生水造成腹泻腹痛者,连带家人一律强制隔离。在这件事情上,不要有任何心慈手软。本夫人不想看到有一天,需要隔离上万人,死亡上万人,知道吗?”

顾玖问道:“还有什么问题?”

赵民发面有迟疑。

顾玖说道:“但说无妨。”

赵民发这才说道:“每天都有大批难民涌入京畿地区。城北多山,难民窝棚区怕是安置不了那么多人。此事,还请夫人定夺。”

顾玖问他,“你和黄去病是怎么想的?”

赵民发说道:“一是沿着官道,扩建难民点。二是砍伐山林,尽可能有更多的地方安置难民。”

顾玖又问道:“你们倾向于哪个方案?”

赵民发当即说道:“小的和黄公子都倾向于砍伐山林。官道两边逼仄,若是沿着官道修建难民窝棚,怕是要绵延十几二十里,不利于管理。”

顾玖点点头,“那就照着你们的想法去做。钱的事情不用操心,我来想办法解决。你和黄去病的任务,就是确保所有难民得到妥善安置,保证不发生暴乱,不发生疫病,平稳度过最初最难的阶段。”

正事谈完,赵民发躬身离去。

人一走,顾玖就对刘诏说道:“把你的人借给我用用。反正你现在闲着也是闲着,你的那是亲兵侍卫与其闲着发霉,不如去难民安置点,给那些难民一点教训。”

刘诏不反对,“我给你一百人。”

“才一百人?”顾玖嫌弃,真够小气。

刘诏说道:“只能给一百人。人给多了,你也不敢用。我的人,都是刀口舔血,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下手狠毒。

他们去管理那些难民,人多了,我怕那些王八蛋底气太足,下手没分寸,闹出人命,给你找麻烦。人少,他们心头还有所顾忌,下手的时候好歹知道轻一点。”

顾玖挑眉一笑,“好吧,一百人就一百人。给我最能打的,记住是最能打,不是最能杀。”

刘诏了然。

要打手,不要杀手。

他明白。

心头已经有了人选。

次日,赵民发就带着三百护卫,外加从新民县一期招募的五百人。

加起来一共八百人的队伍回到难民安置点。

三百护卫,手段比绣衣卫狠多了。

在窝棚区巡逻,绝不废话,谁犯事,直接拉出来一顿暴打。

还将人拉到安置点绑起来,一绑就是一天。

五百个从新民县一期招募来的人,当年都是流民。

这些人,当年都经历了四海商行严苛的管教,甚至称得上是调教。从身到心都打上了四海的烙印,尽管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一开始这些人还有点畏手畏脚。

等到三百护卫做了榜样后,全都放开了手脚。一个个狠起来,连绣衣卫都怕。

严苛的管理,近十万人的窝棚区,称得上是民怨沸腾。

难民和流民毕竟不同,难民并非活不下去只要给口吃的就行。

这些难民,多多少少都有点家当。

一旦安顿下来,战争带来的恐惧阴影消失后,各种小心思就冒了出来。

管理上,比当年那些只要有一口吃的就满足的流民难多了。

难民分地域的串联,私下里议论纷纷。

抱怨窝棚区条件艰苦。

抱怨配给制。

配给制,按人头领粮食。领了粮食还得自己生火做饭,麻烦死了。

这么大的窝棚区,一到饭店,浓烟滚滚。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着火了,其实是家家户户都在做饭。

