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赵老太太与张老太太同是朱家女,两家理应亲近才是,因两位老太太在闺中时便不大和睦,故此,婚后也少有来往。还是近些年,赵勇在李百户手下当差,李百户的太太是张家的闺女,算起来是赵勇正经的两姨表姐。如此,张赵两家关系才渐渐的和缓了些。

赵氏为什么在张老太太跟前发那么大的脾气,无他,张凤鸾做了丢脸的事,赵氏得来擦屁股,只要一想到此事,赵氏便有说不出的郁闷。

赵氏姓赵,虽都是姓赵,赵氏娘家与赵勇却非同族。

不过,张家与赵家是实打实的两姨表亲,赵氏正经得叫赵老太太一声二姨母。

赵老太太并没见过赵氏几回,若往日间撞上真不一定认得。好在赵氏昨天便打发人送了帖子来,今天就省得自我介绍了。赵氏出身书香之家,虽然在自家时顶撞张老太太的嘴脸不大好看,她在外头人缘儿却一直不错,名声也好。赵氏先带着两个女儿请了安,又问候过赵老太太的身体,之后才满是歉意的说,“鸾姐儿素来冒失,因家里老太太宠爱,行事放诞。我竟不知她前两天来了姨妈这里,若有不得体之处,还得请二姨母多担待于她。”

一时,丫环奉了茶点。赵老太太笑,“说到哪儿去了,都是亲戚,前两天是我家长卿的生辰,正该是个热闹的时候,鸾姐儿过来,就更加热闹了。你别放在心上,哪里还用专门过来。不过,既是来了,就陪我老婆子说说话,我平日里见你们也见得少,这是你家大姑娘和三姑娘吧?”

赵氏笑,“是啊,大的叫凤初,老三叫凤晓。家里还有两个小子,叫凤仪凤俭。”张凤初张凤晓又起身福了一福。

赵老太太早准备了见礼,笑道,“头一回见孩子们,别与我客套。”

两姐妹道谢才接了。赵老太太这个年纪,最喜欢孩子们,笑,“眉眼之间像你,一看就是懂事的孩子。”又对柳儿道,“去苏先生那里看看,说家里来了姐妹,叫长卿过来说会儿话,还有蓉姐儿宁哥儿,都一起过来。”

赵老太太笑着解释道,“她们姐妹寻常没事,就跟着先生念念书,学着认几个字。”

赵氏笑,“长卿在外头谁人不赞,都说她稳重大方。就是蓉姐儿,今年上元节时做诗还得了第三,我乍一听都不敢相信,才几岁大的孩子,就有这样的灵性。我听说长宁跟蓉姐儿还是龙凤胎,这样的好兆头,都是姨妈的好福气。”

赵老太太呵呵笑,“哪有你说的这般好。我家你是知道的,没几个念过书的人,又不想让孩子们做睁眼瞎。长宁以后去族学念书就行,长卿阿蓉是女孩儿,就咬牙请了个先生,跟着先生学些道理也好。”

“姨妈这就是了不得的见识,多少人家只舍得供儿子念书,却吝于在女孩儿身上使银子。叫我说,念些书才好,识文断字起码方便,就是以后自己当家做主,理家掌事,起码账本子也得会看哪。”因自家婆婆与赵老太太不合,两家鲜少走动。但,这乍一说话,赵氏便觉着赵老太太比自家婆婆强出三座山不止。想着先时赵勇不过军户卫所一小旗,如今却是正经的六品百户,有这样的出息,一手将赵勇抚养长大的赵老太太当年功不可没。

想到这些,赵氏看向赵老太太的目光便多了几分敬重。

赵老太太也喜欢赵氏明理,两人正说着话,凌氏带着儿女就到了。

凌氏肚子颇大了,赵氏忙起身道,“倒叫弟媳过来,你既身子不便,我去瞧你也是一样的。”

凌氏笑,“嫂子快坐,我平日里也常溜达走动到老太太这儿来的。”

