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女当时混沌未开,如果不是陈大人寻找。都不知道世上有这个人。”程娇娘说道,“待得知的时候人已经故去,连姓名都不知道,只留下一句当头棒喝让民女警示。”

“留下什么话?”皇帝好奇的问道。

外边的朝官们也很好奇。这一次对于那些又往扇门边挪了几步的朝官御史都没有呵斥,他们也侧耳静听。

“你是谁。”程娇娘说道。

那封差点让她陷入混沌再醒不过来的信此时此刻就在她的心口放着,虽然不知道是谁留给她的,但可以肯定是这世上唯一知晓她来处的人。

自从恢复记忆后,她狠狠的限制着自己的思绪,每每只认准一事而去做,比如寻找杨家,她就一心的寻找杨家,别的事以前的事所有的事她不去想,因为她怕想得太多自己就乱了。

想来也没有用了。知道自己是谁就足够了。

程娇娘垂在膝上的手动了动最终克制没有去按心口。

没错她知道自己是谁就足够了。

当听到这个回答外边的官员有些怔怔。

“这是什么当头棒喝?”大皇子再忍不住嘀咕一声。

“这当然是当头棒喝警示之言。”陈绍看着他神情肃正低声说道,“圣人夫子穷其一生,经义书卷泱泱无数,说到底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明智。知道我是谁记得我是谁,这句话说来简单答来不易做到更不易。”

大皇子心里要撇嘴,但陈绍曾经当过他的老师,对于老师是不能不敬,他躬身应声是。

这边大家继续听,却听那边室内沉默一刻。

“退下吧。”皇帝说道。

此言一出大皇子一愣。

“怎么不说了?”他脱口问道。

还等着听那些传闻呢,这可比听朝官们吵架有趣的多。怎么才开始又不说了?

这一次老师陈绍没有回答他。

“因为程氏女可恶。”高凌波低声说道,“叫她进来已经足够了。”

足够给看天下人看了,看一看,就足够了。

皇帝怎么可能对这个要挟民意要挟自己的女人废话。

“殿下,子曰人之五恶,胜于盗窃者。这个程氏,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这种人决不可用也不可纵容。”高凌波谆谆说道。

子曰!

大皇子眼睛发亮终于找到他能说的话题了。

“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他说道。

高凌波含笑点点头。

“殿下经史子集记得详熟,出处释义信手拈来,真是聪慧。”他说道。

大皇子带着几分矜持又孤傲笑了。

“欲陷君于不义,这就是恶人。”高凌波接着说道。

大殿里已经没有人还像适才那样好奇的听了,对于这个结果大家心里都早猜到了,适才好奇的不过是仅仅对这个程娘子本人而已。

陈绍可以暂时不考虑,西北周凤祥滚蛋之后,要安排哪个人去呢?因为王步堂案件牵连贬去的将官们也该往回调动一下了…

高凌波的思绪已经飞到别处,他可不担心那女人在皇帝面前强行说话,或者说巴不得她这样说话,最好冲皇帝大喊大叫,平民白身此举是可以被殿外的班值们当场诛杀的。

要是真死了更好,到时候直接说她是被卢正陈绍鼓动欺骗,将民意转到他们身上,不用自己出手,陈绍都得请辞

他眼角的余光便看向陈绍,陈绍神情依旧,就在这时另一边一阵疾风,脚步声响。

高凌波下意识的转头见晋安郡王竟然迈步越过隔扇冲进了后殿。

这混账!高凌波心中大怒。

“大胆!无召而入!”他喊道,带着难掩的愤怒。

殿中其他人还没反应过,耳边高凌波的声音未落,那边晋安郡王的声音响起来。

“程氏,既然你谨记此言,那又为什么做出这等荒唐事?朝廷自有律条在,你有不平,你有怨愤,为何不依规矩而告,你自己尚且知道立下三个规矩,就连皇子也不肯救治,那又为什么要无视朝廷的规矩,无视天下的规矩!”

注1:李商隐《咸阳》

第一百三十二章 能告

晋安郡王认识这个程氏,大家心里都知道。

当初带着庆王离宫外出寻医,第一个寻的就是这个神医程娘子,当然结果也看到了,庆王依旧痴傻。

据说这神医娘子用三个规矩拒诊了庆王。

到底是因为规矩而不治还是不能治,得知这个事之后官员们也都私下里想过,越想越觉得这个是说不清的答案,如果说她是因为规矩不治,这可是皇子啊,治好了一辈子富贵无忧,什么规矩能抵过这个诱惑,如果说治不了…可信吗?

