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上一章:第60章
  •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下一章:第62章

  杨冬燕都想好了,她上辈子是因为年轻时候跟随老王爷一起上战杀敌,导致无数次受伤,哪怕明面上看来伤都养好了,但还是留下了不少暗伤。年轻时候无所谓,等上了年纪……

  这不,比她受伤次数更多的老王爷先撒手人寰了,她本人哪怕是熬过了六十岁的生辰才去的,但事实上在过世的前两三年里,身子骨就已经彻底坏了,离世不过就是迟早的事儿。

  但这一次,她有好生保养身子骨!

  原主并未经历过伤病,非要说的话,也就是因为日子过得艰难,吃的方面又跟不上,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但这点儿小毛病,在杨冬燕的刻意调养下,早就好得差不多了。

  今生,她要当个长命百岁的有钱人家老太太。

  说真的,有钱人家老太太的快乐,一般人完全想象不到!

  所以最要紧的,就是让窝头顺畅的往上爬。

  瞧瞧,因为要考县试,所以窝头干脆就去了县里的学堂,杨冬燕完全可以跟着孙子走。等窝头考上了秀才,更是顺势留在了省城。

  那么同理可证,只要窝头获得了举人的功名,她不就能顺理成章的跟着窝头去国都了吗?

  家里其他人爱走不走,她反正是走定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杨冬燕可劲儿的折腾李厨子,让人家李厨子做出适合当宵夜的餐点,再隔空送过来,她这边再送到省学去,让窝头半夜里念书也有吃的垫一垫。

  这个想法就很棒,就是苦了周围人。

  首先就是猪崽,她好几次撞见她奶从屋里出来,手里或是拿了个油纸包,或是端了个大海碗,里头装的都是好吃的,还是又好吃又管饱且吃起来特别方便的吃食。

  像羊肉馅饼、葱油饼、酥肉煎饼、韭菜盒子等等,有几次她还看见了油煎饺子,甚至是大肉粽子。

  “奶,我咋记得粽子是五月里吃的?”猪崽拼命的咽口水,她总感觉哪怕是普通的吃食,她奶拿出来的就特别好看,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都快馋死她了。

  “咋滴?不是五月还不让人吃粽子了?”

  这话也有道理。

  猪崽望着杨冬燕拿着好吃的离开了家门,实在是忍不住了,她转身跑去灶屋里,对着正在里头忙活晚饭的小杨氏大声逼逼:“娘!我想吃粽子!”

  “我看你像个粽子!!”

  就很苦。

  等再度看到皮薄馅多,甚至里头不光是肉馅儿,还有虾仁馅儿的大饺子时,猪崽又忍不住了:“奶,饺子是过年吃的。”

  “谁规定的?你让他来找我!”

  再度目送杨冬燕离开,猪崽的眼泪都要掉下来。这一刻,她恨不得需要考试的人是她而不是窝头。

  转身,猪崽又去了灶屋,她还想试试看,碰运气嘛,万一成了呢?

  “娘!我想吃饺子!”

  “不年不节的,吃啥饺子?”小杨氏今个儿的心情还算不错,只是莫名其妙的看了她一眼。

  猪崽回忆着她奶方才的话,以及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动作。当下,她立马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小杨氏,用一种藐视天下的口吻道:“谁规定的?你让他来找我!”

  小杨氏快速的操起一把大菜刀:“我把你剁了包饺子!”

  这一刻,猪崽终于悟了。

  她哪里是黄连成的精,她分明就是黄连地成了精。

  太苦了。

  更气人的是啥呢?等杨冬燕去那头送完了饺子回来后,大概自个儿也想吃了,在晚饭桌上,她吩咐方氏明个儿做一顿大饺子。

  方氏自是点头应下,比起婆婆动不动就作天作地的,只是吃顿饺子又算什么事儿呢?白面是现成就有的,回头再去大牛铺子里拿些肉和菜,回家让小杨氏剁了就成。

  小杨氏还没意识到她大嫂又给她分配活儿了,听了杨冬燕的话,她狗腿子一般的接口道:“咱娘就是能耐,就是会吃。饺子好啊!老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

