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夫人唇角冷峭,跟穆少霖想法一致,“这些大户人家是面子好看,里子难堪,一面瞧不起你母亲出身,一面又打着银子主意,亏他们做得出来。”

  穆少霖正在外头张落下人摆膳,听得二夫人这句话,隔着门帘扬声道,“依我看,你留在泉州别回去了,这样的人家夹着尾巴过日子,有什么意思,咱们俏俏又不是没人疼,就留在穆家,伯母和表兄定给你再寻一门好亲,让你不愁吃穿,不用低头做人。”

  燕翎本就离得不太远,将这话听了个正着,险些气死。走了个淳安,来了个穆少霖,又是个八字不合的。

  比起宁家,这穆家腰板可直挺得很。

  宁晏苦笑不已,不敢道明真相,讪讪不接话,时辰不早,用了晚膳,吩咐人领着宁晏去她住过的院子。

  宁晏晓得那位祖宗的脾气,只吩咐下人铺好床,准备好热水,将人全部遣走,果不其然,丫鬟前脚离开,后脚燕翎就出现在屋内,男人坐在角落的圈椅,眉眼冷倦,意态闲适,手里擒起一杯热茶,皮笑肉不笑道,

  “翘翘姑娘,这名儿可真好听…”

  宁晏连连扶额。

  “是哪个字?”他明明是坐着的,却无端给人压迫的气场。

  宁晏看着他那双深邃的眸,里面清晰倒映着她娇俏的身,她羞于解释,

  “少时刚来泉州,大家都夸我生得俏,便取名俏俏…”

  “俏俏……”燕翎喃喃嚼着这两个字,眼底微微有锋芒闪烁,“那位霖哥哥取得?”

  宁晏叫苦不迭,跺着脚道,“是我外祖取的。”

  她太明白燕翎计较的是什么,连忙将他拉起,推去内室,也不敢点灯,径直将自己塞到他怀里,挂在他胸膛,“世子爷,别生气,少时他便是我玩伴,一时失言,是我的错,要打要罚随你意,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指腹轻轻在他脖颈摩挲,深深凝望他,光线暗沉,他瞳孔泛着幽光,

  她解释道,“我以前不肯唤你哥哥,并非因为旁的,实在是觉得矫情,你若真是我哥哥,我日日挂在嘴边喊,偏生又不是,夫妻二人喊什么哥哥,那是烟花酒巷里的路数,矫情得很,我可没那么不知羞,”

  翎哥哥三字他大约是不爱听了,宁晏又歪了歪脸颊,踮起脚,离得他更近些,甜软的呼吸泼洒在他唇边,嗓音带着几分勾人的味道,“你若真想听,我夜里唤便是,你告诉我,你的字是什么,以后唤你的字?”

  宁晏话落,心生恍惚,她表面上关心他照料他,又有几分真正在意他?

  他们成婚这么久,谁也没主动去了解过对方,而是在一次次碰撞中被迫知道对方的习性和喜好。

  他不知她的乳名,她不知他的字。

  愧疚涌上心头,宁晏抱他更紧了些,湿漉漉的眼神带着急迫。

  燕翎不得不承认,宁晏聪明起来,没别人什么事,将他心思捏得透透的,也很会哄人,一番话将他的醋味也冲洗了个干净。

  他又不是真的醋坛子,什么陈年老醋都吃。

  这会儿听得她问他的字,目色微怔,宁晏在他面前始终带着几分敬畏,自然也没胆子问他的字。

  如今肯问了,是好事。

  “我字栩安。”

  “栩安?”宁晏神色亮晶晶的,露出几分由衷的欢喜,“这个字好,我喜欢,那以后我唤你栩安哥哥?”

  燕翎听得失笑,“你不是觉得矫情吗?不喜欢就不要勉强自己。”他也并非喜欢哥哥的称谓,纯粹想要一个不一样的称呼,让他觉得他在她那里是独一无二的。

  “我喜欢…”宁晏勾着他往下沉了几分,含住他的唇,

  “栩安哥哥……栩安哥哥……栩安哥哥……”

  连着唤了三声,勾了他的魂儿。

  “我没有哥哥,以后只这么唤你…”

  他喜欢,她愿意为他矫情。

  这恰恰是燕翎想要的唯一。

  冷隽的眸,坚实的脊,被她这冰肌玉骨婉转低吟,浸染成柔情的底色,而她也倾泻开一丝心隙,任由那柔情滑入,化作三分春水,四分秋月。

第85章

  穆少霖回房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一个账房口口声声喊“俏俏”,谁给他的胆,坐了片刻,不太放心,起身往宁晏院子走,毕竟隔着身份,他就在穿堂远远的往里觑了一眼,隐约看到下人聚在外头吃零嘴,他轻咳一声,招人过来询问,一问得知宁晏把她们都给赶出来了。

  不让婆子伺候,丫鬟总得要一个吧。越发起了疑。

  翌日晨起,趁着宁晏与二夫人用膳,将人扯去茶水间,劈头便问,“你老实交代,那账房到底是何人?”

