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院长的名头很想,大家更是高看了杜有忠了,看看人家,多会钻营,这样就拿下了楚家了,以后前途无量啊。

而说到杜大郎的婚事,自然就说到胡鑫的婚事了,毕竟胡鑫这个年纪,也大了。

杜有忠明白,这是有人替许县令问话呢,就替胡鑫解围,“他一个晚辈,哪里能说自己的亲事?不过,我现在要讨大家的一声恭喜了。”

这话一说出口,立刻就有人明白了,是什么意思,毕竟对杜有忠也够了解,人家也是有女儿的,这亲上加亲的喜事,也是大家乐见的。

“真是恭喜杜举人了!得了个乘龙快婿!羡慕死我等一干人了!”

“就是,杜举人,你是不是早就想着把侄儿当女婿了,所以这么栽培自己的女婿?”

杜有忠忙笑着说道:“各位见笑了,从他们小时候,我们两家都有这个结亲的意思,只不过我家女儿是老小,年纪有些小,要说亲也不合适,但是我们心里都已经定下来了,就等着孩子长大呢。

正好,今年我那闺女年岁也到了能说亲的年纪了,就给他们定下来了。只是为了不影响我这侄儿去科考,就一直没有对外说明。谁知道,我这侄儿运气好,竟然中了乡试了,这才是把婚事给说出来了。”

大家都笑了,有人也听说这省城的通判大人给这胡家的小子说亲,但是被胡鑫给拒绝了,有些人都说他不知道好歹,人家通判大人的女儿,他要是娶了,以后前途无量啊。

原来是家里已经给定亲了,有的人就想,这也是太可惜了。

可是有人却觉得胡鑫重情重义,别人再好,也不能背信忘义是不是?那样也失了读书人的气节了,这样的人以后做官,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对胡鑫倒是大加赞扬的。

149 准备赴京

也有人觉得,人家杜家也不差,一个早几年都是举人了,一个还是秀才,这明年要是进京赶考,中了进士了,那么胡鑫这也是更能得益。

反正呢,想什么的都有,只是许县令脸上就没有以前笑的开心了。

勉勉强强的和人吃了酒席,回到后院,许太太就问道:“怎么样了?提出来了没有?”

相信在那么多人的情况下,胡鑫也不敢轻易的拒绝了吧,毕竟是这边的县太爷,要是拒绝了,那不就是得罪了父母官了?以后还怎么在云阳县混?

许大人说道:“不成,胡鑫已经早就定亲了,咱们晚了一步。”

“定亲,不是说一直没有吗,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了?这不是诓骗我们吧。”许太太不信了,她为了自己女儿许敏的婚事,那可真是操碎了心了。

选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成。

好不容易出来个少年举人,那真是不抓住也得抓住啊。

何况,还是自己丈夫管辖范围内的举人,这要给他说自己的女儿,那不得立马答应下来?

许大人当然不可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跟人家说女儿的亲事,那样万一碰到个愣头青,直接拒绝了,他女儿的名声还要不要?

就是省城的通判大人吧,人家也是私底下找胡鑫说的,也绝对不会在那么多人面前说自己女儿的婚事。

至于为什么会传出来,那是因为人家通判大人的女儿多,剩下的都是庶女,就是被传出来什么,也不觉得心疼。也没有具体说明是哪个女儿,而许大人,就许敏这一个女儿,还是嫡女,当然不能冒险的。

“人家是表兄妹定亲,两家早就已经有默契了,还跟你说什么?以后这事儿别想了,通判大人那边都不成,咱们这更不成了。”

许太太说道:“那能一样吗?通判那边都是庶出之女,说不定通判大人还想着把自己那个外室之女说给胡鑫呢,那不是侮辱人吗?

我们这可是我生的,嫡女,又那么懂事听话的,比那乡下丫头不强多了?这也是你没有直接找胡鑫的父母说,只要你说了,肯定会同意咱们这边的。”

“行了,我女儿又不是没有人娶,干什么要和别人抢丈夫?再说人家本来都是亲戚,那边还是杜有忠的岳母家,你真的把这婚事给抢了,那不就是让人家的外甥女得不到好吗?

