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南枝嘉南传小说上一章:第176章
  • 慕南枝嘉南传小说下一章:第178章

简王愣住,半晌才声音有些嘶哑地道:“你,你这是在怪我没有支持你摄政?”

“不敢!”韩同心冷冷地道,“我只是个后宫女人,不懂这些。外祖父以后还是别跟我说这些事的为好!我也只想好生生地养大皇上,和太皇太后做伴去!”

第898章 败兴

这就是气话了!

简王目如刀锋般地朝殿外望去。

蔡如意正低着头,爱怜地给儿子赵建童擦汗。

简王不由冷笑,道:“你难道还指望着靖海侯世子给你养老送终不成?”

韩同心是一句多的话也不想听了,脸上也没有笑意,道:“当初曹太后宠承恩公,最后还不是承恩公给曹太后收的骨骸。有些事,还真说不准!”

“你!”简王额头青筋直冒。

韩同心干脆站起来送客。

简王没有办法,拂袖而去,把女儿东阳郡主叫到跟前,让她去说服韩同心,不要再和蔡如意搅和到一起了。

这次东阳郡主却没有像往常那样温顺地应诺而去,而是温声地劝父亲:“同心毕竟太后,多的是人巴着捧着,又有曹太后和嘉南郡主的前车之鉴,大家都怕哪天同心摄政,成为第二个曹太后,她已不是从前养在深闺的小姑娘。我们说话,也不可一味地要求、训斥她了。”

这话简王不爱听。

他怒道:“难道还要我这个外祖父在她面前说好话,她才听得进去不成?”

就是赵翌在的时候,也不敢这样的轻怠他。

他还有个身份,是皇上的曾叔祖!

东阳郡主只好劝道:“我知道,我知道。我是说,以后您有什么事,不妨先跟我说,我由我去教训她好了。免得你生气。伤了身体就不好了!”

简王没有说话。

他知道女儿说的都是对的,可他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若是韩同心有姜宪的本事也就罢了,没有姜宪的本事,还想学姜宪行事,这不是上赶子的找死吗?

简王想到前些日子儿子闹出来的丑闻,突然生出股子孙不孝,家业难撑的疲惫。

他情绪低落地挥了挥手,叹息道:“你去劝劝她吧!做事这样不用脑子,迟迟早早被蔡如意卖了恐怕都不知道——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京城,京城我们是地头蛇,南下去了金陵,我们还有什么?岂不是别人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武阳郡主无奈地点头,辞了简王。

可她却没有立刻就进宫,而是派了人打听蔡如意这些日子在宫里都做了些什么。

李瑶却是极力反对迁都的人。

在他看这,这就是个笑话。

北方已被镇国公府和李谦父子割成了两大块,可好歹还有嘉南郡主这个纽带,鞑子不管怎样进犯,这两家都不会坐势不理。

江南就一定安全吗?

那靖海侯府这么多来还抗什么倭寇啊!

所谓的迁都,也不过是靖海侯想出来招术,不过是想把赵玺弄到江南去,他好挟天子以号储侯罢了。

因而第二天的大朝会,他很明确地提出反对迁都,并为京城的安全和姓彭的翰林好好地争辩了一番。

可让他气馁的是,汪几道、苏佩文,甚至是左以明都保持了沉默,那位彭翰林则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气势如虹地辩驳着他的观点。

难道左以明已经和汪几道、苏佩文达成了进退与共的联盟?

或者是所谓的迁都,嘉南郡主也是赞同的?

李瑶有些心虚,没有和彭翰林多说,下了朝就让人递了张贴子给左以明。

左以明干脆直接坐着轿子到了李府。

两人在李瑶的小书房时秘谈。

左以明没有和他打官腔,很直接地告诉李瑶:“径阳书院的支持朝廷南迁。嘉南郡主没有表态。可看样子,估计也是支持南廷的。”

李瑶大吃一惊,一下子坐直了身子骨,神色凝重道:“径阳书院的人支持朝廷南迁?”

左以明点头,道:“彭翰林身后是靖海侯赵啸。可在彭翰林行事之前,赵啸就已派人说动了径阳书院的人。他们觉得南迁有好处!”

什么好处?

不就是能让径阳书院代表国子监的重要吗?

李瑶立刻就想通了这其中弯弯曲曲。

他不由拍案而起,道:“什么狗屁书院,也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损人利已的东西!”