  当下,满屋寂静。

  猪崽就纳闷了,她扭头看了看她娘,又定睛瞧了瞧方氏,随后又低头思量了片刻,这才转过头冲着她娘语重心长的开口道:“娘,我建议你不要去玩大伯娘,不然她能把你剁了包饺子,正好省得她明个儿特地去买猪肉了。”

  方氏:……

  小杨氏:……

  “吃饭!吃饭都堵不住你们的嘴!”杨冬燕一声令下,大家伙儿乖乖低头吃饭。

  在杨冬燕日复一日的投喂之下,等窝头再度出现在家里人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窝头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时候吃得太差了,还是说男娃子蹿个儿晚,反正这会儿他都十二岁了,虚岁都能算十三岁了,还是个小矮子。

  关键吧,他长得面嫩,本来就个头矮,再加上一张稚嫩的脸庞,看起来就特别显小。本来,虚岁十三岁都是个少年郎了,在乡下地头,尤其是长房长孙娶媳妇都早,这个年纪都可以定亲了,再搁上个一年半载的,媳妇都能进门了!

  但他还是一副萌宝的模样,尤其因为他差不多得有半年多光景没跑出去了,成天待在屋里用功的结果就是,他白得发光。

  猪崽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爪子,再抬头看了看她哥,随后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鬼叫声。

  “我哥比我都白!比我都嫩!没天理啊啊啊啊啊!”

  谁让猪崽待不住呢?要上学时还没办法,但凡放学或者休息天,她一准往外头跑。尤其在她发现她爹的铺子里有特别多的好吃的时,那简直就是个灾难,她如今都兴每天放学不直接回家,先去街面上找她爹。

  魏二牛本来就宠孩子,再说小孩子能吃多少呢?自家铺子里卖的东西又都是从庄子上拉过来的,啃根黄瓜吃把花生罢了,没啥的。像一些金贵的食材……

  猪崽总不能背着生猪腿啃吧?

  还有魏大牛,哪怕他被猪崽坑过不止一次,但对于猪崽这个小侄女还是很喜欢的,就经常给她带点儿小零嘴,还叮嘱她不要拿回家里,不然等杨冬燕发现了,他挨骂是小事儿,猪崽以后就没东西吃了。

  只这般,猪崽不光跑外头跑得格外勤,更是背着她奶没少吃。等到了年关里,她又穿上了厚棉袄子,整个人就跟吹气一般的膨胀了。

  又黑又胖,真就像极了以前村里隔壁魏大嫂家养的小黑猪。

  但是!

  窝头也胖了,就杨冬燕那个投喂法,是个人都得胖。如果不是为了应考,窝头还能外出跑跑跳跳,那兴许就没那么夸张了,可他如今专心备考,这就直接导致了……

  猪崽又黑又胖,窝头又白又胖。

  黑面饽饽和白面馒头的既视感。

  更气人的还在后面,等猪小妹晃晃悠悠的出来后,作为全家里头最不爱动弹的懒娃,她一直都是最白嫩的那个。一伸手,她跟窝头的肤色格外相近,愈发的衬得猪崽黑不溜丢了。

  至于还是个小宝宝的猪小小妹,人家还小呢,那才是真正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倒不是白面馒头,而是一只圆滚滚的糯米汤团。

  杨冬燕听到了猪崽的怪叫声,没好气的出来怼她:“我看过年都不用买炮了,你瞎嚷嚷一通,比人家鞭炮炸了都响!”

  骂完之后,再定睛一看,杨冬燕就乐了。

  “我咋瞅着窝头和小妹、小小妹像是一家子,猪崽你是多出来的那个吧?”

  猪崽备受打击,不过很快就在猪油渣的诱惑下,满血复活。

  过大年啊!

