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对。有你做供应商,鲁侯的确没必要同其他朝臣合作。只是大家一窝蜂跑到西域做生意,那地方有那么大的市场吗?别到最后钱没赚到,反而积了一肚子怨气,对后续的计划可不利。”

刘诏对商事不了解,有所担心也属正常。

顾玖神色笃定,“放心吧,都有钱赚。看似一窝蜂,实则真正有实力组织商队,前往西凉做生意的还是少数。两百人组成一个商队,货物价值起码得上三十万两。京城有几个家族能一口气组织起三十万两的货物运往西凉?少,很少!

只能几个家族合作组建商队,合伙赚钱。然而世人皆自私自利,少有人如本宫这般大方。这样仓促的合作,最后势必会内讧,甚至反目成仇。过个两三年,还能继续走西凉商路的商队,我敢确定,十不存一。先让他们一窝蜂去闯闯,撞个头破血流回过头来一看,才晓得我替他们准备的大草原,海外,才是真正适合他们的道路。”

闻言,刘诏哈哈大笑。

“我的好娘子,看着你将朝臣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我真高兴。”刘诏十分得意。

顾玖啐了一口,“话都不会说。我从不玩弄人心,我只会带领大家一起发财。”

“对对对,大家一起发财。这波话题,是不是还要继续炒作炒作。朝中老顽固可不少,整日在朕耳边嗡嗡嗡,不胜其烦。”

“有人在你耳边嗡嗡嗡,虽然难听,但对你来说这是好事。你身为帝王,耳边不能只有歌功颂德,也得有批评的声音。不瞒你说,比起那些墙头草,我更宝贝那些老顽固。”

刘诏失笑,“你是怕我当皇帝当久了,失了平常心,变得自大狂妄而不自知。”

“任何人都有迷失自己的时候,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小,需要朝臣们时时敲打你。“

“当皇帝真累啊!”刘诏一脸郁闷,“那些老头子说的话没有一句中听,恨不得将他们统统赶走。可是理智上还得劝住自己,要容忍他们的存在。这么一看,世人对皇帝的要求,真正是以圣人为标准。”

顾玖宽慰他,“当皇帝开拓进取,要开疆拓土,朝臣对皇帝的要求也会跟着变高,反对声音也会随之增加。如果皇帝只是个守成之君,只要风调雨顺,没灾没难,朝臣也乐意对皇帝宽容,将要求放低。

很显然你是要开疆拓土的皇帝,想要中兴大周,就得承受更多的压力,更高的要求。要是你觉着太累,承受不住,你可以放弃,回头做个守成之君。目前的局面,只要你不败家,守成绰绰有余,说不定还能混个贤明帝王的名声,被后人称颂。”

刘诏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他搂住顾玖,“朕如果想做一个守成之君,何必如此折腾,何必整天和朝臣较劲。正如你所说,维持目前的局面,就能太太平平做个贤明君王。不折腾,日子就会过得轻松自在,多好啊!可是朕是个不折腾就想死的人,大好年华,皇权在握,不折腾岂非辜负了大好年华。”

顾玖笑了起来,捏捏他的脸颊,“就知道你是个闲不住的人。嘴里嫌弃着那些朝臣,真要有一天没人在早朝上骂你昏君,你又该觉着浑身不自在。”

“哈哈哈…知朕者皇后也。那帮朝臣是真讨厌,但是朝堂也因为他们变得格外热闹,每个人仿佛都有使不完的劲头,每次大朝会都是干劲十足。一口一个昏君,引经据典,就差没骂朕是禽兽不如。看着他们干劲十足的模样,朕就觉着朝堂充满了活力,全身热血沸腾,非要大干一回,气死他们。”

刘诏像个中二少年,浑身都是劲。

顾玖笑着说道:“想要将朝臣气死,可不容易。怕是你被气死了,他们还活的好好的。”

“这话朕不爱听,说得好像朕很小气似的。”

“不是小气的问题,而是你一个人同那么多人斗,对方人多力量大…”

“朕挑拨离间,叫他们内讧。就如今天一样,钱还没到手,只是给他们画了一个饼,一帮人自己先斗了起来。”

顾玖白了他一眼,“那不叫挑拨离间,那是以事实说话,以利诱之。”

“对对对,你说的全都对,朕用词不当。”刘诏秒怂。

顾玖问他,“鲁侯还等着你的赐封旨意,你准备何时下旨封他为王?”