  宁晏便知瞒不住了,“他是我夫君。”

  穆少霖唇角狠狠抽了几下,

  宁晏见穆少霖脸色不好看,苦笑着解释,“你放心,他不会在意你的怠慢……”

  “我怕他在意吗?”穆少霖没好气回道,又看着如娇似玉的妹妹,不忿道,“你们此趟到底来做什么?”

  宁晏神色一正,“开禁……”

  穆少霖大吃了一惊,这回面容明显郑重许多,“当真?朝廷有旨意下来?”

  “没错,我夫君携圣旨在身,提前来探路,眼下还不宜表明身份,表兄,还需你助我们。”

  穆少霖深深吸了一口气,扶在门框上重重点着头,“好……”

  同时也放心下来,就知道俏俏不会随意被人拿捏,不可能真的被夫家逼着来做生意。

  往后数日,穆少霖带着宁晏与燕翎,故意放出穆家要出大帆的风声,惹来海商打探消息,大家都想分一杯羹,有几家海商拱着穆少霖出来当头儿,穆少霖表示自己可以出银钱,就是怕难过市舶司那一关,其中一商人却阴恻恻笑道,“我有门路。”

  经过此人牵线搭桥,引荐了市舶司副提举丁仪,燕翎顺着丁仪这个人,摸到了市舶司内部隐藏的贪赃污垢,原来自海禁实施后,各国依然有贡船陆续入港,市舶司的提督太监施岳挑了其中一些好货私藏,再把当中符合贡品的货物送入京城敬献皇帝,有些官员时不时拿出来偷卖一些,余下的滞留在市舶司的仓库。

  除此之外,以前市舶司给贡船收税,大多是以物易物,只有少数是收税银,而这部分税银又归江浙布政司,层层剥皮,真正入国库的少之又少。

  燕翎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拔出萝卜带出泥,整顿了沿海余杭泉州与番禺三处市舶司。

  到了十二月初,原先的江浙布政使,提督内监到市舶司提举等一票官员全部落马,不仅如此,他更是纠结锦衣卫和东厂在这些官员府邸中搜出了大量金银与珠宝。

  总额高达三十万两白银,其余珠宝不计其数。

  前来负责接洽的户部侍郎眼睛都给笑没了,看着燕翎就跟看着一尊财神爷,

  “世子出手果然非同凡响,今年这个年可以好好过,边关春饷不愁了。”

  宁晏原先还不明白燕翎为何花这么大力气整治市舶司,直到看到那么多银钱账目才真正明白他背后的深意,这位丈夫的政治手腕果然不是她能料想。

  当年之所以实行海禁,便是因为海寇犯边,沿海百姓不堪其扰,朝廷迫不得已闭关。

  如今既要开禁,首当其冲必须整顿海防,肃清海寇,这是兵部尚书的本职。行军打仗是燕翎的看家本事,他时不时前往余杭松江甚至广州一带,改制炮火,隔三差五带着水兵出海,诱敌深入,绞杀一大批倭寇。

  开禁的事则丢给市舶司的官员与宁晏。

  自从燕翎亮出身份后,宁晏便从男装打扮,燕翎为了方便她行事,给她安了一个从九品吏目的头衔,她穿上一身特意剪裁过的九品绿袍,头戴一梁乌纱帽,素面朝天,不饰一物,活脱脱便是一清致明净的少年郎。

  这段时日,宁晏便以小宁大人的身份与穆少霖行走泉州番禺一带的百肆,联络有意开船的海商,名录是筹集不少,但真正能开动海船的却寥寥无几。

  “没银子啊,穆少爷,您也晓得,自朝廷施行海禁,咱们亏得底朝天,穆老爷子当年连庄田都卖了,这事您是知晓的,其他人这些年要么逃,要么硬着头皮还,我也想开船,可如今去哪里弄银子买船?拿什么本钱去南洋进货?”

  海商的难处还在其次,毕竟这些人家底都不算薄,只要有希望,凑都能凑钱买船出海,真正难的是百肆。

  原先泉州周边郡县百肆遍地,大小作坊不下五百家,制丝的,织褂的,纸扇,彩纱,陶瓷铁铺等应有尽有,现如今只有零星几十家开着,以供境内。

  穆少霖也犯难道,“短时内想恢复十年前百肆方兴,怕是痴人说梦。”

  二人疲惫不堪回了穆家,宁晏抱着如月给递来的手炉寻思对策,穆少霖坐在炭盆前烤火,

  “得先有银子,有了银子可以买船出海,拿着银钱先运一批货上船,去南洋转卖一批,又运货回来,顺带能捎些单子回大晋,这么一来,第一桶金就得手了。”

  “百肆有了单子,拿着货银开坊,久而久之,自然方兴未艾。”

  穆少霖说完见宁晏没吭声,“怎么?你不赞成?可不是历来的路数吗?难不成你还有一飞冲天的想法?”