这样以来,敏儿真的嫁进胡家去,有谁个对她好?见到她,就会想起杜家的姑娘,你自己想一想,是什么状况!别因小失大,你那不是为了女儿好,是在害女儿,你知道吗?”

许太太只能是偃旗息鼓了,事实上也确实如许县令说的那样,要是别人还成,可是这人家是表亲关系,还是最亲近的,论起来,自己的女儿绝对没有杜家那丫头和胡家亲近,真的要强塞进去,以后真的没有好处了。

何况,这杜家也不是什么平民,都是有功名的,还不能随便几两银子就打发或者恐吓了。

罢了,就当是没有缘分吧,许太太恨自己怎么就没有下手早一些,要是在这胡鑫中举人之前,就上门说这个事儿来,那肯定就没有杜家什么事儿了。

许太太是坚持认为,杜家是看在胡鑫中举了后,才把亲事定下来的。是看中了胡鑫举人的身份,她自己这样想的,所以觉得别人也会这样想。

可惜她完全猜错了。

许敏也知道了这个事情,她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要看人家是不是中举,再进行下一步,也是她同意了的,现在事情已经成了这样,她也不屑于跟人去争,毕竟这胡鑫也不是天上仅有的一个,凭着她的家世,找一个更好的也不是办不到。

多少身后有背景的人家,自己家族的子弟,哪怕就是个秀才,找好关系,也能当官做。

她爹是县太爷,她还不屑于为了个举人要死要活的,这样也太掉份了。

想着楚芳菲眼里的一点儿后悔之意,许敏也有些后悔啊,她们都是自私的人,在情况不是绝对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她们是不想赌一把的。非要看着人家功成名就了,才想着这人可行。

事实上,谁家也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分明呢。

你不承担一些风险,为什么人家会跟你分享果实?

楚院长倒是找了杜有忠,听说了许县令的事儿,就对杜有忠说道:“这位许县令,倒是个正派的人,你也不用担心,他不会再说这个事儿了。只是,没想到,你和胡家那小子真的成了翁婿了。对了,胡鑫要参加明年的春闱吗?”

中了举人的人,都可以参加明年的春闱的,哪怕他是新鲜出炉的。

杜有忠摇头,说道:“春闱和秋闱还不一样,秋闱考不中了,下次还可以继续考 ,这名次也不用记录下来,春闱要是考成了个同进士,那就不好了。”

春闱分会试和殿试,一般会试的成绩基本上决定了殿试的成绩,排名靠后的,极有可能成为三甲的同进士。

而且成了同进士了,以后就不能再参加春闱的考试了,一辈子都会背负这同进士的名声。

同进士的名声不是那么好听的,到了任职的地方,一说是同进士,无形中就会被人低看一眼的。

除非都是同进士,那样就别大哥笑二哥。

所以谁都不乐意成为同进士。

当然,那些只要中了,就不管的人除外。

所以很多人为了避免成为一辈子的同进士,都是看着有把握了,才会进京赴考,不然真的成了那悲催的同进士,一辈子都要打着这个标签那,升迁都比别人慢。

楚院长点头,说道:“我那大儿明年也要进京赶考,你不妨和他一起,我楚家在京城也有院子,这样就可避免和人争抢客栈,也好能多处时间来温习。我的意思是,最好是年前就赶过去,那样时间也充裕一些,到时候可以打听打听主考官的性子,偏向哪一方面。总比明年急匆匆的赶过去要强。”

已经和楚家是姻亲了,杜有忠不介意沾上楚家的方便和好处了,能在京城有个住处,那是再好不过的。

“一切都挺先生的,我回家跟家人交代一下。”杜有忠说道。

这个时候,也不算早了,有些秋闱过后,都已经朝京城里赶了。如今楚家有地方可以安置,他倒是急于去京城了,这科考,可不就是文章好就成了,得知道时政之类的,比如说,皇上的施政方向,这一切,还是在京城打听最为好一些。

另外主考官的喜好忌讳等等,在家里如何知道?