窝棚区的难民开始怀念最初的大锅饭。

一到饭点,直接去大食堂排队吃饭就成了。每天不用操心做饭的问题,有大把的时间胡思乱想,东逛西逛,搞串联。

自己做饭,时间少了,开销也随之暴增。

窝棚区不许烧柴火,说是怕引起火灾。

只许烧煤炉。

煤炉免费领取,但是煤球要钱。

安置点的人心都是黑的。

他们是难民,他们都这么惨了,还不忘从他们身上榨油。

黑心烂肠子的狗东西。

怨气越来越大,看向绣衣卫八百护卫的目光,也充满了怨毒。

大有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就会引起十万人的暴乱。

就在局势紧绷的关键时刻,顾玖花钱从京大营借来的三千将士到了。

三千全副武装的士兵,往那里一站,足以震慑住十万蠢蠢欲动的小心思。

不管有什么小心思,不管有多少不满,在三千全副武装的将士面前,全都要收起来,做出本分老实的模样。

该找活干的找活干,该排队打水上厕所就老老实实排队。

谁敢惹事,统统抓起来做免费苦力。

说是苦力,就是苦力,不要指望有人放水。

十万人的窝棚区,挖排水沟渠,就是一个大工程。

加上挖了足够的水井,茅厕,原本有些沸腾的难民窝棚区,终于平静下来。

一切工作,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朝堂上的日子却不太平静。

西北大都督府,统领边军,辖制东北边军,对北荣军展开了反攻。

然而,战局不顺,陷入了拉锯战。

得到物资补给的北荣军,恢复了元气,也恢复了战力。

以边军的战力,防守还行,骑兵冲锋打白刃刺刀,面对面厮杀,最多坚持几个回合,不得不退守城池。

战局不利,又有新的城池遭到北荣军的毒手。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震惊,文德帝震怒。

“李秉明干什么吃的。他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军备给军备,结果他就给朕这么一份战报。他就该被千刀万剐。”

朝臣沉默,无人帮李秉明说话。

等到文德帝发泄了怒火,冷静下来后,兵部尚书才说道:“对付北荣铁骑,只能靠西北军。”

西北军骑兵,大周第一。骑兵中又以天狼军战斗力最为强悍,此乃公认。

文德帝不想承认也没办法,事实就是事实。

文德帝咬牙切齿,“下旨,让西北大都督府协同西北军作战。”

明旨是协同作战。

文德帝又给李秉明下了一道密旨,尽可能辖制鲁侯,辖制西北军。

八百里加急,水泥路将速度又提高了近五成。

短短几天,以跑死十数头马匹的代价,旨意送到了西北。

得到朝廷明旨,鲁侯仰天大笑三声。

“力挽狂澜还得指望本侯。”

西北军出动,天地变色。

天狼军擅野战,千里奔袭,一人三马,少量补给,截杀北荣军。

双方短兵相接,一场苦战打响。

双反皆是悍不畏死,在大草原上,杀了个尸山血海。

天狼军唯一强过北荣军队的地方,可以不在意战损。

即便战损高达三成,四成,一样冲锋,绝不退缩。

天狼军赔得起。

北荣军赔不起。

两成的战损,已经让北荣大将心疼不已。

当战损达到三成的时候,北荣大将果断下令撤退,不与天狼军继续拼杀。

而天狼军因为战损过多,后援未到,也不敢追击。只能眼睁睁看着北荣军仓皇退去。

一场战斗下来,天狼军损失了上千人。

斩首近千。

鲁侯果断下令,往京城传送捷报。

能够斩首,就是大捷。更何况是斩首近千。

其中一人,还是北荣小贵族。勉强算是个大鱼。

大捷的消息,连同经过防腐处理的北荣小贵族头颅,一起送到京城。

京城百姓沸腾,张灯结彩,好似过年。

朝廷官员则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总算有一场大捷。

忧的是,西北军将继续坐大,难以辖制。

至于西北军送来的北荣小贵族头颅,鸿胪寺官员认不出,只能将刘诏请到宫里辨认。

刘诏确认,头颅的确是北荣某个小贵族,父兄都是北荣的主战派。

“接下来,北荣必定会采取报复手段。”

以北荣的尿性,很快,第二场大规模的战争即将打响。

第861章 三十万两

文德帝偷偷出宫。

带着陆大人登上了北城门城墙。

站在墙头上,极目远眺,远处的难民安置点,就像是一个蜂巢,密密麻麻,让人感到心惊胆战。

“朕听说,每天都有无数难民涌入京畿一地。安置点有十万人了吗?”

陆大人说道:“初步统计,已经有十万人。”

文德帝蹙眉,“北荣劫掠的财物,人口,正在分批运出关口。朕却无能为力,此乃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