  宁晏还是没吭声,她着实有些隐隐的念头。

  所谓海贸,也有两个阶段。

  其一,便是由海商从中原各处购买南洋人所需货物,通过舶主运去南洋售卖,得了银子,再换南洋奇珍异货回大晋出售,周而复始,倒转挣钱。

  其二,便是海商在去南洋售卖的同时,接南洋的单子回来,交给揽头,揽头作为中间人,拿着货单与订货的银元去百肆下单,百肆根据单子定期交货。

  一般来说,先走第一步,等这些海商积累一定人脉,有稳定的南洋售卖渠道后,才能走第二步。

  穆少霖的意思是让宁晏先别急。

  宁晏却另有打算,她来到市舶司寻燕翎。

  市舶司的官员相继撤换后,朝廷新派了提督太监郑源坐镇市舶司,另调任两名提举过来,短时间内又搭了一台班子。这些人从未见过宁晏,只当她是燕翎心腹,每日见着燕翎格外照顾这位小宁大人,也都跟着礼敬三分。

  市舶司位于泉州南熏门内,镇南门外,占地一百亩,门前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牌楼,上头书写着“泉州市舶司”五个鎏金大字,前是厅堂衙署,后是仓库。

  正衙后面有东西两个跨院,东跨院给提督太监郑源留着,郑源本是司礼监的随堂太监,皇帝将他委派泉州,山高路远,一时半会还没赶到。

  西跨院归燕翎,自燕翎以阁老身份坐镇市舶司后,他便住在此处,宁晏大多时候也跟着他在这边,只偶尔回一趟穆家。

  这一日回来,燕翎正在翻阅江南海防的卫所名录,见宁晏面露疲惫,起身将她扶至圈椅里坐定,又亲自给她倒茶,“今日去了何处?怎么累成这样?”

  “遇到什么难处了?”

  自宁晏参与开禁,她要处置的事务反而比燕翎要繁杂许多,每日所见海商舶主少说数十人,偶有上百人,宁晏每每回来,皆是累得说不出话,反倒是燕翎照顾她的时候多,私下相处与在京城已是大不相同。

  起先燕翎也舍不得她烦心,实在是宁晏百般央求,她打着穆家旗号,深得海商信任,比起他这位阁老更得人心,燕翎不是那等狭隘之人,索性任由妻子施展拳脚。

  宁晏喝了一杯热茶,身子暖和一些,与他道,“我正有一事与你商议,你麾下的那家钱庄可在泉州有分号?”

  “有…”燕翎很快明白了宁晏的意思,“你打算借钱给那些海商?”

  “是借给肆主。”宁晏眉目清澈,“让市舶司做担保,咱们让利,以最低的利息借给百肆的肆主,让他们开坊动工。”

  燕翎听得噫哗眉头一皱,“借给舶主与海商,银子短时间内能收回来,但借给百肆,你得考虑能不能收回成本,届时只会投去更多,若无银子回本,钱庄何以为继?”

  燕翎的钱庄是有钱,可这点钱比起朝廷开禁所需成本,乃是杯水车薪,只有源源不断有银子进来,才能保证这口泉是活的。

  宁晏在这时,幽幽一笑,轻轻拨一拨幽黯的灯芯,灯苗一下蹿得老高,将她眼底的灼光衬得熠亮逼人,“我只问你同不同意借,只要你同意,回本便是我的事。”

  “世子,百肆才是我这次开禁的重中之重。”

  燕翎定定看着她,实在是好奇宁晏到底有什么招,能在短时间内将百肆全部开起来,且能回本。

  到了次日,宁晏便召集市舶司官员,提出要先倾斜百肆肆主,把百家厂子先开起来。

  此举得到市舶司所有官员的强烈反对,不仅如此,就是上百名海商与舶主闻讯赶来,纷纷恳求市舶司把银子借给他们。

  “小宁大人在做什么,这是本末倒置!”

  “百肆开厂有个前提,得有一大堆货单下来,他们才能开动。”

  “开禁的重心是舶主与海商,我们拿了银子,先去苏杭进货,把船开出去,待咱们从南洋拿了单子回来,再给百肆开厂,这么一来,万无一失。”

  众人先是把宁晏责了一顿,转背又满脸讨好。

  “小宁大人,先把银子借给咱们,盘活海商是王道啊。”

  “就是,就是,我家已凑了七千两银子,就差三千两便可把船买下来,进货前往南洋。”

  大家喋喋不休,将宁晏围了个水泄不通。

  宁晏不慌不忙摆手,“诸位先坐下,你们的事我已想出法子来,且坐下听我分辨。”