刘诏说道:“随行监军手中,有朕的亲笔手书。只要西北军拿下西凉王城,西凉就归他鲁侯和西北军所有,他可以便宜行事。正式赐封旨意,估摸着这几天就能摆平大部分朝臣,届时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去西凉。”

“有没有想好派谁传旨?

“你认为谁合适?”

“传旨之人,还背负着刺探西北军,以及西凉民情的重任。这个任务,非钱富莫属。”

“朕和你想的不一样。论对西域的了解,和西北军打交道的时间,非邓存礼莫属。”

顾玖摇头,“邓存礼老了,几千里路程,每日疾驰几百里赶路,会要了他的老命。而且少府离不开他,他走了,我又得另外找人主持少府大局。钱富专职刺探情报,西凉之行,等于是干回老本行。有些事情,还需要他和无望沟通。而且钱富是你的人,他去西凉,代表了你的态度。”

刘诏皱眉想了想,“那就将马小六给朕,他在西北替邓存礼打下手那么多年,同西北军极为熟悉,而且还去过西凉。钱富做正使,他做副使,二人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顾玖点头应下,“好吧,我将马小六给你。正好白仲也该回宫里待一段时间,就换他当差。”

刘诏一脸羡慕,“朕得让林书平多挑几个徒弟带在身边教导。否则等他们老了,连个独当一面的接班人都没有。”

顾玖动了招揽人才的心思,林书平的徒弟本事肯定不差。

她拉着刘诏的手,甜甜一笑,“要不要把人交给我,正好我这边缺人使唤。保证跟我干几年,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

刘诏笑起来,“把人给了你,就成了你的人,朕可使唤不动。免了,免了。你要培养人,就去少府挑选。”

顾玖哼了一声,特嫌弃,“我还不乐意替你培养人。罢了,罢了,我去山河书院,或是初级学堂挑选一些人。”

世人皆认为从商低贱。

虽表面上看,这种认知并不明显。但是当读书人面对前程抉择的时候,他们会下意识将从商从选择项里面剔除。

顾玖想替四海寰宇,从山河书院招一些人才,就算以她的名头,依旧是困难重重。

读书人,骨子里有着自己的坚持。

尤其是山河书院的学子,最起码也是个童生,即便科举没了指望,也没想过从商。

他们愿意学别的技能,比如术数,去户部,去少府,去审计司,去文青书局…唯独不乐意去寰宇,去四海,做一个商行管事。

新民县初级学堂的学子,倒是乐意前往四海,寰宇做工。

然而大部分学子资质普通。

若是资质出众,早就考取山河书院或是国子监,更进一步。

现实无奈。

顾玖只能大规模启用内侍宦官主持四海,寰宇的工作。

第1006章 生意经

萧琴儿跟着湖阳公主,一起进宫求见皇后娘娘。

顾玖对二人来意心知肚明。

“将湖阳还有端王妃请进来。”

萧琴儿有些紧张。

湖阳公主白了她一眼,“你和皇后娘娘是妯娌,过去还住在一个屋檐下,有什么可紧张的。”

“今非昔比,我们是有求于人,能不紧张吗。”萧琴儿替自己辩解。

湖阳公主抿唇一笑,“你啊,年轻的时候心思直白,说话也是直来直去,那时候倒也可爱。如今年龄大了,反而添了心思过多的毛病,不好,不好。”

萧琴儿可不认同,“心思不多一点,我早就被王府后院那群女人给生吞活剥了去。不是人人都能活得如姑母这般逍遥自在。”

湖阳公主笑道:“我有今日这般逍遥自在,可没少受苦。你啊,就别羡慕我了。”

宫人将二人请进长安宫,带进书房。

一见面,湖阳就嚷嚷道:“拜见皇后娘娘。还是皇后的长安宫修的好,舒坦,自在。”

“姑母来了,快请坐。弟妹也坐。”

“给皇后娘娘请安!”萧琴儿行礼,之后才挨着湖阳坐下。

顾玖笑道:“今儿哪阵风把你们给吹来了?尤其是姑母,你可是稀客。平日里请你,你都不肯进宫。”

湖阳公主哈哈一笑,“让皇后娘娘见笑。今儿,我们是让一阵西北风给吹来的。”

顾玖了然一笑,“姑母也想趁着西北风,发一笔财。”

湖阳公主拍着大腿,朗声说道:“还是皇后娘娘说话干脆。正如您所说,我们想借着这股西北风,到西边发一笔横财。可是,我们当中无人去过西北,对西凉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就连该置办什么货都是一头雾水。冒冒然然带着货物进入西凉,怕是棺材本都要赔进去。”