  搁在以前还在乡下地头时,过年总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候。但放在眼下,倒也不是那么兴奋了。毕竟,以前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一顿肉,如今只要想吃,哪怕一天吃三顿肉,最多也就是被杨冬燕骂两句。

  不过,就算这样,猪崽他们依旧很喜欢过年。

  乡下老家那头是肯定不会回去的,冬日里路难走,从省城到礁磬村平常就要十天半个月的,放在大雪天里,搞不好一个月都未必能到。一来一回,也太耽搁事儿了。也因此,他们其实已经有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就算真的要去,也是由大牛在春夏之际,作为代表回去一趟的。

  但今年的情况跟往年不大一样。

  老家还是不回的,但却能去一趟庄子上。对比路途遥远的礁磬村,城郊的庄子就显得十分友好了。因为就在省城附近,也不存在大雪封路的情况,尤其去那边庄子上,是可以走一段官道的,当然最终还是要走小道,但这样就算不错了。

  老魏家在自家过了年后,正月初二大清早的,就出发前往城郊庄子。虽说离得不算远,道路情况也不错,但到底是冰天雪地的,魏大牛驾车都小心了很多,到达庄子上时,天都黑了。

  幸好,萝卜和土豆掐着时间等在庄子外头,一直将他们引到了庄里。

  萝卜和土豆上的学堂放假很早,过完腊八节就算放假了,之后他俩就回到了庄子上。毕竟这一年到头都在外头,难得有跟父母家人团聚的机会,他俩还是十分珍惜的。

  其具体表现为,教导小侄儿们认字写字,愣是在好好的年关里,把几个小萝卜头整得哇哇大哭。

  对了,这几个小的还是两个月前过来的,他们父母安顿下来后,实在是舍不得丢开孩子,咬牙回了一趟家,将孩子带了出来。

  到如今,庄子上的人家又有增加了。

  老叔家的人最多,一开始还仅仅是老叔家的几个孙子,也就是大牛二牛的堂弟们。再然后,老叔家的曾孙子们也长成了,半大的少年郎放在乡下地头也是顶一个劳力的,便让他们出来见见世面,攒够了钱娶媳妇。到如今,那些曾经的小少年都长大了,好几个都当爹了。

  不过仔细想想也没错,最初大牛二牛外出打零工到如今,已经不知不觉的过去九年了。那时候,他俩带的还是堂弟们,堂兄们因为拖家带口的不方便外出,再说人都走了,家里的田地谁来管?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明白的,出去见见世面准没错,也因此在他们的儿子略大一些后,就毫不犹豫的放手,让儿子们代他们出来看看外头的风景。

  九年的时间,连当年才三岁话都没说利索的窝头,如今都长成了……

  呃,还是个小娃儿。

  杨冬燕还挺犯愁的,原先在家里时,也就只有萝卜和土豆作为对照组。但问题是,萝卜和土豆原就是长得比较粗犷的,因为他们名为堂兄弟,实则是隔房的,就不是一个爷奶的。这俩长相都随他们的爷,典型的庄稼汉子模样。

  窝头却是越长越像城里娃,还自带书生气质,就是瞅着不像是个少年郎,反而更像是半大孩子。

  等到了庄子上,好家伙,这个小子也就比窝头大一岁,这就娶媳妇了?那个小子比窝头还小两岁呢,放在一起愣是衬得窝头像个弟弟。

  瞅来瞅去的,杨冬燕将矛头对准了方氏。

  “老话说,生儿子像舅生女儿像姑,你看看你兄弟,窝头长得小肯定是怪你们老方家!”

  方氏已经习惯了婆婆动不动就一惊一乍的作幺,闻言也不想辩解什么,只是拿眼淡淡的瞥了一眼小杨氏,并示意杨冬燕认真看仔细看。

  杨冬燕:……

  他娘的,把自己骂进去了!