  市舶司的两位提举与底下诸位官员,并里里外外上百名海商均安静下来。

  宁晏正了正衣冠,立在上首,徐徐道来,

  “其一,有银子能独自当舶主的,先买船,开船出去。”

  “若银钱不够的,两家或三家合营,共推一人为舶主,一起开船去南洋。”

  “若是找不到同伙,手中银钱实在缺的太多,却又一心想出海的,咱们公私合营。”

  一听到公私合营,大家都傻眼了,市舶司的官员将二郎腿放下,顿时坐直了身子,“宁大人,什么意思?咱们市舶司可没银子投。”

  宁晏又是从容一笑,“曹大人,您可记得咱们市舶司后面的仓库,囤了不少南洋贡品,却因成色不好,没能运往宫中,全部囤积在此处?”

  “你的意思是……”

  “早在一月前,我已得到燕大人准许,派人将这一批货物运去各地售卖,如今已陆陆续续收回一些银两,这部分银钱可用来与海商合营。”

  “只是这么一来,所得银子就得与官家分成,至于如何分,就请提举曹大人拿主意。”

  那位曹大人本还觉得宁晏抢了自己风头,骤然听到这么香饽饽扔到自己手里,顿时如沐春风来,“此事真的问过燕大人?”只要燕翎担保,他便敢做。

  宁晏还未搭话,只见甬道处立在一挺拔身影,他远远扔来一句,

  “就依宁大人所言。”

  甬道昏暗,他一袭绯红官袍隐在其中,无风自动,神情更是瞧不真切。

  宁晏远远望他一眼,抿唇笑了笑,游刃有余穿梭在那些海商中,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惑。

  燕翎负手立着,看着济济一堂的海商,个个跃跃欲试,脸上洋溢着憧憬的笑,忽然能明白宁晏为何千里迢迢不顾世家闺范追他来泉州,忽然明白这位小姑娘为何骨子里总有一股韧性和倔性。

  出京前,她做什么都神色淡淡的,仿佛没什么事情能值得她费心,后宅那点芝麻蒜皮的小事与她而言更是信手拈来,直到这段时日,她眉目舒展,神采奕奕,像是挣脱樊笼的鹰,在这片广阔的天域翱翔,极近可能伸展她的英姿。

  燕翎这一刻心底忽然涌上一股没由来的不安,正想细究,却听得另外一位提举葛大人猛拍了下桌案。

  “小宁大人,你对海商的提议我完全赞成,但是你让市舶司担保,从钱庄借钱给百肆,此事我不同意。”

  热闹的厅堂霎时一静,上百双眼眸齐齐罩在宁晏身上。

  “钱庄的本短时间内回不来,你拖垮钱庄不说,可别让我们市舶司惹一身骚。”

  “你一口气想开几百家商肆,货品有了,谁来买?自海禁实施后,南洋商人与咱们大晋已切断了联系,短时内没单子来,货品堆积,回头又要拖垮一大批商肆,一牵发而动全身,此事不妥。”

  “还是稳妥着来,先把最紧俏的作坊商肆开起来,其他的徐徐图之。”

  “一口气吃不下大胖子。”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着,其中一名八品小官撩着眼皮觑着宁晏,“小宁大人,还有一处,我十分不解,此前燕大人吩咐曹大人与葛大人准备开禁,你为何一直阻拦,非要把开禁的日子推迟,目的何在?”

  “咱们择吉日祭拜河神,便可正式开禁,届时百船齐发,静待万物复苏,不是很好?”

  “依着驿马传讯,再有三日,郑公公也该抵达市舶司,正好择一日开船,若是赶在年前能出一波海,开春日子就好过了,百肆也能慢慢复苏,三年,我保证三年后,百肆必定蓬勃齐兴。”

  众官纷纷扭头朝燕翎求助,“世子爷,您快些来做主,咱们今日便把开禁的日子定来,把这桩事办好,咱们也可以好好过年。”

  “对啊,燕阁老,年关在即,拖不得了……”

  “我一直不明白,宁大人,你到底在等什么?”

  燕翎慢慢从甬道迈了出来,立在厅堂最后,隔着人海也朝她投来一道疑惑的视线,这还是燕翎第一次旁听市舶司议事,他没料到,宁晏在备受推崇的同时,也招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她在等什么?

  宁晏站在台阶上,看着无数张口开开合合,个个神色急迫,口若悬河,字字珠玑。

  是啊,她在等什么呢?