孩子间彼此见过,赵长卿赵蓉同张家姐妹都见过的,就是赵长宁见得不多。

赵氏都给了见了礼,赵氏看过这姐弟妹三人,笑赞道,“弟妹真是好福气,有这样水灵的一双女儿,宁哥儿也虎头虎脑,招人喜欢。”她这话倒不完全是客套,赵长卿赵蓉的名声,她早听女儿们提起过,见她们姐妹年纪虽小,却生得眉目清秀,说话举止都落落大方,便知赵家教养了。

凌氏也夸了一通张家姐妹,总之是两人一通互夸后,凌氏道,“长卿,带着姐妹们去你屋里坐坐。”

赵长卿便带着张家姐妹去了自己屋。

走在廊下时,廊上的蔷薇都开了,有蜂蝶在上面嬉戏。

张凤初笑,“妹妹家种的爬藤蔷薇,很少见。”

赵长卿笑,“小时候我出门,看到万梅寺外头有一片蔷薇花,只觉着那一大片花开起来好看,长的也比我家里的蔷薇要高。我就挖了几株回来,这花儿好活的很,移在土里浇些水就活了。那时没管什么品种,等后来蔷薇实在长得太高了,我才知道这是爬藤蔷薇。”

张凤初笑,“你墙边儿的花棚也搭得好,蔷薇花长得快,不剪枝的话,过几个月就能把花棚爬满,到时喝茶乘凉,都是好地方。”

“我也是这样想的。”永福打起帘子,赵长卿请张家姐妹屋里坐。

张家姐妹也是自幼念书的人,赵长卿赵蓉相陪,赵长宁觉着无趣,一会儿就跑去找苏白玩儿了,他还振振有辞,说,“张家姐姐,你们是女孩子,跟我姐姐玩儿吧,我去找男孩子玩儿了。”

待赵长宁跑了,赵长卿与张凤初下棋,张凤晓同赵蓉说起诗辞曲赋,中午赵老太太留了赵家母女三个用饭,过晌后,赵氏便带着女儿们告辞了。

走前,张凤初还说,“等得闲我给妹妹下帖子,请妹妹到我家来玩儿。”

“好。”赵长卿笑,“初姐姐可得记在心里。”

赵长卿带着赵蓉一路送到门口,看赵家母女三人上车离开,方折身回了家。

临出赵家巷子前,赵氏道,“阿初,回头看看。”

张赵凤初自车窗回头望去,见赵长卿对她摆手,张凤初也摆了摆手,道,“母亲,看什么,卿妹妹还在外头呢。”

赵氏问,“只有长卿吗?”

张凤初应了一声,赵氏教导女儿们道,“从小及大,看人都是自小处看,长卿是个不错的姑娘,你们要好生与她交往。”

张凤晓给赵氏看她的团扇,“卿妹妹送我跟姐姐一人一柄团扇。”

赵氏拿在手里细细瞧过,笑道,“绣的挺不错的。”

“是啊,她年纪还小,各方面都挺好。琴棋书画都通一些,我们下了会儿棋,她棋也下得不错。”张凤初道。

张凤晓笑,“在她屋里没看到琴,可见,她的确不擅琴啊。”

赵氏道,“琴棋书画不过为了陶治性情,不必拿这个一较长短。你们交朋友要看人品,人品好则值得相交。孔圣人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人皆有长有短。人家有强过你们的地方,不要嫉妒;有不及你们的地方,也不要看不起。把心态放正,一辈子受益。”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我的心肝儿~

第77章

张老太太躺在了炕上,身心皆不舒坦,唤了女儿回家,对着闺女那一通抱怨,“她就是想气死我!我知道,她恨不能我早死了她好当家做主!”