杜有忠回去后,告诉了大家这个事儿,又说道:“本来想带着大郎过去的,只是大郎明年就要成亲,很多事儿都要亲力亲为,所以我和大舅兄商量商量,把鑫儿带上,也好提前感受一下春闱的气氛。”从哪一方面来说,杜有忠都有提携胡鑫的必要,更不用书在,和都是自己未来的女婿了。

跟着楚家的人一起进京,这就不担心吃住的问题了,楚家也不会那么小气,何况杜有忠还是二房的亲家。

“李大壮我不带过去了,让他留在这边,就让长福跟我去吧。”身边还有胡鑫,也已经够了。

长福对于能去京城,那是想当的高兴,他最开始还去过省城呢。

把他弟弟长顺给羡慕的,他是哪里也没有去过,不过长顺相信,以后自己一定能去的,因为二爷到时候要和肯定会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的,作为二爷的贴身书童,他能不去吗?

这边商量好了,杜有忠又回了一趟杨柳村,把事情这么一说,齐氏对儿子奔前程的事儿,自然是上心,不过,这是不在家里过年了?

还是第一次在外面过年呢。杜有忠说道:“娘,你放心,那边还有亲家的大哥,也一起去京城,过年不会差的。”

杜老爷子说道:“别的不说了,你在外面自己照顾好自己,别逞强,咱们一切随缘。”

齐氏则是打开了装钱的匣子,给杜有忠拿了一百两银子,为了他们科考,齐氏是一直在攒银子呢。

这次大儿子要去京城,花销肯定大,齐氏直接给了杜有忠,“娘给你的,你就拿下,说句实话,这家里要是没有你,也弄不了这么多年,就是你兄弟几个也没有意见的,你这奔前程,也是为了他们几个,他们绝对不会有二话的!我知道,你手里也有几个钱,但是这也是我们这边的一片心意,拿着,出门在外,手里的钱多一些,才好走路一些。”

杜有忠不说什么了,把一百两拿下了。

又交代了兄弟们几句话,无非是照顾好父母之类的,杜有贤他们都应下来了,就是大哥不说,他们也是要那样做的。

“大哥你自己在京城要保重!家里就不用担心,有我们呢。”

胡大舅那边,自然是乐意让胡鑫跟着去的,这几年,从胡鑫中了秀才,他们家地里的收入也有一些,而且胡大舅并没有丢掉自己的手艺,不过,对于乡里乡亲的,他只是帮帮忙看牲口,不要一文钱的,因为这个,胡家的口碑更好了。

 

150 想开

对于那些上门请他看马的大户人家,他也是毫不客气的收了诊金和礼品,这也是给自己的儿子长面子。而且越是这样,来请的人越是多,还恭恭敬敬的,毕竟这是秀才老爷的爹,能给你家牲口看病,那是你的荣幸。

现在胡鑫直接中举了,不说别人过来送东西送钱的,还有送铺面的,那些来投到胡家门下的人,总之,现在是不差钱。

所以胡鑫去京城,胡大舅是有的钱给他准备。

季氏也是想着京城说不定天气冷,给胡鑫准备了好几包东西,胡鑫劝都没有劝住,这孩子,一年到头,在家里的日子很少,以后真的要出仕了,那么更是几年都见不到面了。

想着三年后,是不是可以准备给这两个小的办婚事了?到时候有榆儿照顾他,她这个当娘的也能放心那。

楚大爷那边早就知道了这次要跟杜有忠一起去京城。

他二弟还过来说了,让他多照顾照顾他亲家。

这次乡试,楚二爷还是没有过,照样是个秀才老爷。

不过楚二爷已经习惯了,好在亲家那边有喜事儿,也算是他这边有喜事儿吧,毕竟杜家越好,自己的女儿嫁过去也越能过的好。

楚大爷笑着说道:“你就是不说,我也会好好照顾的,是你的亲家,也是我们楚家的亲家,怎么着,我还会故意不照顾人?