  她可以等着涓涓细流慢慢汇成大海,可以等着百肆如雨后春笋缓缓冒出来,但国库等不起,春荒等不起,无忌和淳安更等不起。

  百船开拔算什么。

  她要的是万国朝拜,千帆竞流。

  宁晏语气笃定而平静,眼眶泛着红,“我在等一个人。”

第86章

  宁晏应付完那些海商,便回了西跨院,她这个设想还未成型,正好借着今日的机会与燕翎商讨,讨得他的主意,结果一回来便被告知宁波海面出现倭寇踪迹,燕翎一刻钟前赶赴宁波去了。

  眨眼三天过去,腊月节到。

  这一日衙门休沐,宁晏也打算歇一歇,昨日已与钱庄商议给肆主贷银子的事,让各肆主用铺子或田庄为抵押,低息将银子贷出去,有意借银子的先报上来,交穆少霖与钱庄管事审批,最后由她过目。

  清晨起来,如月给她端来一碗汤圆,“这是衙门厨房送来的,今日当值的人都有,又格外给世子和您送了一份。”

  宁晏见云卓提着个食盒站在门口探头探脑,将他唤进来,“世子何时能回来?”

  云卓连忙进来行了个礼,将食盒放下,“大约今日能回。”

  “那就好,对了,京城那边可有消息来?”

  每三日京城会有邸报送来市舶司,今日燕翎不在,宁晏便问云卓,

  云卓从兜里掏出一封信,“这是云旭兄长捎来的,将近来京中情形都给记在上头。”

  宁晏接过来,一目十行阅过。

  自燕翎离京后,三皇子表面解决了粮荒的问题,只是民间商户极为敏锐,以防万一,都提前屯了些粮食,这么一来,明年春荒怕是不可避免。此外,金莲给三皇子诞下了庶长子。

  她离京时,金莲正有孕在身,国丧期间,宗亲守孝一年,这意味着三皇子一年不能与女人同房,现在的三皇子可不是以前的三皇子,朝中官员都盯着他呢,绝对不敢乱来,金莲的孩子变得尤为重要,宫里的霍贵妃十分高兴,将金莲抬为侧妃。

  云旭信里还隐晦地提到,三皇子仿佛已冷落宁宣,借着给太子服丧,连宁宣的面都不肯见,这倒是意外了,上回刻意挑拨几句,效果这么明显?

  想当初三皇子求娶宁宣可是闹得满城轰动,那一段时日,宁府日日有人送礼进门,宁宣在京城也风光了好一阵,转背三皇子说冷落就冷落,可见男人哪,尤其是位高权重的男人…这会儿忽然想起燕翎也是位高权重的阁老,连忙止住念头。

  奇怪的是云旭的信中并未提到边关,这才是宁晏最担心之处,她又掏开信封瞧,里面滑下一张宣纸,瞧着那歪歪斜斜的字迹,竟是淳安亲自书写。

  这是写给她的信。

  宁晏喜出望外,逐字逐句认真读,起先可把宁晏给乐坏了,淳安公主给宁晏讲述她在榆林狩猎的趣事,顺带提了一嘴她平日如何捉弄戚无忌。

  “我们家戚驸马比你们家燕翎可好使唤多了,让他雪地里采花就得采花,让他上山摸鱼他就得摸鱼。”

  雪地里哪有花采,山里头哪有鱼摸,这不是平白折腾人么。

  宁晏捧腹大笑,再往下看,“星星他虽然摘不到,树上的红果子倒是摘了不少,水里的月亮没捞着,捞了几只土鳖回来。”

  宁晏可以想象淳安蹲在岸边,指挥着戚无忌捞鳖的样子。

  可见他们二人相处十分融洽,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模样吧,宁晏艳羡地想了想。

  接着往下看,神色便郑重起来,

  “晏晏,戚无忌嘴硬,报喜不报忧,你们那边怎么样了,燕翎有没有弄到银子?咱们边关将士御寒的冬衣不够,都是百姓家里拿着旧棉衣拼接几处勉强裹着,听朝廷来信,今年冬的粮饷已足够,那明年春呢,我隐约听说明年会有春荒,四处都在囤粮,你得催一催燕翎,可不能让将士们挨饿受冻啊。”

  “乌日达那个混账想方设法蛊惑鞑靼大汗南下,边关将士枕戈待旦,不敢松懈,今年年前是没有战事了,但是明年春怕免不了有一场恶战,无忌近来处处在布防,我不太放心……”

  笔迹写到此处,墨水仿佛被晕开,该是落了泪,接着也没说什么,匆匆收了笔,“等你们的好消息……”

  宁晏读到最后眼眶泛红,心里也跟着焦急,吸了几口气,吩咐云卓道,

  “快,去打听郑公公到了何处…”

  云卓立即领命。

  有了淳安这封信,宁晏怎么都坐不住,又派人去钱庄催消息,安排侍卫回一趟穆家,一有林叔的消息便报与她,她早在离京时,便吩咐云旭,将林叔与那位南洋药师给捎来,林叔带着药师抵达泉州后,宁晏便让穆家寻了路子,将二人送回南洋。

  林叔曾跟随外祖父去过南洋,他熟悉南洋商人的底细,原来开禁的那些年,中原有不少商人已移居南洋,这些人都指望做中原的生意,林叔便是她派去南洋打前哨的人,而现在,林叔大概已经把大晋开关的消息散布了出去。

  大约是下午申时初刻,听得穆少霖的嗓音在院子门口喊,

  “俏俏,不好,出事了。”

  宁晏从坐塌起身,趿着鞋下来,便见穆少霖从廊庑疾步过来,眉峰拧得紧紧的,“郑公公车驾行到钟楼附近,被人拦了下来。”

  宁晏面色一沉,“何人拦驾?拦郑公公车驾做什么?”