  当下,杨冬燕假装无事发生,默默的走开了。

  好在方氏也没打算掐着这事儿不放,今个儿是正月初二诶,就算已经很晚了,那只要今天没过,她就可以回门了。

  取了特地从家里拿过来的年礼,方氏去找她爹娘哥嫂。这以前,她跟娘家都在一个村里,倒是真没有非要正月初二回娘家的想法,那时她就觉得无所谓,可如今却愈发在意了。

  当天晚上还是比较兵荒马乱的,好在等第二天就淡定多了,本来就都是相熟的,哪怕有阵子没见了,但只要搭上话,聊起事儿来都接的上来。

  就是吧,随着老魏家的到来,那些可怜的娃儿们就更惨了,压岁红包倒是得了,可同时还多添了好几个先生。

  窝头就不消说了,这不还有个猪崽吗?再加上原先就将他们折腾得生不如死的萝卜和土豆,小娃娃们真想放声大哭。

  然而,仿佛是生怕他们还不够惨,在年初七那天,老魏家准备打道回府之前,窝头跟他隔房堂叔商量着,看能不能请个先生来庄子上。

  晴天霹雳啊!

  请先生倒是不难的,只是教启蒙的话,请个秀才就行了,实在不成请个老童生也凑合。眼下庄子里已经弄得挺不错了,关键是这个位置好,离省城仅有一天的路程,且经常有运货的马车来回倒腾,勉强也算是交通方便。再算上束脩给到位,由庄子这边提供房舍、课桌椅、笔墨纸砚等,请个先生还是很容易的。

  窝头拿自己举例子,又说了最早他在南田村念书的事儿,当时有好些人跟他同窗的,但因为没能坚持下去,到如今连一个秀才都没出。

  但这并不算是什么坏事,没考上秀才又年岁大了的,有去做账房先生的,也有专门抄书卖钱赚嚼用的。

  而混得最好的一个,成了里长身边专门的文书。当然那也是因为那人本来就跟里长沾亲带故的,目前看来,他极有可能成为下任里长。

  读书识字后,不光出路多了不少,还有一点就是,生鲜行很需要会写字的人。

  尤其在做大之后,不认识字光靠死记硬背特别容易出错,哪怕用了猪崽先前的法子,用图案来代替,但如果是跟其他酒楼饭馆签订契约,你也能画图案吗?

  窝头强烈建议隔房堂叔听从自己的建议,说了一堆的好处,而最终说服大家的,反而是猪崽的一席话。

  “我们学堂就是族学呢,一个家族要兴盛,必须办家学、族学。他们不光有自个儿办的学堂,还有专门的祭田和学田。祭田用于祭祀的开销,学田供学堂的开销。一个为祖宗,一个为子孙,两方面都顾到了,才谈得上家族传承。”

  话音刚落,魏大牛就率先开了口:“办!咱们家要起来,光靠窝头肯定不行。文房四宝我去买,房舍桌椅啥的,你们想法子打好,再请个先生……”

第094章

  都说万事开头难, 这话确实不错。

  想当年,老魏家打算送窝头去开蒙,可费了不少劲儿, 光是每天上学放学就够让人操心的。尤其那会儿窝头年岁还小,哪怕乡下地头哪家的孩子都是打小撒丫子满村乱跑的, 但窝头去的那个私塾却是在南田村, 隔了不少距离不说,有很长一段路甚至都是没人经过的。

  好在,就算当年再艰难,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也正因为窝头熬过去了,老魏家其他人也撑住了,再碰上类似的事情后,就容易多了。

  当年家里一个娃儿上学都难,如今办个家学都容易。

  像学舍、课桌椅什么的,都交给了大牛一个堂弟去折腾,横竖眼下才正月初七呢, 慢慢来, 赶在春耕之前搞定就行了。至于家学先生的人选, 大牛和窝头商量了一下,由窝头先去同窗里打听一下, 到时候视具体情况再决定。

  毕竟, 他们也不能直接冲到其他的私塾里,去挖人家的墙脚吧?