左以明没有说话。

他们家和径阳书院的关系密切,而且也是主张南迁的家族之一。

家族利益和政治立场必须是统一的,不然就得不到家族的支持,家族也得不到发展。

这个道理身为耕读世家李瑶很清楚明白。

他没有在这件事上多做纠缠,而是仔细琢磨起姜宪的意思来。

“你是说,你已经给嘉南郡主报信了?!”他重新在左以明身边的太师椅上坐下,皱着眉道,“嘉南郡主难道一句话也没有说?”

左以明苦笑道:“嘉南郡主是什么人?她若是有发了话,我也不至于这样为难了!”

“这倒是!”李瑶喃喃地道,“她那个人,要是有了主意,你不依着她,她也有办法让你照着她的意思去办的。不过,嘉南郡主到底是怎么想的?京都南迁,对李谦和姜家的杀伤力最大的了。镇国公府这么多年能屹立朝廷不倒,不就是因为和皇宗秘密的关系的?以嘉南郡主的谋略,她应该很清楚才是!难道她有什么其他的要算?”

说到这个左以明也很头痛,他不禁吐糟道:“为这件事,我还曾专程让人去问过我那侄儿媳妇了。说是嘉南郡主自从回了西安之后,除了带孩子,真的是什么事也不过问。就是李谦带了她去衙门,她也不怎么过问李谦的公事。”说到这里,他不由苦恼地叹了口气。

李瑶听着睁大了眼睛,半晌才道:“不会吧?!难道是李谦…”

“那倒不是!”左以明忙道,“据说是郡主不愿意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李谦倒是很敬重她的。”

李瑶很是失望,道:“到底是女人,这生了孩子就不一样了!”

左以明也这么想。

两人不由均沉默了好一会。

左以明打破了沉静,道:“我倒觉得你不必太担忧。你和都知道,迁都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不说别的,仅六部的部署安置在哪里就是个大问题。既然有人要迁都,那就把这件事甩给他们好了。一件件的落实下来,说不定等到皇上要亲政了,迁都的事还在讨论。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这个时候犯不着着急上火。还可以看看靖海侯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瑶微微颔首,道:“我是觉得这些人想到一出是一出的,朝廷纲纪就是被他们这些败坏了的。”

左以明没有吭声。

朝廷早就没有了纲纪。

要不是他机缘巧合做了顾命大臣,他恐怕早就辞官回江南了!

第899章 迁都

左以明和李瑶两人商量了大半夜,才算是对迁都的事达成了一个初步的意见。

等到第二次大朝会,苏佩文提出了迁都的事。

这个传闻由来已久,但内阁一直没有表态,朝中官吏也就只能私底下议论。自然也有同意和反对的。如今正式提出来,朝堂上顿时一片议论之声。

赵玺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看着下面交头接耳的臣子,手脚一片冰凉。

如果迁都,他就只的直能听韩同心的话了。

不然韩同心会废了他,甚至是害死他的。

反正韩同心要的只是个皇帝而已,除了他,赵氏的子孙都可以当。

赵玺想起了赵建童!

他的手再一次紧紧地攥成了拳。

韩同心却心情愉悦。

她再也不想在这个冷冰冰的宫殿里呆了。

反正她是太后。

不管谁做皇帝,也要打着她的大旗。

就像太皇太后似的,不管朝中怎样的变迁,谁也不敢把她怎样。

蔡如意说得对,摄政虽然有摄政的好处,可只在后宫当个不管事的太后,也在好处。前者如曹太后,皇帝亲政就被囚禁起来了。这还是好的。历史上好多这样的太后都被杀了。那也是因为赵翌是曹太后听亲生儿子。

赵玺可不是她的亲生儿子。

她又何必去趟这淌浑水呢!

韩同心躲在龙椅后的听了一会儿,就像来时一样悄悄地退出了金銮殿,留下吵闹不休的大臣和孤零零坐在龙椅上的赵玺。

蔡如意站在坤宁宫的大门口等着韩同心。

坤宁宫两旁深红色的宫墙颜色还是那么刺目,可在她的眼里,却已经很是陈旧了。

她不由轻轻地叹了口气。

谁知道有一天,她会以这样的身份,这样的站在这里。

她、姜宪、韩同心三个人,差不多的年纪,可姜宪却一直是紫禁城的一颗明珠。当初她和韩同心躲在被子里没有少议论姜宪。

韩同心总是不服气地道:“她姜宪身份再娇贵又如何?还不是要出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她那个样子,略有点骨气的人家谁会娶她。就是娶了她去,也多半是为了姜家的权势,到时候还不是把她当菩萨似的供着,好吃好喝,就不是喜欢她,她能有什么办法?”