湖阳公主无法,只能继续说道:“可是这么难得的机会,错过了,怕是得呕死。这不,就求到娘娘跟前,希望娘娘能将我们组织起来,我们出钱,娘娘出力,所得利润娘娘占大头,我们喝点汤就行。”

顾玖招呼道:“姑母,弟妹喝茶。”

湖阳公主端起茶杯,随意喝了口,也没喝出什么名堂。

她有些着急,问道:“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顾玖朝萧琴儿看去。

萧琴儿立马放下茶杯,“是这样的,宗室女眷找到臣妇,她们手头上攒了些银子,却不知如何经营。想到最近西凉淘金热,就想抓着这次机会赚一笔。就托臣妇进宫问一声能不能集资,由娘娘出面派人跑西边的商路。所有事情,但凭娘娘吩咐,大家绝无异议。”

“是啊,是啊,生意要怎么做,利润怎么分配,全听娘娘吩咐,大家绝无异议。”湖阳公主帮腔。

顾玖放下茶杯,笑了笑,“大家赚钱心切,本宫理解。”

湖阳公主立马接话,“京城物价特贵,尤其是房产田庄,一年一个价。为人父母,无非是想给儿女们攒点家当。还望娘娘能体谅一二。”

顾玖抿唇一笑,“姑母不必紧张,本宫没有生气。”

湖阳公主闻言,偷偷松了一口气。

她是真怕顾玖生气,怕顾玖嫌弃她们俗气,一心钻到钱眼里。

好在担心的事情都没发生。

顾玖说道:“你们想去西凉淘金,本宫支持。不过我想问问,你们能集资多少钱?”

湖阳和萧琴儿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

湖阳斟酌着说道:“一个商队,娘娘您看可以吗?”

顾玖挑眉,“一个商队的货值可大可小。起步三十万两,上不封顶,百万两,千万两也行。具体多少,还请姑母说个数字。”

一听到百万两,千万两,湖阳震惊得张开嘴巴,一直合不拢。

“还有百万两,千万两吗?”她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疑问。

她以为能凑足三十万两的货物,那已经很了不起。

要知道,跑西凉,很遥远,来回需要一年时间。

这就意味着,货物周转的时间就是一年。

一年的周转期,想要赊账,难!

一个商队,三十万两的货物,大部分都得用现银去置办。

就算是最顶尖的商户,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流动资金置办货物。

老客户或许可以赊账,或是抵押。

像湖阳她们这种临时组建的商队,即便身份尊贵,商户也不乐意赊欠。

一年的周转,供货商也怕啊!

怕出现意外,怕人回不来,谁敢轻易赊几千上万两的货物。

故而,在湖阳看来,能单独组建一个商队,三十万两的货物,不靠三和快递凑人,那已经是非常了不起。

上百万两的货物拉到西凉,那是想都没想过。

估摸着,全天下只有四海,少府有这个实力。

顾玖抿唇一笑,湖阳实在是太小看天下豪商。

不说富有的江南豪商,单是北地豪商,一个人就可以拉起一个商队。

当然,这种事情,顾玖没必要同湖阳说。

“听姑母的意思,你们自己能凑足三十万两?”

湖阳尴尬一笑,“还差了点。娘娘要是同意,我再想办法筹点钱,确保能组建起一个商队。”

萧琴儿也说道:“我这里还可以找人凑点钱。”

顾玖笑了笑,曲指轻轻敲击桌面。

湖阳和萧琴儿都紧张坏了,怕被拒绝。

“娘娘是嫌弃我们钱少吗?”湖阳小心翼翼问道。

顾玖摆手,“姑母误会了,本宫并非嫌弃你们钱少。只是现在西凉局势不稳,这个时候跑西凉,比起过去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有可能血本无归。你们确定自己没问题?”

萧琴儿脸色一白,“四海的商队,也会血本无归吗?”

顾玖轻声说道:“四海不会因为是本宫的产业,前往西凉就没有风险。所有商队,风险是一样的,只不过本宫承受得起损失,具有抗风险的能力。你们呢,辛苦凑钱置办货物,跑西凉,确定能承受风险?我看你们只能接受赚钱,无法接受赔本。”

“这这这…娘娘的意思是,西凉这波热度,我们不参与?”湖阳满脸遗憾。

顾玖摆摆手,“你们想跑西凉,本宫可以帮忙,甚至可以承诺保本。但是利润只给你们进货价的一倍,你们接受吗?”