楚大爷楚清源看着杜家这长势,要说不后悔,那是不可能的了,可是事情已经是这样了,女儿芳菲也已经嫁出去了,他要是还斤斤计较,那真是就太失风度了。

再说,他还是芳芷的亲大伯呢,自然是希望侄女儿以后的婆家会越来越好。

所以不用他二弟交代,他都会好好照顾杜有忠的,何况,两个人都是举人,在一起也能探讨探讨,总比一个人呀好的多吧。

二弟说杜有忠很有见识,他也想看看呢。

楚家这次出门,带了十来个家丁,连马车都弄了十来两了,所以杜有忠和胡鑫的东西,算起来都是少的了。

楚大爷还在杜家这边吃了一顿饭,这才跟杜有忠,带着胡鑫,加上小厮长福,一起坐上马车,朝京城出发了。

胡氏直到看不到人了,才转回去。

这边东厢房的新房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也粉刷过了,提早,就为了时间长了,能去掉这刷粉的味道。

到时候,新娘子的嫁妆抬进来,就不显得空旷了。

当然,在腊八之前,胡氏就带着杜榆回去了,杜二郎的书院是要腊月初八后才放假的,留着李大壮家的,和长顺在这边等着他一起回去。

因为快过年了,胡氏这一年到头在外面,这个时候,该回去多做一做活计,好好给婆婆尽尽孝。

而齐氏和杜老爷子当然是知道了胡鑫和杜榆定亲的事儿,这是好事儿,他们没有什么反对的,尤其人家胡鑫都是举人了,自己孙女嫁过去,就是举人娘子,这比别人不强多了?

所以无形中,这次杜榆回来,齐氏就不让杜榆做活儿了,说是要娇养,除了给她记记账外,也就是做做针线之类的。连厨房都不让她进呢。

说是已经是大姑娘了,要在屋里拘着,不然脸给晒黑了,到时候就难看了。

翻过年,杜榆就十三岁了,对齐氏来说,就是大姑娘了,何况还是定了亲的。

人家胡家送的定亲礼也重,又是知根知底的。

齐氏也问了胡氏,这大郎和杜榆都定了亲了,怎么二郎还没有动静啊。

胡氏就表示,等明年完成了大郎的婚事后,再商量二郎的亲事,毕竟总得一个一个来吧。

杜榆这样,也只不过是先把亲事定了,他们都说好了,得至少等杜榆十五岁了,才开始考虑婚事呢,而且都说到了圆房,也得十六岁才能圆房呢。

也就是说,最好是等杜榆十六了才成亲了。胡氏说道:“榆儿十六岁那年也刚好是有春闱,鑫儿肯定要去京城赶考的,那时候他就没有时间了,所以我们商量的是,或者在年前把婚事给办了,等过了榆儿十六岁生日再圆房,这样一来,榆儿还能跟着鑫儿去京城照顾照顾呢。要么是等鑫儿从京城考回来了,再举办婚事。”

齐氏立刻说道:“还是年前把婚事给办了吧,我听说,那京城里的大户人家,闺女都是想着抢人的,到时候胡鑫真的中了进士,到时候被人给抢跑了,那就太亏了,成了亲,别人就是想抢也抢不成。”

这戏文上不是说了,某某中了状元了,直接被皇帝老儿赐婚公主,成了驸马,要是胡鑫也那样了,那自i孙女能和公主抢男人?所以不行,得在去京城之前,把婚事给办了!

皇帝老儿总不能抢人家已经成亲的人吧。

这都是齐氏自己想多了,那些真的被人抢走的男人,是自己心智不坚定,看见了好的前程,既能得到如花美眷,又能前程似锦,家里的糟糠(或者未来的糟糠)都统统抛在脑后了。

比如这陈世美,要是他自己承认自己有妻有子的,就数皇帝老儿也不会给他配个公主吧,人家公主又不是嫁不出去了,非要缠着你要嫁?