  这事儿办得相当顺利, 他们初七这天就回到了省城,但其实省学开学没那么早的,赶回来也是想调整一下,再就是铺面里不能完全丢开手, 总得有人镇场子。

  趁着尚未开学,窝头跑了几个本地的同窗家里,经人介绍找了个屡试不中的老秀才。

  据窝头所说,那是他同窗的叔祖父,学问挺扎实的,却仅限于经史子集里那些摆在明面上的东西。反而,考秀才只需要将先人的东西牢记于心,但考举人却是需要自身的感悟和理解的,听起来仿佛差不多,可实则却是天壤之别,只能将其归咎于天赋不足。

  但甭管怎么说,当启蒙先生是绝对足够了。

  两边商量好了具体的束脩,以及到时候由庄子上给米粮蔬果,当然也会提供房舍。开学的时间也定下来了,就定在三月初一,先生会同他的老妻一起前往。

  说是老秀才,但其实年岁也不是特别大,实际上的年纪甚至要比杨冬燕都小上五六岁,可看起来却已是满头白发,一副忧虑过度的模样。

  等事情定下来后,二牛往庄子上跑了一趟,传话以及确定房舍等一些琐事。

  说真的,等彻底定下来后,杨冬燕还是挺懵的。

  永平王府自然也是有族学的,但事实上建立的却是特别晚,像她的两个儿子都不是在族学念的,直到孙子辈儿时,这才想起来该办个自家的学堂,好供孩子们念书。

  诚然,跟上辈子比起来,老魏家其实是更晚的,因为杨冬燕曾经的长孙刘修的启蒙都是在族学完成的。但不能这么比,在她的俩儿子娶妻生子之前,刘家就已经改换门庭,从一介平民成为了顶级的勋贵。没办学堂纯粹就是因为没那个概念,而不是办不起。

  可这辈子……

  杨冬燕就感觉挺恍惚的,这就开始办族学了?回头再整一些田产作为祭田和学田?老魏家就这么起来了?

  懵就一个字。

  在短暂的愣神之后,杨冬燕倒也没再在这桩事情上纠结。办学堂挺好的,像如今的魏家,旁的不说,子嗣还是挺单薄的。就像大牛说的那样,光靠窝头一个肯定是不行的。偏生,窝头没个亲兄弟不说,连堂兄弟都没有,独木难支这个道理,杨冬燕还是很清楚的。

  眼下的情况跟当初的永平王府完全不同,说白了,第一代永平王那是武将出身。再说刘家子嗣的出路有千万条,还真就不一定非要去念书走科举。

  但魏氏一族……

  杨冬燕灵光一闪!

  “大牛,等二月底你是不是要把先生俩口子送到庄子上去?”

  “对,我想亲自跑一趟,免得那头有什么不周到的,真要是缺了什么,回头我也能再让其他人捎过去。”

  “那这样,你帮我给咱们家亲眷带个口信,就说只要能考上秀才的,我做主给奖励一亩地!”

  魏大牛目瞪口呆:“啥、啥意思?”

  杨冬燕这不是想起了上辈子的那些事儿吗?当然,永平王府办的族学里是肯定没奖励的,但这不妨碍她私下底给予奖励啊!

  说白了,就是刘侾这个混账玩意儿给逼的。

  这孩子打小就是个不省心的东西,吃饭都要人哄的,求爷爷告奶奶的,他才施恩一般的张嘴吃两口。等到了开蒙的年岁,好家伙,这孩子变着法子的逃课旷课,他甚至都懒得在学堂里睡大觉,要搞就搞大的。为此,他爹就没少上手抽他。

  可别忘了,当时的刘侾是杨冬燕的心头宝,她觉得骂两句无所谓,但不能老是上手抽啊!就这么哄着劝着,为了让刘侾乖乖去上学,许诺了各种好东西,只差没直接将金山银山搬来了。

  最后嘛,杨冬燕就不知道了,她后来凉了嘛。不过,单看刘侾直到如今都不曾考上举人的结果,估摸着奖励政策对这混账玩意儿屁用没有。

  尽管首次使用以失败告终,但杨冬燕固执的认为,不是她想出来的办法不好,而是刘侾太混账!

