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在这时,忽见从荡子里逃出许多水鼠,从身边掠过,往着野地里乱窜,而天地间又是疾风卷动,扫净了荡中雾气。那太平军的首领看得明白,反倒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深知水鼠习性,水耗子惧人,见人就钻洞,既然遍野逃窜,那黄天荡里肯定没有伏兵,只是物性反了时令而已。再说雾蜃消散,进去就不会担心迷失道路,就算里边藏着些个毛贼草寇,谅也不敢冲撞我大队军马,除非他们活腻歪了。

连夜行军,士卒疲惫松懈,如此一来,太平军也就大意了,连探路的前哨都不曾派遣,一队接着一队蜂拥而来,从各道鼠堤上进入了芦苇丛深处。密密麻麻的军卒犹如一条条长蛇,见头见不到尾,穿过黄天荡,缓缓向南移动。

中军行到深处,正自慌慌而走,就听得一声雁哨凄厉。长长的呼啸声,撕破了阴晦的天空,哨音未落,已从四面八方的芦苇丛里,冒出无数雁排,上面架着土铳土炮,更有许多团勇使用抬枪,朝着堤上毫无防备的太平军攒射起来。

一时间枪炮之声大作,震耳欲聋,荡子里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太平军猝不及防,做梦也想不到荡子里能有清兵,看情形绝不是小股人马,芦苇深处的雁排忽隐忽现,不知来了多少官军。而且太平军行军时,摆出的是几条“一”字长蛇阵,突然被打到了七寸上,不得不仓促应战。各队人马之间,难以互相接应,首尾也不能相顾,兵卒心中多是惶恐,在狭窄的水鼠堤上你拥我挤,根本辗转不开。人撞人,自相践踏,马撞马,尸横遍地,大队人马一乱,十杆抬枪里放不响一杆。

但那雁营早已埋伏准备多时,正是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排火枪轰过去,太平军就倒下一片尸体,眼见死的人多,一具具尸体不断滚落水中,把湖水都染作了赤红。

这支围攻灵州城的太平军,大多是被裹来的俘虏和乱民,十成之中,倒有七成多是乌合之众,遇着恶战一打就散。他们不知荡子里的深浅,数万人马都涌向没有官军截杀的沼泽地,也有慌不择路的纷纷跳水逃窜,带队的官长喝止无用,只好提刀砍了几个逃兵,但此时兵败如山倒,又哪里遏制得住。

雁营备了许多丈许长的竹枪,这种竹枪又长又利,即使对方想欺身近战也够不着,一排排攒刺过来根本无法抵挡。团勇们见粤寇阵势大乱,便从后赶杀过去,举着竹枪到处乱刺,把落水的太平军都刺死在水里,其余陷到沼泽里的更是不计其数,死尸填满了水面。

唯有行到雁冢附近的太平军中军,都是来自粤西老营的精锐,而且太平军里为首的将领也清楚,要是不能在荡子里杀条血路冲出去,这支兵马就得全军覆没,所以不顾死伤惨重,指挥着在排枪轰击下幸存的兵卒,把那些中枪伤亡的同伴堆成掩体,抵挡住芦苇丛中不断射来的弹丸,并以火铳、弓箭还击,就地死守不退。

埋伏在四周的团勇、雁民、响马子,杀散了大队粤寇之后,发现整个黄天荡里就剩下雁冢一带还在激战,便以雁哨相互联络。各队人马从四面八方围攻过来,雁营虽然骁勇善战,但遇到了太平军精锐之部,也难轻易占到上风,双方兵对兵,将对将,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只见刀枪并举,剑戟纵横。迎着刀,连肩搭背;逢着枪,头断身开;挡着剑,喉穿气绝;中着戟,腹破流红。直杀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这正是“棋逢对手无高下,将遇良才没输赢”。

张小辫儿在灵州城里多次见过战阵厮杀,都无眼前这般惨烈,眼见自己雁营里的弟兄们死伤无数,也不禁咬牙切齿,两眼通红。正在两军难分上下之时,众人远远地望见粤寇阵中,有一个身材魁伟之人,连鬓络腮胡子,四十岁上下的年纪,骑着高头大马,穿了一身锦绣黄袍,身上带着宝剑和洋枪,指挥若定,周围有数十名军士举着盾牌将他护在其中。看他那装束气魄皆是不凡,料来是个为首的草头伪王。