“才一倍吗?都说去西凉贸易,利润少说十倍。”湖阳有点小小的意见。

顾玖浅浅一笑,“那就没得谈。”

湖阳公主傻眼。

萧琴儿急中生智,“娘娘,能否换个合作方式。我们不组建商队,我们投钱,投西凉贸易线,其他我们不干涉,只每年年底吃分红。”

“是啊,我们可以集资投西凉商路。”湖阳一拍大腿,特别兴奋。

顾玖提醒二人,“吃分红,肯定没有亲自组商队跑西凉那么高的收益。”

“没关系,我们不在乎。只要有个吃分红的机会,我们就满足了。说实话,一听说跑西凉,我心头一直不安。西凉,老远老远的地方,来回一趟少说一年时间,风险太大了。还是吃分红稳定。”

湖阳公主年龄越大,胆子越小。

本就不是商户,也不曾走南闯北,哪里跑得了几千里外的西凉。

就算手头有人,可手里的人也不曾跑过西凉,手里又没有现成跑西边的商队。

哪像承恩伯府朱家,几代人经商,家中儿郎自年轻开始走南闯北,天南地北都去得。

朱家靠着几代人攒下来的积蓄和底蕴,当然可以自己组建商队,请三和快递护卫,就能出发。

到了西凉,照着经验就知道该怎么卖货,如何卖出高价,如何和地头蛇打好关系。

这种来回少说一年的商路,经验十分重要。

经验不仅能卖货,还能保命。

一想到自己筹钱搞商队,要操心好多好多的事情,湖阳公主头都大了。

有机会吃分红,当甩手掌柜,她举双手赞成。

顾玖再次问道:“你们确定吃分红,不组商队?”

二人齐齐点头,“就吃分红。这钱,是投到四海吗?”

顾玖摇头,“最近新成立了一个名为西通的商行,专走西边贸易。你们想吃分红,可以将钱投入西通商行,拿股份。”

管他是西通,还是四海,只要能吃分红就成。

萧琴儿迟疑道:“娘娘,臣妇有个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问吧。”顾玖含笑鼓励她。

萧琴儿小心翼翼问道:“西通商行,听娘娘的意思,专门走西边的生意。那南边的生意,还有海贸生意,莫非有个南通商行?”

湖阳一听,哎呀,她竟然忘了这茬。南边的生意更赚钱啊。

顾玖抿唇一笑,“弟妹猜的没错,的确有专门负责南边生意的商行,不过不叫南通,叫海通商行。”

“我投钱,我投钱。”湖阳兴奋得不行,“这个什么海通,我也投钱吃分红。皇后啊,你可一定要给我这个机会。”

顾玖说道:“南边的生意正在整合,暂时不接受外来资金。等到需要扩股增资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第1007章 油盐不进(三更)

王小喜是个能人。

最初家里穷得吃不起饭,整天饿肚子。

大家只知地里刨食的时候,他是最早一批跑到新民县求活的京畿乡农。

第一份工,在煤厂做事,十里八乡推销煤炉和蜂窝煤,从伙计干到管事。

王学成都是因为他,才得以走出家乡,考入山河书院。

王小喜攒了钱,买了房,娶了妻,安了家。

他是个不安分的人。

他拿出多年攒下的银钱,拉上煤厂几个管事,大家凑钱开了一家煤厂。

这些年,烧煤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的煤厂规模不大,靠着走乡串镇,勤勤恳恳,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每年都能为他们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比起在老东家当管事的收入,还是高出一截。

攒了几年,他租了铺面,做起了坐商。借着走乡串镇的优势,买卖各种土货,生意还不错。

如今走在街上,大家都称呼他为王老板。

他对这个称呼很满意。

日子很顺。

然而,最近他沉静许久的心又活泛起来。

整日里拿着一份《大周生活秀》反复的看,一有时间就跑三和快递,什么都不干,就听那些人闲聊,聊西域,聊商货。

终于有一天,他拍着大腿对周围的人说道,“我要去一趟西凉。”

“什么?西凉?”