不过这戏文就是戏文,根本就不能推敲。

比如,既然这陈世美中了状元了,那么人家不查他籍贯吗?不查他家里的情况吗?要知道婚书等成婚后,那是要拿到衙门里登记的,以方便户籍管理,或者纳税等等。

这什么都不问,就要尚公主,皇家的人也不是吃素的好不好。

只是,和齐氏可是讲不起这些道理的,既然她老人家是这个意见,那么以后就这么商量着。

都是自家亲戚,一切都好说。

长工们那边,给地里的麦子上了一次肥后,这边杀了年猪,给每人分了肉,结算了工钱,有回家去的就让他们回家去了。

而这边帮工的女人,也是给结了钱,送了东西,让她也跟着丈夫回家去了,毕竟一年到头就这么一次能回家(当然,请假的不算),而且齐氏也不希望有这样的人,在过年的时候,还在自家里带着。

李大壮家的除外,因为李大壮一家子都是自己家的下人了,不算是什么外人。

李大壮家的,在初八过后,就和杜二郎一起回来了。

李大壮家的,厨房里的手艺真的很不错,她来了,这厨房里的活儿基本上就被她全包了,而且色香味俱全。各种油炸的果子等等,她也是手到擒来,包的包子也好看又好吃,真是能干的很。

李大壮家的也知道,这位老太太对自己带着挑剔的眼光,觉得主人家买了他们,是有些吃亏了,所以现在是充分展示自己是有用的人,主家买了他们,不吃亏。

齐氏难的说道:“看来,这下人买了,也有买了的好处。”

杜榆听了就忙说道:“奶,要不,过年了,就给你物色物色几个?”

现在三婶主要在豆腐作坊忙,输欧定以后四婶和五婶都有自己的事儿要干呢。

齐氏说道:“还是看看吧,家里也雇人了,总不能把人赶走吧。”

这话可不是齐氏的心里话,雇人她也是给了工钱了的,她决定不雇,那也是没有二话的。只是总得找个借口吧。

现在齐氏也是知道了,家里随着大儿子的身份的提高,毕竟和以前不一样了。

要是大儿子真的中了进士,成了官老爷了,齐氏身边是得有人伺候了,哪怕齐氏觉得浪费钱了,可是总不能让别人说自己儿子当着官,自家老娘还在自己干活儿吧。

尤其是,要是大儿子中了进士了,那么就有五百亩地可以免税了,到时候更是家大业大的,老四和老五就得专门照顾这些田了,还要看着佃户,儿媳妇们也要帮着自己管家。

所以齐氏是要等等,等自己儿子能不能带来好消息。

她也打听了,这谁要是中了进士,还会给这人假期回来祭祖,然后才安排事儿呢。

腊月每天都过的很快,杜榆他们回来,这转眼就又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了,这中间,杜有忠也来信了,表示自己已经咋京城安定下来了,让大家不要担心。

胡鑫也给二郎和杜榆都来了信,主要说送从云阳到京城的见闻。

杜二郎也知道大表哥成了自己的妹夫,当时他还觉得别扭呢,因为这妹夫比他要大好多呢。叫妹夫就叫不出来。

所以他还是跟以前一样,叫大表哥吧。反正就是大表哥呗。

张氏那边,从杜榆他们回来,就听到了那边的消息,在乡下,这八卦是少不了的,反正是杜满仓这位大堂伯直接是搬出去那个地方了,因为住在一起,实在是憋屈的慌。

杜丰收他们还想把杜满仓的房间给占了,但是杜满仓的媳妇说了,宁可拆了,也不会便宜狼心狗肺的东西。

所以到最后真的是把房顶给拆了,因为房顶有大梁和木头,拆了也可以接着用。

剩下的墙,反正也是土墙,杜丰收他们要住,那就住呗,两口子只当是施舍好了。张氏自然被撺掇的闹腾了的,但是村子里只当看个热闹,就算张氏说杜满仓两口子不孝,也没有人信了。因为他们分家的事儿,大家都晓得,知道当初是把张氏全权分给了杜丰收,现在不过是拆了属于他们的房子,而且只用了屋顶,这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庄户人家嘛,都是节省了再节省,能用的接着用。杜满仓两口子并没有做错,你这是闹腾个啥劲儿啊。

 

151 人情往来

今年大年初一,竟然下起了雪来,出门去拜年,听到脚底下踩雪的那种声音,格外的有意思。

只是下雪不冷,化雪冷,初二的时候,天气放晴,就开始化雪了。

杜榆他们几个去胡家棚,一路上还真是有些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