雁铃儿久和粤寇作战,能识得伪王服色,点手指道:“此贼必是统兵的占天侯。”说罢挽开雁头弓,搭上雁翎箭,开弓好似满月,箭去犹如流星,口里叫个“着”字,嗖的一支冷箭射出,正好穿过盾牌缝隙,把那占天侯射得翻身落马,摔倒在地。太平军顿时一阵大乱,知道主帅阵亡,再也无心恋战了。

雁排李四见粤寇军中首脑中箭落马,知道时机已到,呜呜吹动雁哨。雁营团勇们听得号令,都拔出雁翎刀在手,蜂拥着冲上前去,翻过堆成山丘般的尸体,舍身撞入人群里挥刀乱剁。

雁户所用的雁翎刀,身长柄短,背厚刃薄,最适合阵前斩削,在近战之中尤其能发挥长处。只见凡是长刀挥过之处,就是一颗颗人头落地,整腔整腔的鲜血喷溅,真可谓所向披靡。孙大麻子也杀红了眼,在人丛中一眼瞥见那占天侯中箭带伤,倒在地上挣扎着想要起身,就抡着大刀上前,杀散了持盾护卫的太平军,打算一刀削下那占天侯的人头。

谁知占天侯身边常带着一个容貌绝美的侍童,那厮在混乱中倒地装死,趁孙大麻子不备,朝他身后一剑刺去。孙大麻子虽是武艺精熟,临阵厮杀的经验却不老到,他贪功心切,只顾着要杀占天侯,不曾提防别个,猛然间只觉后心一凉,已被利刃穿胸而过,当场血如泉涌,竟教那侍童坏了性命,可叹“瓦罐不离井上破,为将难免刀下亡”。

雁排李四恰好在旁边看个满眼,但乱军之中事发突然,想去救人已经来不及了。他与孙大麻子是结拜兄弟,兄弟死如断手足,不由得怒火攻心,眼前一阵阵发黑,断喝声中抬起手来,把雁翎刀劈将过去,只一刀就剁翻了占天侯的侍童,抬脚踢开尸体,又待再去剁那为首的占天侯。却不料那占天侯虽然中箭负伤,却是悍勇出众,仍要作困兽之斗。他倒在死人堆里,还握了柄短铳在手不放,看见有人过来就一枪轰出,不偏不倚,恰好打在雁排李四头上。李四立时鲜血飞溅,翻身栽倒。

这正是“阴间平添枉死鬼,阳世不见少年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金棺陵兽》下回分解。

第八章 排令开山

且说雁营与太平军在黄天荡里一场恶战,真杀得“人头滚滚如瓜落,尸积重重似埠山”。雁排李四在混战之中直取敌首占天侯,不料中了冷枪,饶是他机敏过人,躲避得极快,奈何离得太近,竟被铅丸铁沙射瞎了一只眼睛,倘若再偏个半毫一厘,恐怕就得当场被铅弹射穿了脑袋。

雁排李四也当真悍勇,不顾自己眼眶里血肉模糊,倒地后翻身便起,发狂了一般,挺着雁翎刀合身扑上,一把揪住那占天侯披散的头发,硬生生将他从地上拎起来,夹在掖下勒住颈项,在阵前将其生擒活捉。

其余的太平军见大势已去,顿时四散溃退,丢盔弃甲,争相逃命,走不及的纷纷弃械投降。雁营团勇杀顺了手,根本不肯留俘,追赶上去逐一剿杀,抡着刀,看见活的就砍,撞见动的就杀。这场恶战,直打到黄昏薄暮才停,荡子里的水都被鲜血染红了。

雁营派人飞驰灵州城报捷,剩下的大队人马都留下收治伤者,归殓尸骸。从古到今,兵凶战危,有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一举击溃了大股粤寇,还活捉了贼酋占天侯,但到最后清点下来,己方营中的团勇、雁户、各路响马子,也死伤了不下两千人。