  穆少霖面色不忿,“是袁家,你知道的,伯祖父在世时,袁家老头子与他不合,眼红我们穆家海船生意比他做得好,当年最后一趟,姓袁的命好躲过一劫,家底还存着呢,听闻要开禁,他这段时日已暗中买下三艘大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偏生因你之故,开禁之日迟迟定不下来,姓袁的今日便借着给曾孙办满月酒的机会,指使一些下人佯装百姓,煽风点火,惹得泉州百姓都聚在钟楼附近,跟郑公公请愿,想逼着朝廷尽快开禁,他好拔个头筹,占得先机。”

  宁晏冷笑一声,“这个袁家好大胆子,敢跟世子对着干?”

  “这袁家也有来路,袁老头子一个女儿嫁去霍家本家做三夫人,这个姓袁的仗着是霍家姻亲,平日派头不亚于咱们泉州知府。”

  “原来是霍家的走狗。”宁晏从如月手中接过乌纱帽,往头上一戴,“走,咱们去会一会他。”

  宁晏裹上燕翎一件黑色大氅,冒着细雨翻身上马,与穆少霖一道驰往钟楼。

  绵绵细雨如厚实的风,一片一片刮在她面颊,她却不觉得冷,想起心中的念头,身上如有热浪在窜,成败在此一举,她相信外祖父慧眼如炬。

  从市舶司出来,沿着晋水一路往北驰,到了一码头折往东边,终于抵达泉州城最热闹的街市,天地被这片水雾浸染,商肆旌旗延展,街上行人如潮水往钟楼方向涌去,开禁消息一经传开,泉州城比原先热闹许多,哪怕是这样的雨天,车马不绝。

  侍卫在前方开路,穆少霖与宁晏一前一后纵入街市中,如月在后面骑着一匹矮马摇摇晃晃跟着,眼中布满了泪,云卓在一旁安抚她,“别急,快到了,很快就能追上少夫人。”

  到了钟楼附近,瞥见一辆司礼监标识的宽大马车停在钟楼对面的酒楼外,几名内侍侯在门口,隐隐约约有嘈杂的人声传来。

  宁晏急忙下马,拉开人群奔入酒楼,堂内人满为患,诸多百姓聚在琉璃窗口,翘首望着里面,市舶司的官员兴许听到动静,均赶来了此处,曹大人与葛大人正一左一右站在一人身侧。

  瞥见宁晏进来,曹大人露出苦笑,连忙朝她招手,让她过去,葛大人也看到了宁晏,神色不变,往前努了努嘴,示意那人继续说。

  宁晏没在意那跪着的人说什么,视线往堂中挪去,一张雍容清贵的脸映入眼帘,只见他眉目俊秀,白须飘飘,身着大红飞鱼服,儒雅坐在紫檀圈椅里,若非手里那把拂尘和那身象征荣宠的飞鱼服,乍一眼看去,只当是个清隽的读书人。

  别看郑源胡须发白,他年纪并不老,今年也才三十岁,是司礼监掌印吴奎的义子。

  早在郑源进入司礼监时,他的第一份差事便是提督泉州市舶司,三年后施行海禁,吴奎将他调回京城任御马监提督,郑源在泉州的三年正是泉州商贸最为繁盛的时候,也是穆家最为昌宏之际,外祖父不止一次与她提过,这位郑公公眼界高阔,非池中之物。

  宁晏数年前在泉州见过郑源,只是那时她年纪小,郑源哪里记得她是谁,后来嫁给燕翎,入宫数次,与这位郑公公打过交道,也混了个面熟。

  宁晏堂而皇之来到郑源跟前,截断了那位袁家公子的话,与他行礼,

  “下官宁晏见过郑公公。”

  郑源听得聚精会神,冷不丁被宁晏打断,细眉微蹙不耐烦投来,乍一眼撞上宁晏那双眼,再瞅一瞅她身侧的云卓,打了个激灵,连忙站了起身,“你是……”

  上下打量宁晏的穿着,立即明悟过来,他笑容可掬朝宁晏回了一礼,“原来是小宁大人。”

  诸位泉州官员见状,都不由暗暗惊了心,原以为宁晏只是燕翎的幕僚,如今瞧着,连郑源对她都十分礼遇,这小宁大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宁晏却不敢寒暄,当众与郑源解释道,“郑公公,推迟开禁之日是我的意思,我一直在等着您来,是有一要务想与您商量。”

  “哦?”郑源微微诧异,早在京城他便知道宁晏协助燕翎开禁,他来之前甚至还得了太后口谕,要好好关照宁晏。

  见众人围堵在此处,也猜了个大概,“商量何事?”