每每说到这里的时候,韩同心就会嘻嘻地笑,并充满期盼地道:“说不定太皇太后会给她选个周正体面的女婿,唯唯诺诺,老实听话,保她一世平安就行了。”

等到大家都说姜宪会嫁给赵翌的时候,韩同心气疯了。

她觉得姜宪就不应该这么好命。

有一天忍不住大声嚷嚷:“难道我一辈子都是给她下跪磕头,在她手底下给儿子女儿讨爵封诰的命!”

蔡如意觉得韩同心太过看重姜宪了。

她们这样的人家,若是指望婚姻,先就输了一城。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嫁给赵啸,也没有想过赵啸对自己那么恨心,更没有想到赵啸心时还想着姜宪——他不仅派人盯着李家,还派人盯着姜宪。

好在是姜宪实在厉害,他没有办法在她身边安排人手,不然姜宪每天吃了什么,喝了什么,甚至是说了些什么话,恐怕都瞒不过赵啸。

不过,她也不认为赵啸喜欢姜宪。

像李谦那样的喜欢。

他十之八九不服气的地方更多。

总想证明姜宪嫁给李谦过得不好。可偏偏李谦是个奇男子,这么多年了,一直把姜宪捧在手里,身边从来没有第二个人不说,连个脸色都没有给姜宪看过。

若李谦是为了姜宪手中的权势才这样哄着姜宪的。她如果是姜宪,倒愿意一辈子被这样一个人哄着,也好过像她这样,和赵啸在一起总是皮笑肉不笑的互相算计。

蔡如意想到了曹宣。

那个时候,她想嫁给曹宣。

虽然知道不可能——曹太后在世的时候论不到她,曹太后去世后蔡家瞧不上曹宣。

听说曹宣和白愫成亲之后过得很好。

也许,她应该去看看曹宣。

不管怎么说,她和白愫从前也是认识的。

只是不知道白愫若是知道了她从前曾经喜欢过曹宣,会是怎样一副模样。

据说姜宪善妒,是决不许人沾惹李谦的。

白愫和姜宪是好姊妹,想来白愫也应该沾了点姜宪的脾气才是。

她从心底还是很佩服白愫的。

曹家都那样了,她还是嫁了过去。

不像她和韩同心,看着花团锦簇,实则里面已经烂到根子上去了

她还有个儿子要顾忌,韩同心有什么好顾忌的。

迁都就迁都好。

该讲的条件她都会帮韩同心和赵啸争取,决不能白白地帮了赵啸。

而她的儿子,也会在韩同心身边长大。

到时候不管他赵啸生出几个儿子来,她的儿子因为是在太后身边长大的,都占着名份大义,谁也别想把靖海侯府从她儿子手里夺了去。

就是赵啸,这辈子也只以好好地经营,留个兵强马壮的靖海侯府给她的儿子。

辽王又怎样?李谦又怎样?赵啸又怎样?

只要赵玺不犯错,他们就只能一个是谋逆,一个就算是做了西北王也只能等着,一个就算是手权重兵也只能暗中谋划。

蔡如意冷笑。

看见韩同心的凤驾出现在了视线中。

她换了个笑脸,温声地喊着儿子赵建童:“你太后姨母回来了,还不过来迎接!”

赵建童乖巧地应了诺,和母亲一起站在了坤宁宫的大门口。

而赵玺,下了朝之后难得自作主张一回,没有第一时间去坤宁宫给韩同心请安,直奔慈宁宫东暖阁。

太皇太后早已知道了迁都的事。

她这一生经历的太多,虽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却也让人打探着消息。

韩同心还没有回到坤宁宫,太皇太后已经得了消息了。

她正和太皇太妃歪在东暖阁临窗的大炕上听着小宫女给她们读佛经。听说赵玺过来了,太皇太后撇了撇嘴角,道:“你们去跟他说,我昨天没有睡好,正在补觉呢!”

小宫女应声而去。

太皇太妃迟疑道:“这样不好吧?到底只是个几岁的孩子!若是要迁都,他只怕会落到南方士族的手里!”

第900章 求诉

赵玺就成了个傀儡皇帝了!