雁排李四坏了一只招子,满面都是鲜血,所幸弹丸没有入脑,有随军的郎中赶来,用能化五金的水银化去嵌在他眼窝里的铅子,才算保住了一条性命。

张小辫儿在旁,看见身受重伤的雁排李四与横尸就地的孙大麻子,当时就想要号啕痛哭一场,却怎么也流不出泪来,心里边都凉透了,要多后悔就有多后悔:“要是早知道林中老鬼指点这场的荣华富贵,是要搭上自己手足兄弟的性命,三爷我宁可不要也罢。孙大麻子与我是过命的交情,当初二人一同从金棺村里逃难出来,向来是互相照应帮衬,如兄似弟;后来大伙拜把子结成生死兄弟,只盼着将来有朝一日,能够同享荣华,共分富贵,想不到今天竟已人鬼殊途了。”

以前张小辫儿没少看过生死之事,可那都是与自己不相干的,见得多了,心也木了,直到此刻真正折损了手足兄弟,方才知道生离死别之苦。一场仗打下来,原本好端端的大活人,说没就没了,心里如何能是滋味?他便有心弃了雁营营官之职,打算远远逃开为上,可又一寻思,值此天下大乱之际,世上哪还有什么太平的去处?现今早已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倘若不是奔着这一条道跑到黑,孙大麻子岂不白死了?他脑中胡思乱想的,好半天也没个定夺。

雁铃儿为兄长裹扎了伤口,二人就过来劝解张小辫儿,毕竟打仗没有不死人的,而且人死不能复生,但是经过今日一战,咱们雁营必定名扬天下,这些兄弟们也算是死得其所了。与其献俘邀功,不如就此将那贼酋占天侯开膛摘心,祭奠阵亡兄弟们的在天之灵。张小辫儿心神恍惚,点头道:“全凭四哥做主。”

这时暮色低垂,黄天荡里凄风凛冽,笼罩着愁云惨雾,雁营的一众团勇们,早已把尸骸收拢掩埋,坟前草草地设了灵棚牌位。雁排李四命手下人,将那被俘的占天侯,捆成五花大绑,带到灵位跟前。

那占天侯肩上中的箭簇尚未拔出,伤口处的鲜血不断滴落,跪倒在雁排李四面前,乞命道:“告壮士,饶我性命则个…”

雁排李四拔了钢刀在手,冷冷地指着一排排灵位道:“饶你这厮性命不难,你只须让我这许多兄弟点头应允。”说罢手起刀落,一点清风过处,占天侯一颗人头落地,满腔的鲜血冲天。雁排李四又让在旁站立听命的两个刀斧手,上前挖出人心,就于那灵棚下祭飨了。

雁营中的阵亡之人,多是黄天荡雁民的父兄子弟,设灵之时哭声震天,有妻子哭丈夫的,有老娘哭儿子的,也有那兄弟哭手足的,按照绿林旧例,有哨官抛撒纸钱,念颂赏孤令。

令曰:“山遥遥、水迢迢,两座明山搭座桥;端起连浆带水饭,又拿香锞并纸钱;高声叫住众英魂,黄泉路上停一停;站住脚步莫回头,听我赏孤把话传;当日有缘结金兰,恩义可比日月辉;恩深似海恩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同来吃粮把兵当,共赴沙场血染袍;为兄弟命丧黄泉,阴阳相隔难相见;冥钱烧纸虽不多,还望英贤来领受;愿你等早升天界,佑我等福寿绵绵;今生不得重聚首,来世还当效桃园。”

开罢了令咒,众人在一片悠悠鸣动的雁哨声中,焚化发送了灵位,当夜就在荡子里宿了营,转天接着军令,雁营要返回灵州城。那些前来助战的雁户和各路响马,都在战场上的死人堆里剥取了许多财帛,有的人得着钱物,就辞别了自行回去;更有不少野心大的响马草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情,只想趁着战乱接着发财,便投奔到雁营之中充为团勇。

如此一来,雁营出城时不过近千人的队伍,经黄天荡一战又折损了许多弟兄,但收兵回去的时候倒反多了一倍有余,于是就在半路上重新结纳整顿了。入伙必须插香立誓,这是当时民团里的一种风气,只有结成生死兄弟,相互之间才能以性命相托,无非是设下插香堂,排令开山。

以营官张小辫儿和雁排李四为首,底下的哨官和团勇,都依次排开,放令道:“东山的汉子西山来,鸟为食来人为财,蝴蝶只为采花死,赵老儿伴着珠光亡。有缘兄弟到山堂,管你登台不登台,先设三十六把金交椅,次摆七十二条银板凳,龙归龙位,虎归虎位,有位的入位,没位的站排。”