“母亲说这气话做什么。”赵氏陪嫁丰厚,还真犯不着眼红张家这点儿家当。李太太劝道,“大嫂心直口快罢了。要说也怪我,非打发人来说一声,倒闹得母亲气了这一场。”

张老太太心疼闺女,喝口燕窝粥,道,“与你不相干,你也是好意,二丫头这事的确做的不大对。”心里还是知道好歹的。

李太太温声道,“是啊,二丫头是我亲侄女,我才说的。母亲早该管一管她,她如今也大了,现在还能说小孩子不懂事,再过两年,若还是这样,难免叫人笑话的。”

张老太太叹,“二丫头都跟我说了,她早就跟你二姨妈家的孙女交好,这才去的。凤初凤晓同你二姨妈家孙女关系寻常,人家才没请她们。这落在赵氏心里便成了罪过。”

李太太笑,“母亲这是哄我呢。若我不打听明白,能打发人过来给母亲提个醒?”心下到底不喜张凤鸾的品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就是做错,小孩子也无妨,改了就是。如今非但不认,反是狡辩,真是…李太太劝母亲道,“大嫂是个有规矩的人,我看凤初凤晓都是好孩子,凤仪凤俭念书也知上进。不如叫二丫头跟弟妹学学规矩,也收一收这性子。”

“那怎么成!”张老太太激动的险些将手里的燕窝碗打翻,道,“那你侄女就别想要这条命了!”

两母女正说着私房话,外头的丫环回禀说:太太、大姑娘、三姑娘回来了。

张老太太讥诮道,“瞧见没,我都病的只剩一口气了,她倒还出去逛去!哪里有半分孝敬之心。”

赵氏带着女儿们进来,一丝不苟的行过礼,赵氏道,“二姑娘闯了祸,今天我去二姨妈家赔礼,总算把事情圆回去了。”

赵氏转而对李太太道,“姑太太家里事也忙,勿必要吃了晚饭才好。”

李太太笑,“我今天来了这一日,中午陪母亲用的午饭,一会儿就回家了。咱们离得近,我明天再来是一样的。”

赵氏并未苦劝,笑道,“姑太太先坐,我去换了衣裳。”就带着女儿们走了。

李太太心里叹口气。

过一时,李太太过去寻赵氏说话。

丫头奉了茶,赵氏先问过了李明宝李明珠兄妹两个,道,“二姨妈是个宽厚的人,半句不提鸾姐儿的不是,还问了老太太的身体,对我对她们姐妹都很亲切。”

李太太笑,“是啊,二姨妈脾气最好。”完全不像先前她老娘说的那样啥啥啥的。

赵氏笑,“最难得姨妈有见识,舍得给女孩儿请先生教导,家里孩子行止大方,与寻常人家的确不一样。”

李太太是常与赵家来往的,笑道,“是啊,尤其是姨妈的大孙女长卿,你见到了吧。不论模样还是人品,都是极好的。”

赵氏笑着呷口茶,“难得的是小小年纪,便行事稳妥。她们姐妹实在会长,都生得俊俏,现在年纪还小,过得三五年,都是水灵灵的美人。何况又自小读书识字,气度也好,到时提亲的人非踩平姨妈家的门槛儿不可。”

听到赵氏赞赵长卿,李太太还是挺开心的。说到提亲什么的,李太太不禁有些担心。赵长卿的确是个好姑娘,连向来眼界颇高的弟妹都这样说,哎呀,实在担心啊。

李太太担心相好的儿媳妇会飞。

赵长卿却是再想不到现在就有人打自己的主意,她正在苏先生的院里,听小梨花儿说盘铺子的事。

小梨花儿笑,“现在卖早点生意也不错,只是,我一开始是想着似朱家包子铺那样,能做全天的生意就好了。尤其是卤肉,每次都不敢卤多,因为到晌午就得收摊子了。卤多了卖不掉就糟蹋了。”

赵长卿问,“包子铺在哪儿?”

“就在我卖早点附近。”

“那地方不错,门面很贵吧?”