太皇太后到底不像曹太后,在朝堂上历练过,心肠经比一般的妇人都要坚硬。

听了太皇太妃的话,她不由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正要和太皇太妃说什么,去给赵玺回话的小宫女又折了回来,有些不安地道:“皇上执意要见您。说是有要紧的事跟您说。”

太皇太后不免心中一软,想了想,道:“那就请皇上去偏殿歇息。”

小宫女听着长舒了口气,口中应“是”,快步出了东暖阁。

太皇太妃见了笑道:“您何不让皇上过来?我回避就是!也免得您来回奔波。”

太皇太后道:“既说我在休息,那就别让皇上挑出毛病来。他虽是小孩子,可总有长大的一天。”

赵玺一进来,看见两人衣饰整齐地坐在炕上,岂不是告诉赵玺,所谓的“休息”不过是不想见他的借口?

太皇太妃闻言若有所思。

太皇太后历经四代,除了孝宗皇帝,其他的三位皇帝都对太皇太后敬重有加,或许正是与太皇太后的这份慎重有关系?

她送太皇太后出了暖阁。

赵玺则见到太皇太后就朝她老人家扑了过去,一面扑,还一面哽咽道:“曾祖母,玄孙有要紧的话跟您说!”

太皇太后立刻做了个手势。

孟芳苓笑盈盈地领着赵玺身边服侍的退了下去。

赵玺的脸色这才好了很多他身边几乎全都是韩同心的人。

太皇太后慈爱地拉着赵玺的手在罗汉床上坐下,温声道:“皇上这才刚下朝吧?那么早就要起来,想必早已经饿了!我已让人传御膳房的人给皇上端几碟点心过来了。皇上先喝水热茶,等会再垫垫肚子。朝中的事虽然重要,可也要爱惜身体!”

赵玺这些日子一直担惊受怕,唯恐一睁开眼自己被下了大牢,韩同心抱着个面目陌生的孩子坐在金銮殿的龙椅上,指着群臣说这是新继位的皇帝,让众臣们三跪九拜…哪里还听得太皇太后这暖人心肺的话,他拉住太皇太后的衣袖“哇”地一声就哭了起来,还道着:“曾祖母为什么不把我养在宫中?我,我,我如今都没有人管了!”

太皇太后温柔地摸了摸他的头,叹气道:“我毕竟只是你的曾祖母。”又拿了帕子给他擦眼泪,道,“好孩子,快别哭了!等你长大了就好了!”

赵玺接过太皇太后的帕子一面胡乱地擦着眼泪,一面道:“我快是等到长大了!太后娘娘听了那蔡氏的话,要迁都金陵。我听别人说,金陵冬天冷得能让人手上长疮,夏天热的能让人中暑。我怕热。我不喜欢金陵,我想就呆在京城,呆在太皇太后的身边。”

太皇太后听着眉头直皱,安抚赵玺道:“这件事曾祖母也听人说了。已经定下来了吗?是上谁负责迁都?怎么么个迁法?”

她当然不是不知道进程,她是想知道赵玺那边还有什么她不知道的。

赵玺听了忙道:“如今还没决定呢!是苏佩文老匹夫提出来的。他向来和汪几道一个鼻孔出气,想必汪几道也是同意的。我如今如何是好?我想去求李大人,可李大人未必会听我的。”

阿福常和他说姜宪的事。

他知道李瑶和姜宪的关系非常好。

左以明更是姜宪的姻亲。

太皇太后眉梢一冷,捻着手里的十八罗汉小叶檀佛珠,慢慢地道:“皇上是想让我去跟李大人说一声吗?”

赵玺面露喜色,忙道:“若是曾祖母能出面帮着说一声,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太皇太后思忖了片刻,直接吩咐孟芳苓:“你拿了我的名帖让李大人明天进宫一叙!”

孟芳苓有些意外,但还是恭敬地应是,退了下去。

赵玺忍不住就露出几一个欢喜的神情,在太皇太后面前撒着娇道:“曾祖母,我们去不去金陵,就全靠您了。”

太皇太后呵呵地笑了几声。

御膳房急赶急地的送了点心过来。

赵玺却不敢在这里多耽搁,草草地吃了半块点心,就起身告辞:“母后还在等着我用午膳呢!”