天下的盗贼响马虽然散布四方,但从汉时有绿林军、赤眉军造反以来,也自行结成一党,在各地遥相呼应,各朝各代均有盗中魁首作为统领。那盗魁也称“总瓢把子”,占据着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万山环列,连着三江,司掌着天下形势,历来就是盗贼的老巢。黄天荡里的雁户响马,只不过是其中的一脉分支而已。

由于这回进雁营入伙的多是外人,必须由雁排李四,亲自拿“套口”过问新进团勇:“今日午时开山门,众位兄弟听真切,九道安了生死路,哪个敢进这山门?不是能人莫入门,不做兄弟你别来;身家不清早早走,底子不足早回头;冒充行家赶紧走,查出来了要人头;不是为兄情面冷,今日山中正凶险;上四排兄弟犯了令,自己挖坑自己跳;下四排兄弟犯了令,三刀六眼定不饶。”

入伙之人听清了规矩,要各自报清身份来路,也都得拿切口套词来讲。比如说:“耳听兄长把我唤,整顿衣冠来参见;今与众兄幸相逢,实是前生信有缘;众兄有胆又有识,个个都是有名人;怜我愚笨是后进,言语不周望海涵;某地就是生我的县,某乡某村那是我家园;某年某月我母有难,某月某日我就下了凡;某山某寨插了香,今日结义投雁营;入营自当遵号令,吃咒赌誓表心迹;上不敬兄把头断,下不爱弟挖心肝;如不敬兄不爱弟,让我短命落黄泉。”

营官还要问有何凭证?后进就答道“以裁香为凭”,这时要把手里的草香折断,表示倘若有违此言,就如这炷香一般,落个一刀两断的下场。

雁排李四把能留的人都留下,根底不清的则一律打发回去,重新清点营中团勇,共计两千二百出头,实力扩充了一多半,自是欢喜庆幸。只有张小辫儿心下犯着嘀咕,眼见兵马越来越多,这可是仗要越打越大的兆头。大概死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照这么打下去,还不知要死伤多少手足兄弟。张三爷眼下走的这条路,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尽头?料来多想也于事无补,听天由命罢了。当即整顿队伍,回城听命。

雁营在黄天荡大破粤寇之事,果然震动了天下,京城里的皇上听得捷报,喜动龙颜,谓我朝中兴在望,当即亲提御笔,写了“忠勇雁营”四字,让兵部破例给张小辫儿加了参将之职。别看是正三品的武官,也拿着朝廷的俸禄,但实际上却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衔,还是让他做他的营官,另外作为封赏,今后营中的团勇皆加双饷。

图海提督本想借着太平军的刀子,除掉灵州雁营,谁想得了这么个结果,反倒成全了此辈,又觉得张小辫儿和雁排李四手段了得,在城中又是死党众多,要逼得他们紧了,恐怕生出别般大乱子来,也只好暂且衔恨隐忍在心。而且调遣雁营截击粤寇正是他出的主意,当然免不了奏报朝廷给自己邀功请赏,这些事情都按下不表。

只说时光易逝,寒来暑往,过完了秋冬,又过了春夏,张小辫儿蒙受巡抚大人赏识,充做了雁营营官。他虽不懂战阵杀伐之道,但手下的雁排李四等人,多是当今世上骁勇善战的将才,更肯为他拼命,统率着雁营团勇,接连不断地与粤寇交战,到处攻城拔寨,收复了灵州城附近的好几处重镇。

这一天雁营回城休整队伍,张小辫儿寻了个空,独自一人来到猫仙祠里。那些野猫们见有熟人来了,都拥到祠中与他厮耍。

张小辫儿喂那些野猫们吃了些东西,便跷起二郎腿倚倒在神龛上。这半年多来,他经历了无数杀伐之事,蓦然间生出一阵感慨,当初做梦都想求一场荣华富贵,可天底下刀兵四起,也不知张三爷何年何月才能有顿安稳饭吃?早知道做人辛苦,先前投胎的时候,还不如求那轮转阎王给三爷托生成个灵州野猫,倒落得逍遥快活,强似整日出生入死,无休无止。