王小喜的媳妇吓坏了。

“当家的,你可不能去啊。”

他媳妇哭天喊地,拦着王小喜,不准他出门。各种理由,各种危险,该说的都说了,却不能改变王小喜的决定。

他媳妇眼看王小喜铁了心,站起来抹了一把眼泪,跑出去找公婆帮忙。

王小喜家里人口多,一听说他要去西凉,全家老少,姐姐妹妹,哥哥弟弟,侄儿侄女,父母亲人齐齐登门,劝阻他不要去西凉。

“煤厂和铺子的生意一直都不错,踏踏实实过日子不好吗?为什么非得折腾。”

“我们小门小户,做点小生意攒点家业不容易。你要去西凉折腾,万一赔了本,这个家就完了啊。”

“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全家可怎么办啊。”

“我和你爹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你这一去,我和你爹要是有个万一,可如何是好。”

“好好过日子,老大不小,孩子过几年都能娶媳妇了,就别折腾了。”

“去西凉是赚钱,可是也得看有没有命赚这个钱。去西凉做生意的人,哪个不是大商行大家族,还有大靠山。我们家可什么都没有,一点家当,也经不起你这么折腾。”

家人好说歹说却劝不住铁了心的王小喜。

“这辈子我一定要去一趟西凉。当年我要来新民县,你们也都拦着我,说的话和今天何其相似。结果如何?当年我若是听了你们的话,怕是连媳妇都娶不起。”

“当年和现在不一样。”

“在我眼里都是一样。”

“当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出了门,好歹还能挣口饭吃。现在,一家人日子安安稳稳,有吃有喝,住着水泥房,有煤厂有铺面,没必要再折腾啊!”

“是啊,别折腾了。攒点钱不容易,可不能拿到西凉糟蹋了。”

王小喜不为所动。

“钱是我自己挣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而且大家已经分家,我的事情你们管不着。”

“你这个不孝子,你是成心气死我吗?”

眼看劝不住,王老爹祭出孝道大旗。

却依旧无法拦住王小喜。

他是铁了心要走一趟,一如当年铁了心离开家独自闯荡一样。

所有人都放弃了,一家人怒气冲冲离去。

王小喜媳妇气得卷了包袱,带着孩子回娘家,免得两看生厌。

临走时候还不忘说,“铺子里的钱你不准动,那是用来进货的钱。你要是把钱都拿走了,这生意可没法做。”

南北土货买卖,绝大部分都是现过现,现钱交易。

王小喜也硬气,“我不会动铺子里一文钱。”

他找到煤厂的合伙人,希望大家一起集资拿货走一趟西凉。

然而,别人没他这样的闯劲。

“一大把年纪,老老实实守着这点家业,别折腾了。”

这是合伙人劝他的话,和家人劝他的话何其相似。

王小喜不服输,他回到老东家寻找机会。又去商会寻找机会。

零零碎碎,凑了一点钱,可是离着他的目标还有老远的距离。

路上,他遇见了王学成。

王学成一直记得王小喜对他的恩情,对他的照顾。

当年,初来新民县,若非王小喜帮他安顿下来,他得走不少弯路。

后来他买了房子,家里人闹着分房产,也是王小喜帮他摆平了家里人。

得知王小喜的想法和难处,王学成说道:“我手头上没钱,不过我朋友有钱。走,我带你去见他。你把你的想法和他说说,要是能打动他,资金问题全解决了。”

王学成带着王小喜去找严辞。

在王学成熟悉的人里面,严辞就是最有钱的那一个。

听了王小喜的计划,严辞来了兴趣。

“有了钱,你打算置办什么货物?”

王小喜抓了抓头,“布匹?瓷器?羊绒衣裤?粮食?马车…”

严辞连连摇头,“你说的这些,那些大商家都想得到,你一个小商户没竞争力。”

“请问严先生,那我该置办什么货?西域那边,我就是个睁眼瞎,一无所知。”

“茶叶!”严辞掷地有声,“西域一带的饮食,以肉食为主。人长期吃肉食,肚里油腻,茶叶是解油腻最好的东西。”

“茶叶忒贵,我这点钱带不了几斤茶叶。”

“谁让你买上等茶叶。有钱人喝的上等茶叶,那些大商行大家族早就垄断了这个市场,你那点本钱连个水花都冒不起来。西域那地,又不是只有钱人需要解油腻,普通人同样需要解油腻。你就置办普通的茶叶,市井小民买得起的茶叶,辛苦运到西凉,肯定有市场。”

“下等茶?”王小喜吃了一惊,在他的概念里,历尽千辛万苦运送到西凉的货物,那定是上等中的上等。

下等货物,不配跋山涉水走上几千里,去到另外一个市场交易。

严辞眼一瞪,“下等茶也是茶叶,也有市场。你要是同意我的看法,我投资五千两,助你一臂之力。”

王小喜没被五千两冲昏头,“让我想想,我再好好想想。”

“慢慢想吧,我不着急。”

他们三人在房里闲聊,三顺摸了过来。

得知是要凑钱置办货物去西凉做生意,他兴奋道:“算我一个啊!我没办法去西凉,如果能赶一波热度也值了。正好,我家公子有门路,王老板可以跟着大商家的商队前往西凉,安全有保证。”

严辞调侃道,“三顺啊,你准备拿多少钱出来?”