为了让赵玺和赵建童亲近些,韩同心每天中午都招了赵玺过去和赵建童一个桌子上午膳。

这些太皇太后都知道。

在她老人家看来,这就是韩同心没事要折腾赵玺。

可她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孟芳苓送了赵玺出宫。

赵玺赶往坤宁宫。

韩同心已换了常服,和蔡如意一左一右地坐在坤宁宫东暖阁临窗的大炕上看赵建童吃点心,还满脸关切地叮嘱赵建童:“可得慢点。这点心刚刚出锅,还烫着呢!”

赵玺定眼一看,和御膳房送往慈宁宫的点心一样,不过是把茯苓糕换成了枣泥糕,芝麻云片换成花生云片,却正是赵建童喜欢吃的。

他心里顿时像有力火在烧似的,好不容易才控制住情绪,垂下眼帘,上前给韩同心请安。

韩同心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毫不客气地道:“听说你去了慈宁宫,可是太皇太后那里有什么事?”

“太皇太后一切安好!”赵玺恭谨地道,“不过是有些日子没有看见朕了,叫了朕过去说了两句话。朕心里惦记着太皇还没有用午膳,就提早过来了!”

韩同心冷笑。

她心里倒不是不相信,只是不想让赵玺好过,觉得这样吓唬吓唬赵玺,心里就会痛快很多。

好像她为难了赵翌似的。

至于赵玺到底找太皇太后做什么,她压根不关心。

反正太皇太后只要保住王家,只要保住姜宪就行了。其他的人,就算赵翌活的时候,太皇太后也没有放在心上。

赵玺见了果然吓得有些瑟缩。

韩同心高兴,神色微霁。

蔡如意却直皱眉。

她觉得韩同心和赵玺荣辱与共,大可不必如何对待赵玺,遂笑着给赵玺解围,道:“太后娘娘,您看皇上,可真是孝顺!还忙着您的午膳,和太皇太后说了会话就回来了。您再看我们家建童,除了吃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你什么时候也跟着皇上学学,娘也就不用总是担心你不会讨好你爹了!”

最后一句,她是跟赵建童说的。

赵建童不知是真是假,面露委屈,跑到了韩同心的身边,一副寻求韩同心庇护的样子。

第901章 去向

韩同心忙搂了赵建童,对蔡如意嗔道:“你也是的,孩子又没有犯什么错,你这脸红赤目的是在做什么呢?阿童,别怕!万事都有姨母给你做主呢!你好好地吃你的点心去。你爹要是嫌弃你,你就来告诉我,我帮你教训你爹!”

蔡如意要的就是韩同心这句话。

她眼底忍不住闪过一丝喜悦,又很快平静下来,对韩同心抱怨道:“你这样,要把这孩了给惯坏的!”

“我们阿童这么懂事,怎么会被惯坏?”韩同心不以为然地摇头,搂了赵建童在怀里,温声地道,“今天御膳房做的都是你喜欢吃的,你还有什么想吃的,只管告诉身边服侍的人,我让御膳房给你做。”

赵建童冲着韩同心甜甜地笑,歪着脑袋道:“应该让御膳房做些杏仁糕和芝麻云片,太后姨母喜欢吃杏仁糕,皇上喜欢吃芝麻云片。”

“哎哟!”韩同心又惊又喜,捧着赵建童的脸就“啪”地亲了两口,对蔡如意道,“你还说这孩子不孝顺,你看看,你看看,多贴心啊,还知道我喜欢吃的是杏仁糕,皇上喜欢吃的是芝麻云片。皇上,你可得赏了靖海侯世子!”

赵玺干巴巴地道:“一切都听母后圣裁。”

心里却对蔡如意母子腻味的不得。

这样的讨好,宫里随便一拉就能拉出来十个八个的,有什么好奇怪的,偏偏因为蔡如意是靖海侯夫人、赵建童是靖海侯世子,就格外的与众不同。

这两个人也不知道有多恶心人!

蔡如意和赵建童还真没意识到。

他们只是单纯的想向赵玺示好罢了。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赵玺的心思如此的诡异,在他们看来的讨好和解围,在赵玺的眼里,成了赤祼祼的讽刺,并且为以后埋下了恶果。

太皇太后这边,在见李瑶之前,先见了侄儿亲恩伯王廷。

她问王廷:“若是迁都,你准备怎么办?”