正恁般烦恼,忽听有个枯柴般的声音冷冷说道:“兀呀,故人别来无恙否?”张小辫儿心中一惊,忙从神龛上跳起身来,抬眼看时,已见猫仙祠里多了一人。那人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灰袍,就好像是从古墓死人身上扒下来的古旧服饰,又蒙着个面,只露出两只毫无生气的眼睛,不是旁人,正是能够指点祸福吉凶的林中老鬼。

张小辫儿半年不见此人,想不到今天竟自己找上门来了,正有些紧要的话想问他,连忙唱个大喏,谁知还来不及多作叙谈,却听那林中老鬼突然开口道:“张三爷,你大祸临头,性命都将不保了,还有心思在此闲耍!”

这正是“你自闭门家中坐,难防祸从天上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金棺陵兽》终卷《瓦罐寺》分解。

第六卷 瓦罐寺

第一章 哑子猫

世上历来有种旧说,所谓“事不过三”,张小辫儿在猫仙祠第三次遇林中老鬼,可与前两回的境遇大不相同了,那老鬼见面就说“张三爷近日就要惹来杀身之祸,到时候性命难保”。

张小辫儿这一年多来,久在军营战阵之中出没,随着雁营剿过塔教,打过太平军,经得多、见得广了,遇事已不似从前那般慌里慌张、毛手毛脚。但他得有今日光景,全凭林中老鬼暗中点拨,知道此人有神鬼难测之机,不言则已,言则必中,见他如此一说,岂有不信之理。

张小辫儿脑中一转,心想当初你这个老儿可是亲口许下,若是张三爷真有马高镫短的时日,则必来帮衬扶持,岂能说过了不算?于是忙对林中老鬼说道:“小子当年饥寒交迫生计无着,幸得老先生不弃,三番两次指点迷津,否则早就成了‘路倒’喂了野狗,现在连尸骨也剩不下了。还求您老人家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再指点小子一条生路。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林中老鬼仿佛是个死人般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言道:“老夫早就说过,看你张三爷的气色极高,必主大富大贵,才有意在暗中扶持于你。但须知上天有好生之德,你雁营杀人太多,惹得凶星犯主,所以命里注定要有一场大劫。可只要躲过了此劫,你今后飞黄腾达再无阻碍,功名利禄不求自得,扫地也扫出金锭子来。可这天罗地网般的劫数连神仙也算不出来,怕是不那么好躲,真要该着你死,纵有一千条性命也就此休了。”

张小辫儿大惊失色,咕咚跪倒在地涕泪齐流,恳求林中老鬼务必相救则个。张三爷前边十几年穷困潦倒,度日如年,水里火里扑腾了多时,好不容易熬出点儿头绪了,可还没等到安稳受用,就要如数被老天爷收走了,真是“早知富贵生前定,悔却从前枉用心”。

林中老鬼道:“暂且不必如此惊慌,老夫既然当年跟你说了,要周全你一世荣华富贵,遇此大劫临头之际,自然不肯袖手旁观。古人言物有一变,人有千变,若要不变,除非三尺盖面。只要张三爷你依着老夫之言行事,不管是天诛还是地劫,皆可如履坦途,必保万无一失。”

林中老鬼说完,就从祠堂中的许多野猫当中,拣出一只大花猫来,并从怀中取出一个火漆封存的竹筒子,都交给张小辫儿,问他可识得此猫。

张小辫儿也不知林中老鬼是何用意,用眼打量那只大野猫,只见它一身锦绣似的花纹,生得呆头呆脑,憨里憨气,而且尾长爪短,猫脸奇大,额上顶个“丰”字。张小辫儿学过《云物通载》里的《猫谱》、《猫经》,如何能不认得,便答道:“按照猫相之说,此猫名为长面罗汉的便是,好像是个从来不会开口的哑子猫。”

林中老鬼道:“这猫儿确是唤作长面罗汉,生来就是个佛陀的性子。金童耳、玉女腰、仙人背,虽然驯服木讷,但它并非是不会叫唤的哑子猫,只是愚民无知,认定此猫妨主,是个降祸的太岁,耗气的鹤神,所到之处,总有灾殃出现。其实不然,它是能见凶相征兆,开口必主不祥,故此轻易不肯开口,从今日开始,你要时时刻刻将它带在身边,形影相随,寸步不离。什么时候你听到这长面罗汉开口,也就是你命中劫数来临之兆,到时候你须立即打开竹筒。这竹筒中自有回天之术,务必依照其中指引行事,切不可有丝毫怠慢,否则你张三爷必死无疑。”