  宁晏环顾一周,面露踟蹰,郑源看出她的顾虑,含笑道,“但说无妨。”

  宁晏也不迟疑,左右不过是一个提议,成与不成还得燕翎与郑源拿主意,

  “公公曾在泉州当值三年,我外祖父数次与我说,没有您,就没有当时的市舶司,当年泉州商贸昌盛,为朝廷贡献不少税额,您居功至伟。”

  郑源听得这番称赞,目露笑容,“小宁大人的外祖父是何人?”

  “正是穆家老爷子穆硕昌。”

  郑源听到这个名字,神色微愣,片刻脸上的清冷稍稍褪去,换了一脸恍然,“原来是他老人家,当时我在泉州,与他也算是忘年交,可惜斯人已逝,那依小宁大人的意思是?”

  宁晏胸膛隐隐震动,“我想提议由您带领中原的海商,乘巨舶径望南洋而去,与诸夷贸易。”

  宁晏话落,厅堂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大家交头接耳,渐渐的沸议如潮水荡开。

  曹大人绣袍一抖,激动道,“原来小宁大人要等得便是咱们郑公公,你想要郑公公领头去南洋,这么一来,咱们所有海商舶主都可随行,有朝廷的水军护送,也不用担心海寇,如此还能彰显国威。”

  “好,好!”

  “我赞成!”

  “我也赞成,郑公公,您就答应吧!”大家异口同声。

  郑源捏着胡须沉吟片刻,“这不失为一好计,不过此事我还得上报朝廷,最终得陛下拿主意。”他不由多看了宁晏一眼,难以想象这个想法竟出自一女子之口,

  “不知小宁大人怎会生出如此妙计?”

  宁晏腼腆一笑,朝郑源施礼,“我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郑源哈哈一笑,“小宁大人莫要谦虚,这个主意要不是你的,那定是世子的奇思妙想!”

  “不不不,”宁晏连连摆手,“这个主意不是我的,也不是世子的,恰恰是郑公公您的主意。”

  郑源大吃一惊,指着自己不可置信,“我?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宁晏并不想居功,这番宏愿的确出自郑源之口,

  “十年前,您提督泉州市舶司,那一年中秋月圆,我外祖父邀您在清源山顶的观海亭赏月,我外祖犹在思念故人,您却是酒入豪肠,剑指海川道,‘若有生之年,当舰履南下,荡平海潮,令万夷来华,百国朝贡。’”

  宁晏嗓音清脆,如珠似玉,“后来我外祖父将您这句话写下来,挂在书房,您如今去穆园,亦可瞧见。”

  朝廷出一部分兵力和船只,船上货物及一应开支都由海商与舶主出,这一趟随国使出行,他们稳赚不赔,这样也省了朝廷开支。

  郑源听得那话,愣了许久,这确实是他的宏愿,只是年岁已久,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已没入岁月的尘埃里。

  他这个年纪,不上不下,该要做出一番功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哪怕未来不能执掌司礼监,至少史书上也能留一笔。

  宁晏这个提议着实令他心动。

  早闻这位燕少夫人是个通透人,甚得陛下与太后赞誉,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若是宁晏的主意,市舶司的官员或许犹有异议,一旦是郑源首倡,那谁也不敢质疑。

  郑源在泉州本有根基,如今又是奉皇命而来,他的身份更镇得住这些当地豪强。

  没有人不附和,堂内气氛为之一变。

  自然也有人见不惯宁晏抢风头,抖抖索索提起钱庄借贷一事,

  “小宁大人,既如此,那你还让百肆借银子作甚?若是郑公公此行能帮咱们带来单子,百肆坐等开工便是。”

  郑源也投来疑惑的目光。

  宁晏笑着摇头,“不,郑公公下南洋还只是第一步,您此去,一是彰显我大晋国威,二是捎上我大晋海商去贸易,但最重要的,是由您将咱们开禁的消息传去南洋与西洋诸国,把开禁时间告诉他们,邀请他们在开禁那一日,来大晋参与开禁仪式,当场下订单,交货银,若是赶得快,回程便可捎回去。”

  大家听得这,神色豁然一亮,“这倒是闻所未闻……”

  “我已想好了,当日下货单者,咱们可以少收税银,我记得市舶司先前给通关货物收税十之税三,那一日咱们可十税二,如此必定能引得他们争相来朝。”