“有一点偏,而且,出租的是一间屋,因着地方小,做别的生意还铺派不开呢。我看过了,蒸包子倒也凑合,就付了一年的租金。”小梨花儿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咱们边城,因做生意的多,什么都贵,那么一间小铺子,一年的租金就足要五十两银子。这些天,卖早点也赚了些,只是开包子铺我又收拾了一下…”

赵梨子听得都累了,直接插嘴说,“卿妹妹,我姐是来找你借银子的。”又说他姐,“姐,你就直接说呗,卿妹妹又不是外人。”

小梨花儿瞪赵梨子一眼,“当然得跟卿妹妹说清楚,没个前因后果,卿妹妹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训赵梨子一回,小梨花儿这才跟赵长卿道,“卿妹妹,我是有两个计划的。”

小梨花儿行事向来周全,她有条不紊道,“当初卖包子的时候,你和先生都没少帮我调馅配料,实话说了吧,就是卤肉的配料,我也是跟肉包的调料比对着来的,差别不大。这秘方,其实是你们帮我想出来的。我原本打算着,等赚银子要给你们一人一成分红的,这是秘方的银子,你们别客套,都是该得的。”

“如今卖了两个月早点,生意很不错,也说明咱们的秘方是好的。”小梨花儿道,“不过,人总不能满足于卖一辈子的早点。既然秘方是好的,现在铺子也租下来了,我想着,现在虽是小生意,也不能马虎。该置办的东西,还有,你跟先生都是有见识的人,秘方是咱们一起弄出来的,我想问问,你们要不要入股跟我一起干。你们别小瞧包子生意,这里头的利可着实不小。所以,你们可以拿银子入股,这铺子我来经营,等赚了银子,咱们按股分红。”

“这是一种方法。”小梨花儿伸出一根手指,继续道,“还有一种,就是我现在手头有些紧,你们不入股也没事,我想借点银子。先立了借据,我可能一下子还不出来,不过,按月还是没问题的。”

小梨花儿是个很有信心的人,因为自信,她借银子亦借得大大方方。

赵长卿看苏先生一眼,问,“梨花儿姐,入股怎么说?”

小梨花儿道,“我算过了,这铺子要开起来,连带着我卖早点置办的东西,这些一起算,也要一百两银子。你们就算入股,也只能一人让你们入一股,每股就算三十两。这样,你们一人两股,剩下的六股归我。这铺子怎么干,你们都得听我的。”

赵长卿没怎么想便道,“我入股。”

苏先生也说,“入股不错。”

小梨花儿高兴的一手拉住一个,道,“要不说一个是我卿妹妹一个是我先生呢,就凭这样的聪明,以后包管你们发大财。”小梨花儿又喊一声,“梨子,倒茶来!”

赵梨子端起茶壶把大家的茶都添满,小梨花儿招呼道,“来来来,咱们以茶代酒,先干一杯。”

赵长卿苏先生忍笑同小梨花儿干了一杯,小梨花儿身子一松,笑,“既然大家合伙,那就是自己人了。我就有话直接说了,铺子我是租好了,房间也粉刷了一遍,至于怎么布置,等明天你们跟我去瞧一瞧,咱们商量着来。这是咱们大家的生意,你们该出力的地方也得出力啊。还有铺子名,先生有学问,不如先生帮忙取一个,再写上大字,我叫梨子提前弄块匾预备着。”

“等明天咱们去衙门立了契约,这铺子就是咱们三个人的了。”小梨花儿笑,“不瞒你们,现在就有人打咱们包子调料秘方的主意,都给我糊弄过去了。卿妹妹,这铺子既有你的股,以后少不得借你的名头儿了。勇大叔现在都是百户了,咱们不去欺人,等闲也不能叫人来欺。”

赵长卿笑,“这个没问题,若有麻烦,你尽管说,咱们一道想法子。”

赵梨子道,“哎,以前我都不知道,像我们现在每天在外头摆早点摊子,也要月月给衙门交钱的。不过,钱不算多,关键是交了钱能安稳的做生意,总能赚回来。”