  杨冬燕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将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大牛。

  不可否认的是,像窝头这种奇葩是很少见的,多数孩子他就是不爱学习的,当然,能混账成刘侾那种也是少见,再给杨冬燕一次机会,刘侾被他爹揍的时候,她一定会在旁边摇旗呐喊的。

  “以前在乡下地头,小孩子胡闹了,当大人的就是二话不说就开揍。我感觉吧,揍当然也是有用的,但咱们可以一起来啊!不好好学习的,揍他没商量!好好学习考出成绩来的,给奖励!”

  “庄稼人最在乎的还不就是田产吗?不然这样好了,考得好的奖励一块肉几斤细粮,要是能考出童生试的,以前窝头不是考了三次吗?越往后的奖励越高,考上秀才的,直接送一亩地,上衙门签红契过户的那种!再不行还能奖励驴子、牛啊!”

  尚未开学的窝头,在旁边听了个全场,越听越觉得他奶说的这话相当耳熟。

  低头思考了一阵子后,窝头忽的悟了:“奶你说的是奖学金制度啊!”

  “啥意思?啥金子?不,不送金子!”送个屁金子,好东西当然要自个儿搂着。

  见他奶急了,窝头赶紧解释道:“省学也有类似的制度,每次月考、季考、半年考、岁考的前几名都有奖励的。我有一次运气好,也得过一次奖励。”

  一听这话,杨冬燕顿时来劲儿了:“那咋没见你拿回家呢?你们先生奖励了啥东西?驴子?骡子?还是小牛犊子?”

  窝头:……

  “奖励了我两条上好的青墨。”

  其实他是拿回来了,一条留在了学堂里,一条过年前拿回家用了。但全家上下都没发现,毕竟没有人会吃饱了撑着没事儿干,跑去他那屋数墨条的,再说本来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墨条。

  墨条……

  噫!

  杨冬燕只一脸的嫌弃,很快就跳过这个话题,对魏大牛吩咐道:“你这样,买个小牛犊子啥的,不然驴崽子也成啊,然后就栓在学堂门口。一开始不要把目标定得那么高,看谁先能写出来一百个字啥的,就能把驴崽子牵回家!”

  啥墨条啊!墨条能有那么大块头的驴崽子刺激人?

  再说了,驴崽子还能叫唤呢。谁家得了这么个牲口都得精细的养着,一养就是三五七年的。而且牲口还不能藏着掖着,只要每次外出叫其他人看到,就会联想到要好好读书,多么鼓舞人心啊!

  你家墨条会叫不?更别提墨条还是消耗品,用完了就没了,不像驴崽子,那还能生小崽子呢!

  杨冬燕就觉得她这个想法特别棒,魏大牛不愧是娘控,如此之瞎的点子,他居然也觉得相当不错。

  其实仔细想想,哪怕孩子还小不懂事儿,那大人呢?本来可能孩子放学后还要被大人使唤着喂鸡喂鸭生火做饭啥的,如今被这傻驴子一刺激,不得督促着好好学习?

  干点儿家务活能够什么?能变出驴子来不?

  就很棒!

  魏大牛得了法子,高高兴兴的去完善具体内容了。

  杨冬燕也是一脸的兴奋,她还是很期待结果的。因为,她想证明并不是她的法子不好,而是刘侾那熊孩子太混账!

  至于窝头……

  他站在原地陷入了沉思之中,久久不曾回神。

  在学堂门口栓一头驴崽子什么的,光是脑补一下那个场面,就觉得特别上头。

  对,就是上头!

  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吗?

  等二月底,魏大牛亲自送先生夫妻俩,包括后来采买的一些普通笔墨纸砚,前往庄子上。到了那头,他一面让人安顿好先生夫妻俩,一面就将杨冬燕的决定告诉了在场的亲眷们。

  场面一时有些失控。

  是这样的,因为杨冬燕一开始就举了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而恰好魏大牛又是个娘控,且他是没有能力创新的。所以,当他将奖励制度完善之后,几乎所有的奖励一面倒的呈现出土味儿来。