  宁晏说完,含着期待问郑源,“您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这是她辗转反侧才想出的主意,郑源出使只是噱头,真正能给大晋带来商机的是南洋商人,郑源代表朝廷把消息传出去,将南洋商人引来大晋,他们带货物售卖要交税银,买一批回去还要交税银,大晋海商亦是如此,这么一来,光开禁那日的税银便是不计其数,百肆得开,双方来往越发稠密,这是最快能充实国库的法子。

  她查过市舶司十年前的纪录,最高的一年税银曾到一百万两,而当时以物换物的时候犹多,倘若从今往后,全部改收定额税银,届时银子如流水归于市舶司,每年定期在泉州或番禺举行诸国来朝商贸宴,货单前仆后继,大晋商贸越发繁荣,税银可源源不断涌入国库,今后再也不用愁没银子打仗,户部也不必再捉襟见肘,国力蒸蒸日上,陛下实现中兴指日可待。

  厅堂内好一会儿都静若无人。

  众人过于震惊,以至一时谁也没吭声,也忘了做声。

  直到门口传来一道清越的嗓音,打破这片沉静。

  “这个主意好!”

  宁晏蓦地一顿,扭头望去,天地不知何时已雨歇云散,燕翎身着湛色的长袍,外披一件玄色的大氅,将一川水雾拦在门外,岳峙渊渟的身影,如华光万丈的玉,令这满堂灯火也失了颜色。

  她清晰看到他薄唇一开一合,

  “我以内阁辅臣的身份认可这项提议,郑公公,你说呢?”

  燕翎目光始终凝在宁晏身上,她从来端庄得体,温柔大方,仪态形容挑不出一丝毛病,但面前的她,穿着一身略显宽大的绿袍,袍角沾染了些许泥污,头上的乌纱帽或许因赶路而略有歪斜,甚至可以清晰看到雪白饱满的额头被压出一丝粉白的痕,面颊有一抹碎发已垂下来,沾了些湿气黏在她鬓边,她的形容比以往任何一日都要狼狈。

  但此时此刻的她,却像一团光,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去靠近,那盘旋在心底的不安化作心悦诚服,一点点聚在眉心,又慢慢散去四肢五骸,心潮勇退后,随之而来的是更为清晰的感官,他清晰地感受到,有什么东西在拽着他的心往下沦陷,陷入堂间那唯一的一抹春色里。

  郑源慢慢回过味来,听得燕翎这一声问,他由衷颔首,“没错,我也赞成,事不宜迟,我这就写折子递去司礼监,请陛下决断。”

  厅堂内人声鼎沸,大家激动得眉飞色舞,消息从里面一层一层递去外头,所有的欢呼雀跃伴随零星一些争议与感慨,全部淹没在浪潮里。

  燕翎随同郑源去到一雅间,当场写折子,一人递去内阁,一人送去司礼监,两份折子同时走急递发往京城,八百里加急,星夜兼程,三日可达。

  这里可提前预备着,只要将消息送去,江浙一带的货商二话不说能将货物送来市舶司,各海商也不是吃素的,各家有各家的门道,年前定能出海。

  宁晏被市舶司的官员簇拥着,询问下一步计划,

  “我外祖父曾留下一幅航海图,我算过路程,咱们把开禁之日定在明年开春三月三,顺利的话,年前可出洋,半个月后抵达暹罗等国,回程再把他们都给捎回来,三月三是来得及的。”

  正式开禁那一日,必定是万国来朝,千帆竞流。

  那样的场面该是何等壮观哪!

  宁晏嘴说干了,腿也站麻了,出门时,双股犹在打颤,回眸看向热火朝天的酒楼,光影斑驳,一张张笑脸如走马观灯从眼前晃过,那些海商与肆主犹在津津乐道,郑源乏累了,市舶司的官员簇拥他送回衙署。

  宁晏与燕翎上了马车,就近回穆府歇息。

  这一路宁晏犹在与燕翎诉说细节,并未察觉丈夫握着她那只手始终在颤。

  将事情议定,她浑身绷紧的弦卸下,懒洋洋靠在浴桶里泡澡,泉州不兴烧地龙,屋内反而比京城要冷,如月好催歹催让她出浴,拿着一厚厚的绒巾将她裹住,宁晏裹紧自己坐在长条凳上,候着如月给她擦拭脚下的水渍,一面问,“世子呢?”

  “在书房写信。”

  如月替她擦干净水珠,将那双软乎乎的玉足给塞去缎面的绒鞋里,待要起身给她穿衣裳,却见宁晏已裹着绒巾露出一截雪白的小腿往内寝窜去,“世子不在,我去内屋里穿衣裳。”

  屋子里烧了炭盆,比净室要暖和。

  哪知扭着身撞开珠帘,却见燕翎坐在拔步床边喝茶,听到动静,抬目朝她看来。

  宁晏脚步凝住,眨眼问,“你不是在书房写信吗?”

  燕翎没回她,目光在她身上掠过,那绒巾将她裹得严严实实,勾勒出曼妙的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