王廷不以为然,笑道:“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恐怕没有个十年二十年,不可能迁都。何况朝廷现在根本没银子,怎么迁都?前些日子梅大人家嫁女儿,我去喝酒的时候,曾和他讨论了半天。梅大人也说,就算是大家都同意迁都,那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太皇太后听了恨不得打王廷几下。

她怒其不争地道:“你也是做祖父的人了,怎么就这么点眼光?迁都有多少困难,那汪几道不知道?那苏佩文不知道?他们怎么就愿意跳出来主张迁都呢?想必是有几分把握的。你现在不想清楚了,一旦事情定下来,别人都已经安排好了,你想插进去,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王廷憨厚地笑,道:“姑母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现说我也一把年纪的人,阿瓒又是个老实听话的,能本本份份地过日子就行了。像镇国公那样的,虽说是权势滔天,可一旦战败,不也有人叫嚣着要把姜家满门抄斩吗?我还是有几碗饭量就吃几碗饭好了!”

太皇太后听着沉默了半晌,这才淡淡地道:“你可要想清楚了。你跟着我,我是要留在京城的!”

王廷大吃一惊,忙道:“你不准备跟着南下吗?”

“我南下干什么?”太皇太后摇头,道,“我还有几年好活。我从小在京城长大,在这宫里生儿育女,在这宫里青灯古佛,孝宗皇帝的陵宫在这里,永安的墓在这里,保宁还时常要来看我,我哪里也不去!”

这样的结果王廷已隐隐猜测到,此时听来并不十分的诧异。他也沉默了片刻,正色地道:“姑母年纪大了,保宁又不在身边,身边更是得有晚辈照顾。若是姑母不走,我也不走!与其客居金陵,不如老死京城。”

他知道自己不是什么聪明人,这么多年来能平平安安,除了太皇太后的庇护,再就是镇国公府的照拂。失去了这两个人的指点,他根本不是那些功勋世家对手,他还不如就呆在太皇太后的身边。

太皇太后也知道。

她叹气道:“也好!你就留下来吧!等以后皇上大婚了,王家也该泯于众人了!”

王廷不住地点头。

回到家的曹宣也正和白愫商量这件事:“…昨天大朝会吵了一天,今天又召开大朝会,又吵了一天,到现在还没有个结果。不过,汪几道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又有靖海侯在后面推波遂澜,迁都是迟迟早早的事。我们也要早做打算才是。”

白愫正在喂大妞儿吃米糊。

因要和曹宣说正说,她给大妞儿擦了擦嘴边的糊糊,就把碗递给了大妞儿的乳娘,示意大妞儿身边服侍的把大妞儿带下去,然后又亲手给曹宣续了杯茶,这才坐到了曹宣对面的大炕上,温声道:“国公爷是个什么意思?我去哪里都可以!”

虽说京城离姜宪更近,可她还要照顾曹宣。

曹宣犹豫了一会,这才道:“我想留在京城!”

白愫稍一思忖就明白过来了。

若是迁都,肯定有人会跟着去金陵,也必须有人留下来。

姜宪走后,曹宣在公务上干得并不舒服。有一部分原因是别人觉得曹宣是姜宪的人,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曹宣是曹太后的侄儿。汪几道等人不说,却十分的忌憧曹宣。今年年初就弄了个人到五城兵马司任了副都指挥使。

从前可没有这个职务。

明眼人一看就是来和曹宣争权夺利的。

人来了之后也没少找曹宣的麻烦。

曹宣这是怕他不跟着去金陵,也就个闲散的差事等着他了。甚至从此与仕途绝缘,怕她嫌弃他没本事。

从前的承恩公曹大公子,什么时候会顾忌有人嫌弃他了?

白愫抿了嘴笑,心里泛起点快活来,道:“还好我出身北定侯府,我爹也好,我祖父也好,我弟弟也好,都多半的时候闲赋在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曹宣听了眼睛一亮,磕磕巴巴地说了一声“是吗”,就没再言语了。

白愫继续去给大妞喂食。

曹宣望着窗外盛开的石榴树,低低地笑了一声。

到了八月底,江南大雨不止,长江水患,高邮等地尽量淹没。

京城粮价再涨。

第902章 落定

迁都的事再次被大臣们提起。

远在西安的姜宪却吃着甜瓜看着热闹。

她已经带着孩子回甜水井。

因九月二十二是她的生辰,虽因有长辈在不能大肆庆贺,加上姜宪也不想去应酬别人,那天家里还是要吃长寿面的。

李谦很早就把手中的事都推了,准备陪姜宪一整天。

姜宪却和董珊瑚商量着冬天在暖棚里种些小黄瓜和青菜的事:“…从前还是种得太少,你们自己家都不够吃,更不要说送人了。今年你们多种点好了。”

董珊瑚笑道:“那我们再搭个暖棚好了。家里的今年种了很多的花,准备春节的时候各家都送一些。”

董家的暖棚很有名,当初他们也是因为这样才和姜宪搭上话的。

姜宪就寻思着要不要给白愫送点,道:“这瓜果蔬菜的,容易保存吗?”