到底如何,只怕只有这位娘子自己心里清楚了。

但现在看来,晋安郡王必然是不信的,站出来呵斥这个程娘子,是因为想到了求诊被拒绝而产生的怨气吧。

御史中丞自然也冲过去了。

“无召而入!当知失仪之罪!”高凌波已经站在晋安郡王面前大声喊道,气的面色涨红。

“君前何敢喧哗!?当治失仪之罪!”御史中丞则冲着高凌波大喊一声。

高凌波面色更红,瞪眼看着李子文恨不得咬他一口。

“尔等要如何?”李子文没看他而是看向身后喝道。

身后试探着想要趁乱也进来看热闹的官员只得缩了回去,老老实实的在隔扇门外站好。

李子文这才看向晋安郡王。

“晋安郡王君前失仪,臣请治大不敬之罪。”他肃容说道。

皇帝坐在龙榻上神情看不出喜怒。

晋安郡王似乎没看到殿中的其他人,只是看着已经起身要随内侍退出的程娇娘。

“你不是讲规矩吗?你不是要守规矩吗?你如今为什么不守规矩?吾要治你的罪!”他喝道,伸手指着程娇娘。

神情激动似乎不可抑制。

“民女没有不守规矩。”程娇娘说道,屈身施礼。

“你这是守规矩吗?守规矩你为什么煽动民众而不是敲登闻鼓?”晋安郡王冷笑道。

“住口!”御史中丞喝道,“还不退下!”

“吾..”晋安郡王依旧看着程娇娘,伸出的手紧紧的攥起来,“吾不甘心!”

御史中丞还要说什么,皇帝开口了。

“是啊,程氏。你这样怎么是守规矩?”他问道。

“民女聚众安葬义兄们,就是为了引起民众注意,以求不平上达天听,而果然有位官员看到了民女的诉求。为民言事,乃是官员该做的,这不是依着规矩吗?”程娇娘说道。

看,看,什么叫言伪而辩,今日可是清清楚楚的看到了。

高凌波冷笑。

而晋安郡王则笑出声。

“那你不平的规矩呢?每战必有伤亡,兵伤不可避免,那些战死的战伤的无数,怎么就你们偏偏不平不服?既然如此,当初为什么要去当兵?”他问道。

“是啊。我们有钱可以在京中做个富贵翁,那又为什么非要去当兵?”程娇娘说道。

皇帝皱眉。

“这就是你的所求?”他开口问道,“有钱了所以还想要名?”

皇帝主动开口了!

不是方才为了给晋安郡王解围的开口,这是他自己要开口询问了。

还是勾起了皇帝的好奇心,人有好奇才会去了解。这不是高凌波想要看到的,只有生厌才会远离,越远离才会越生厌。

好容易用生厌压住了皇帝的心思,这个女子奸诈,多跟她说一句话就多被她蛊惑,都是这可恨的晋安郡王,给了这女人说话的机会!

没错。晋安郡王根本就不是什么怨愤,而是跟陈绍一样的为人情!跟那些去御史台打探说好话的童内翰等人一样为了人情!为了讨好这个女人为用!

又或者是陈绍和他提前串通好的?

他们什么时候串通起来的?

晋安郡王竟然敢勾结大臣!

高凌波脑子一瞬间思绪乱纷纷,他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耳边那女人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是哥哥们的所求。”程娇娘说道,“求报国之名,为洗刷逃兵之辱。为死得其所之名。”

“报国?不过是贪功图利罢了。”高凌波冷笑道。

“贪功图利又如何?他们一则上了前线,二来奋勇杀敌不退不逃也为国捐躯而不惜,这种贪功图利朝廷不喜,难道是喜欢无欲无求的将兵吗?”程娇娘问道。

就知道不能让这女人说话!高凌波心中暗恨。

“既然如此,你还有什么怨愤的?”皇帝问道。

“因为不公。”

“到底何为不公?别人没死。你们战死了就是不公吗?”

“不是。”

“因为活下来的人得了功你们就要争功?”

“程氏,你可知道你这几个义兄抚恤比他人重?”

“知道。”

“那到底有什么不公?又要争什么功?”

“因为无功还能争功,有功自然也能争功。”

“功不功的,官府说了不算,你说了就该算吗?”

“我不信官府。”

“官府如何信你?”

“官府朝廷不用信我,信该信的人。”

“谁是该信的人?”

“身在事中的人。”

“谁是身在事中的人?你那个晕死侥幸逃得一命的义兄吗?”

“是。”

“他与你有亲,难以服众,你们亲亲相隐如何服众?”

“那就找与我无亲的,西北身在事中余众甚多,总有朝廷能信的吧。”

伴着这个女声的落地,殿内忽的安静下来。

隔扇门那边的官员们也不由屏气。

这小娘子胆子可大啊,跟皇帝应对没有丝毫的胆怯,而皇帝显然还被激怒,要不然也不会这样一句接一句的问下去。

“这么说,西北也有美酒了?”皇帝说道。

讥讽!

“没有。”程娇娘的神情声音始终未变,“所以陛下能信吗?”

要挟!

皇帝看着眼前这个女子忽的笑了。

隔扇门后的陈绍轻声叹口气,虽然他看不到,他也能感受到皇帝此时的愤怒。

“朕能信。”皇帝说道,“不过。你信不信西北身在事中的人呢?”

“民女自然信。”程娇娘说道,“如果西北核查兵众我义兄们抚恤得当死得其所并无不公,民女既然邀万民听我诉,必然还要万民听我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