小梨花儿笑,“这世上,做什么都不容易。咱们的包子铺虽然小,也不愁以后做不成大生意。还有一事,我家的情况,卿妹妹你是知道的。我就跟家里说这是你的生意,叫我帮着打理,我那烂赌鬼的爹就会老实一点。你莫说漏了嘴。”

赵梨子朝赵长卿挤挤眼,“看,等你们入了股,我姐的条件都在后头呢。”又挨了小梨花儿一踹,赵梨子撒腿跑了。

赵长卿直乐。

晚上,赵长卿与凌氏说了同小梨花儿合伙包子铺的事,凌氏道,“我看着他们姐弟都是能干的,要是短了银钱,借他们几个倒无妨。合什么伙,赔了赚了的也没几个钱,倒是要操不完的心。”

赵长卿笑,“母亲可别小瞧卖包子,朱家包子铺生意多红火啊,每年不知赚多少银子。反正银子也不多,我用自己的私房就行了,赔了只当买个教训,若是赚了,更是好事。”

凌氏这才问,“要多少银子啊?”

“三十两。”

“唉哟,那也不少了。你大舅当初谋个吏员也才要一百两。”可见闺女还是有些私房的,凌氏对赵长卿的储蓄能力表示满意。

赵长卿笑,“大舅自身是秀才,衙门里又托了人,才只要一百两的。若是换了别人,不一定有这个价。母亲,我入股的事可就这样定了啊。”

凌氏做了百户太太,心胸日渐宽阔,笑道,“别到时赔了找我来哭就行。”

“母亲尽管放心,到时女儿发了大财,你就是财主她母亲了。”

凌氏给赵长卿逗的直笑。

因为是三个人合伙,最终,苏先生给包子铺取名——三人行。

到衙门办契约时赵长卿找了凌大舅,真是应了“朝中有人好做官”那句话,虽然凌大舅只是个吏员,有凌大舅带着,不过半日就各项手续都办好了。

为此,小梨花儿念叨了赵长卿半日好话。

及待包子铺真正开张,已经是五月了。

作者有话要说:虽说了晚安,偶尔也是有福利的哟~

第78章

小梨花儿包子铺开起来,早点也照样卖。她人聪明且勤快,很快将包子铺打理的红红火火。小梨花儿心眼儿活,她不仅卖包子,连带着烙饼卤肉都一起卖。

看小梨花儿每天精神抖擞的模样,便知生意不错。

赵长卿也开始学着看账,凌氏产期将近,赵老太太年纪大了,家里的事还管得来,铺子账册之类,几年没接触,如今便有些艰难。凌氏索性让赵长卿学着看,凌氏道,“你现在大了,又是咱们家的长女,自小跟着苏先生,什么都学过。你先学着看,哪里不懂,再来问我。”

这些经验都是赵长卿前世所缺少的,她便学的格外认真。

她本就不是笨人,用心学着,进境很不错。凌氏私下与丈夫道,“这人哪,是聪明是笨真是天生的,像咱们长卿,自小就聪明,学什么都快。这才几天,就能上手了。”

赵勇笑,“这就好,闺女大了,就是个帮手。”

凌氏靠着大迎枕道,“女儿再好,也是娇客,我现在一想到长卿蓉姐儿以后要嫁出去,就心里不自在。女儿贴心惯了,就不知道以后长宁娶个什么样的媳妇了。有咱们闺女一半能干我就知足。”

“长宁才五岁,你也忒急了。”赵勇心下觉着好笑,道,“反正媳妇是你相看,还不是你说娶什么样的就娶什么的。”

凌氏笑,“我也就一说,眼瞅着孩子们一日日长大,在家里闲了就胡思乱想。”又问赵勇在卫所可还顺利。

赵勇笑,“咱们处处都打点到了,谁会为难我?”

夫妻两个正说着话,便有郑御史府上打发丫环送了帖子过来,郑妙颖请赵长卿过去说话的。凌氏替女儿应了下来,又说了几句话,命白婆子拿些点心打发那小丫环去了。

赵勇看过帖子,问,“怎么只请长卿一个?”