一说钱,三顺嘿嘿一笑,“不多,不多,五十两。”

严辞哈哈大笑起来,“就知道你钱都被你媳妇管起来了。”

三顺笑着说道:“我媳妇持家有道,有道。”

严辞又说道:“我给王老板建议,置办下等茶叶去西凉卖给那些小老百姓。王老板嫌利润低,还在考虑。”

王小喜一脸尴尬。

严辞继续说道:“三顺,你去问问你家公子,我这主意到底行不行。黄老板关系广,西凉那边需不需要下等茶叶,说不定他清楚,你赶紧帮忙问问。”

三顺应下,“行,我帮你们问问。”

这一问,就把黄去病招来了。

“听说你们准备运茶叶去西凉,还是下等茶叶。”

“黄老板,你给我们说说,运送下等茶叶去西凉靠不靠谱?你见多识广,又做过少府家令,西凉那边你肯定比我们都了解。”

一听黄去病竟然是上一任少府家令,王小喜立马挺直了背脊,打起了精神。

少府家令说的话,那一定是金口玉言,字字真金。

黄去病笑了起来,“严先生,你一个写书的,没想到眼光倒是独到。不瞒你们,西域那地的人稀罕丝绸瓷器这些值钱的玩意。同时,我们这地不值钱的玩意运过去,他们同样稀罕。别说下等茶叶,就算是运一车茶叶沫子过去,都有人抢着要。为什么,因为茶叶只有我们大周才有,别地都没有,而西域的人又离不开茶叶。不光是茶叶,书籍,纸张,文青出局随便哪本书,运一车过去,都会被人疯抢。”

“这么厉害。西域那地,难道什么都没有吗?”

“有啊!黄金珠宝玉石,骆驼牛羊马匹,地毯华服种子…为什么要打西凉,就是为了开通商路。商路就是用来互通有无。他们稀罕我们大周的物产,我们同样稀罕他们的物产。”

“还是黄老板有见地。王老板,有决定了吗?”严辞笑呵呵地问王小喜。

王小喜重重点头,“我听严先生的,就置办下等茶叶。”

黄去病建议道:“中档茶叶也置办一点点,西北军驻扎在西凉,军中将士也要喝茶解油腻。要是能运送一点土货过去更好。”

“什么土货?”

“比如腐乳,酱菜,诸如此类。西北军早就吃腻了牛羊肉,就想吃家乡菜。要是能运一百斤大米过去,军中将士定将你当宝贝一样稀罕。”

第1008章 眼光

王小喜手持一万两巨款,全部换成茶叶。

其中五千两来自严辞,另外五千两来自黄去病。

其他散碎银子,用作路途开销。等到了西北他会考虑置办一点土货运到西凉。

黄去病肯投钱给王小喜的小生意,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严辞打趣他,“黄老板也看得上这点小生意?”

黄去病郑重说道:“王老板已经有了能够安稳度日的产业,还愿意舍家舍业,亲自跑一趟西凉,某深感佩服。五千两,就是我对王老板的支持。钱,不敢多给。也是怕你一个人在路途上遇到危险。”

王小喜激动得眼眶泛红,“我一介草民,怎会想到有生之年能得到大人的鼎力支持。”

“王老板客气!我不是什么大人。”

“大人曾出任少府家令一职,在我等小民心中永远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王小喜铭感五内,像是粉丝遇到了偶像,看着黄去病的目光始终带着星光。

严辞酸得不行,满肚子酸水。

同是五千两,这待遇天差地别。

“可惜我不是进士,否则我也去做几天大人。”他自我调侃。

王学成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严兄整日不修边幅,怕是做不得大人。”

“洗洗刷刷,某也是一表人才。”

“严兄说这话之前,不如先去洗刷一回,方显说服力。”

王小喜置办了茶叶,就到三和快递做了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