林中老鬼又告诉张小辫儿:“日月有盈亏,星辰有失度,为人岂无兴衰?老夫虽然深知此理,又看出凶兆已近在眼前了,但天机最巧,天意难料,却也说不准这劫数究竟是几时来,又是如何来,故在竹筒子里留下回天保命之策。如今老夫所能帮衬于你的,仅此而已,到头来能不能留下小命,就看你张三爷自己的造化了。咱们之间的缘分到此也就尽了,今日一别,此后再无重逢的时日,所谓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三爷你就好自为之吧。”说罢扬长而去,竟自转入猫儿巷中不知去向了。

张小辫儿听了个一字不漏,真教心惊肉跳,自知此劫厉害,怕是避不过去,难免惶恐不安,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他低头看见身前伏着一只长面罗汉猫,自己手中又握着个函封牢固的竹筒子,里面沉甸甸的,触之有铜声,似乎装着几件细小金属器物,这才明白刚才经历的真真切切,绝非南柯一梦,忙朝林中老鬼离去的方向拜了几拜,心中空落落的若有所失。

张小辫儿想到自己在金棺坟遇仙、瓮冢山挖出僵尸、松鹤堂药铺换猫、槐园掘藏、筷子城撞着老鼠和尚、荒葬岭擒杀鞑子犬、从古井中打捞青铜风雨钟、提督府捉拿白塔真人、黄天荡大破粤寇,这种种离奇绝险的经历,算来都与林中老鬼脱不开干系。

俗话说得好,“幸灾乐祸千有人,替人分忧半个无”,这世上冷眼看热闹的人,向来是要多少有多少,可一旦你有了难处,要寻个能在关键时刻提携帮衬一把的人,却总也找不出半个。张三爷命中能遇到林中老鬼相助,已然是福分不浅了,有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这等奇人异士的踪迹也正该如此。

张小辫儿胡思乱想了一阵,又将林中老鬼最后留下的话语仔细揣摩了几遍,虽然不得要领,却也知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索性横下心来,揣了那枚竹筒,抱起罗汉猫,径直回到营中。

自此之后,一连数日,张小辫儿只在营中守着长面罗汉猫,这一人一猫,朝夕相对,寸步不离。他不知究竟祸从何来,整日整日地提心吊胆,唯恐此猫忽然开口,给他来个措手不及,可那罗汉猫一如常态,始终不见有丝毫异状。

这一天晚间,张小辫儿在营中凭几而坐,长面罗汉猫就伏在他身前的桌案上睡得正香,忽闻飞檄传至,急如星火。原来有官军与粤寇在义县激战,上峰要调遣灵州雁营连夜驰援,接令后一更擂鼓聚兵,二更点将出城,片刻不得延误。

那军令如山,张小辫儿自然不敢有违,又思量着与其在城中苦等劫数来临,实在太过煎熬,倘若三爷命中真有一场大劫,须是避得过初一,避不过十五,躲了霹雳,也躲不开雷公,但人挪活,树挪死,倒不如随军出去见机行事。当即便同雁排李四等人聚拢本营团勇,收拾披挂齐整了,列队开拔,二更前离了灵州城,从官道上往西进发。

雁营的兵勇足有两千之众,营中以雁户为主,另有许多投效而来的绿林响马,若论阵前厮杀之事,历来是灵州诸营之冠。但雁营杀贼再多,应得的封赏也都被老图海那种欺君误国、冒滥居功的贪官污吏抢占去了,恰似是鹬蚌相争,到头来反被渔人得利。

张小辫儿和雁排李四等人,眼看着仗越打越大,自己这伙兄弟们在阵前出生入死,论功行赏的时候却总是没份儿,心下难免都有愤愤不平之意,甚至曾经打算再去山上落草。但赶上这种荒废年头,就连杀人越货的响马子,都是没处去杀富济贫的,山贼们连日发不得市,最终揭不开锅饿死的也有,要是不来当兵吃粮,绝没有别般生路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