凌氏道,“兴许是阿蓉年纪太小了,说不到成块儿去。楚姑娘也常只请长卿一个。”

赵勇便未多想。

晚饭过后,凌氏同赵长卿说了郑妙颖请她过去玩儿的事,赵长卿笑,“正好明天没什么事,我也有些日子没见过郑姐姐了。”

赵蓉沉默的没有说话,心里琢磨着不知赵长卿使了什么手段,好些人都只请赵长卿。她又没得罪过她们。

赵长卿并没有理会一脸沉思的赵蓉,回屋后吩咐永福将她第二天要穿衣裳提前取出来烫好,第二天带着永福去了郑家。她与郑妙颖认识的时间不长,却很透脾气,偶尔彼此做了点心都会交流心得。

而且,赵长卿最佩服的就是郑家家风,看郑家才知什么是。郑家并不富裕,子女教育却极为出色,郑家兄妹都是雅致又务实的人,且从不以家贫为耻。

去郑家时,赵长卿从不打扮的如何华丽,她上身一件浅翠襦衣,□白绫长裙,腰间悬一块用浅翠丝线络起的玉佩,头上簪一枝纱堆的绢花儿。如今已入暑天,赵长卿这一身,望上去颇是清爽。

郑妙颖在中庭杏阴下相迎,两人相视一笑,赵长卿笑着打趣,”姐姐找我来,又做什么好吃的了?”

郑妙颖拉着赵长卿的手,笑,“好吃的自然有,这次也是有事相询。先去见我祖母、母亲,她们也念着你呢。”赵长卿时常来往,她整体素质很不错,郑老太太、郑太太都挺喜欢赵长卿。

两人先去见过了长辈,说了几句话,郑妙颖便把赵长卿请到了自己房里,郑妙嘉也在,还有位面生的公子。这位公子瞧着与郑妙嘉年龄相仿,或是稍稍大一些,站起身时个头比郑妙嘉要高一些。原本赵长卿觉着郑妙嘉的相貌已是有一无二,不想这位公子容貌之俊美,竟丝毫不让郑妙喜。

郑妙嘉介绍,“这是帝都来的世兄,李睿,李兄。”又向李睿介绍了赵长卿。

赵长卿笑着行了一礼,“李公子。”

“赵姑娘。”李睿还礼。

丫环捧来凉茶,桌上摆着一盘子小孩儿拳头大的白杏,淡淡的散发着果香。赵长卿喝口凉茶,笑道,“郑姐姐刚才说有事相询,莫不是李公子有事问我?”

李睿初来边城,也感受到了此地民风开放,女孩子随便去街上都是寻常。不过,还是头一遭与边城女孩儿打交道,见赵长卿说话爽快,并不似帝都那些闺秀扭捏,行止优雅洒脱,颇令人喜欢。不禁笑道,“我自帝都前来边城,想做些小生意,只是毕竟人生地不熟,便先投奔到了郑家叔父这里来。听妙嘉说,你家与北蛮有些生意往来,不知可指点一二?”心里又有些发悬,他还以为赵长卿起码得十五六岁,不想这样小。好在李睿并没有打算在赵长卿这里得到什么特别大的帮助,他只是需要一个边城人做个向导之类,不然,两眼一摸黑,这生意着实不好开展。来前,宋荣写了封信让他带着郑博,李睿来之后便一直住在赵家,手下人另行租赁了院子。

赵长卿想了想,问,“李公子想要做什么生意?”

李睿道,“这些天我也在边城转了转,其实北蛮地处草原,他们擅长牧马放羊,并不长于劳作耕织。北蛮人从吃到穿,没有一样不依赖边城的。边城繁华不让淮扬,皆自与北蛮贸易而来。人间四样事,衣食住行,粮食是禁止大规模贸易的,我也没有那个野心,便想着做些衣料生意。将这里的料子贩到北蛮去,再自北蛮换来皮毛带到帝都贩卖,也有利润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