董珊瑚想了想,道:“不太容易保存!”

姜宪就给她出主意:“你们家不如做这生意吧!在京城附近弄一个,生意肯定很好。还可以接受定单。像我这样的,就想给承恩公夫人也送点就好。”

郡主是不知道这温棚里种出来的蔬果有多贵吧?

就算是功勋世家,也不会可着劲儿吃的。

不过,郡主这主意了还是不错。

他们不缺那点银子,若是在京城附近弄个温棚,到时候就用这个做年节礼,又体面又讨喜…

董珊瑚的脑子飞快地转着,不由就说起了这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迁都之事:“您说,这件事能成吗?”

“这天下有什么事是下了决心成不了的!”姜宪倒挺希望赵玺搬到江南去的,到时候他就知道什么叫厉害了。

江南饭,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那些士子肚子里的弯弯曲曲多着呢,别说是赵玺了,就是简王,也未必能讨了好去。

董珊瑚道:“那我们还在京城附近弄温棚吗?”

“功勋世家里面应该大部分都不会走。”姜宪笑道,“要走的,也是年轻的一辈。到时候京城没了皇帝,就更宽松了,正是做生意的好时机。”

董珊瑚若有所思地点头。

李谦回来了。

董珊瑚忙起身告辞。

李谦更了衣出来,和姜宪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喝茶,笑着问她:“和董氏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自两人上次好好地谈了谈心,姜宪的心情又变得开朗了。

李谦觉得这是因为自己从前陪姜宪太少的缘故,如今他不管多晚回来,都要和姜宪说会话。不像从前,只想着怎样把姜宪拉上床。当然,也不是说现在这种晚间的运动就少了,不过是不像从前那样猴急了。

想到这里,李谦不由在心底自嘲自己。

“猴急”这个词还真挺适合他的。

他笑道:“马上要到你生辰了,可有想去玩的地方或是想做的事?”

“就想好好在家里呆着。”姜宪越来越不喜欢出门了,她笑道,“那时候天气应该比现在还冷了,若是天气好,我们一家去划船吧!到外面去划船。”

家里虽然有个湖,和昆明湖相比,还是太小。

李谦笑咪咪地点头,眉宇间露出几分迟疑。

姜宪笑道:“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你那天有事,不能亲自陪我,让谁谁谁跟我一道去。”

这是李谦惯用的手段。

不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几年大家好像都越来越怕李谦了,他在场除了她和慎哥儿以后,就没有一个神色自然的。没有李谦在场,有时候更好玩。姜宪也就没有强求。

“那倒不是!”李谦笑着,叹了口气,道,“皇上下了圣旨,同意迁都!”

闹了大半年的事,终于落了定,姜宪扬眉,道:“怎么一回事?皇上想通了?谁承办这件事?不会又要加税吧?今年处处年成都不好,他们就不怕逼得民反?”

李谦道:“汪几道估计了知道朝廷没银子,他们准备先只是让皇上下江南,去金陵避祸。六部三院的官员随行,都成还是定在京城,之后再慢慢谋划。事情是苏佩文提出来的,皇上将这件事交给了苏佩文。还好苏佩文没有糊涂,他找了梅城商量下江南的费用,梅城给他出了个主意,站他找径阳书院的。”

说到这里,李谦的嘴角抽了抽,好像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嘴里也有了几分笑意,道:“径阳书院不是主张迁都吗?他们又在扬州。扬州什么最多?盐商最多!梅城让苏佩文想办法打那些盐商的主意。让他们出银了。现在径阳书院的人肯定已经得了消息,做主正抓着脑袋发愁呢!”

姜宪哈哈大笑,心里很痛快。

前世,径阳书院的人就找了她不少麻烦。

靖海侯能得有朝臣支持,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和径阳书院的人交好。

李谦啧啧地道:“梅城这个人很有意思,可惜他是户部尚书,要是能为我所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