  首先是好好上学的,就那种不迟到不早退的,当然更不能逃课旷课,请假就看具体情况,如果是先生批准的,那就例外。反正就这么连续一个月,那就能获得两斤肥猪肉作为奖励。

  每个月都有,且不设人数上限。

  其次,就是考试了,内容由先生来决定,取头三名。奖励分别是一只肥母鸡、两只肥母鸡以及三只肥母鸡。当然,肯定是第一名拿三只鸡的。

  就单从这个奖励看来,魏大牛的脑子确实不是那么好使的。

  还有就是每年的大考了,毕竟启蒙的学堂不可能像省学那样的,每个月都考的话,会把这群小孩子烤糊的。如果是年终大考,就奖励猪崽子、羊崽子、驴崽子。

  再就是考秀才了,一应的路费全都由魏大牛包了,但凡能考过的,哪怕仅仅是区区一个县试,都奖励一头小牛犊子!

  府试就加码,奖励一头刚成年的耕牛!

  院试就干脆用杨冬燕的说法,但不是给一亩地,而是给三亩地,还保证是上等的好田!

  至于乡试啥的,魏大牛打从心底里觉得不太可能,但没关系啊,不就是画大饼嘛!

  画!

  “如果咱们族里有人能通过乡试考上举人,我做主,奖励他三十亩肥田!”

  这他娘的场面能不失控,才叫奇了怪了。

  像他们这些刚从乡下过来还不到一年的庄稼人,其实是想不到举人有多金贵的,因为这已经脱离了他们能够想象到的界限。但三十亩肥田却是实实在在的,光听大牛这么一说,就深深的烙刻在了他们心中,刺激着他们的大脑。

  哪怕举人太遥远了,那眼前最简单的一个事儿,一个月不迟到早退不旷课逃课,容易吧?转眼就是两斤肥猪肉啊!

  ……

  魏大牛跟族亲们实行的是雇佣制。

  眼下的佃农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从东家那头租赁田产来种,按照事先的约定,在秋收后给予东家几成的收获,这种是最为常见的,对地主来说也是最省时省事的。

  还有另外一种则是雇佣的,像他们给魏大牛做事,魏大牛会出房舍给他们住,也会给他们口粮,到了年底会分一些肉和部分钱。这种法子是需要互相信任的,不然就会出现庄户散漫不已,横竖东家就是包他们食宿的,干不干活也无所谓。

  老魏家采用后一种法子,更多的是考虑到后续还会有人搬过来的,要是直接将所有的田产都赁出去了,以后就该抓瞎了。

  再一个,也是杨冬燕建议的,她想趁着自家尚未真正的发达,看看族亲里头,哪些是人哪些是鬼,也方便日后区分开来。

  说白了就是,老魏家不靠这百亩良田来吃饭,再说以后日子长着呢,用一时的小利看透人心,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了。

  但那是以前了。

  以前或许真的会有人打着偷懒的小心思,那些人倒不一定是坏人,就是懒呗。别以为乡下地头就没懒货,只是因为以前没机会偷懒罢了。

  但如今……

  忽的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

  “大牛叔,我能去学堂念书吗?”

  大牛瞅着这个已经十五六岁的大小伙子,陷入了沉思之中。其实,这个年岁开蒙肯定是已经晚了,且基本就无缘仕途了。但要是单纯的学几个字,脱离睁眼瞎的范畴,却还是可以的。直接将人家的希望掐灭,就不太适合,但直接同意也不行。

  “魏家主可否听老夫一言。”

  先生其实已经站在旁边挺久了,只是在场的人太激动了,完全没注意到他。

  直到他开了口,魏大牛……

  “先生您说。”家主啥的,听得大牛都懵了。

  “针对那些已经错过开蒙年岁之人,老夫觉得可以通融一番,倒不需要逼着他们每日来学堂上课,只要他们能私底下用功,参加考试即可。当然,老夫也会为他们额外出一份卷子,考认字考数筹,魏家主意下如何?”

  你问大牛意下如何?他只想求你别喊他家主了。

  不过,先生提出的法子确实可行。

  将孩子跟少年郎区分也是有好处的,免得给这帮小毛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再说两者的教育范畴本身也不是重叠的。至于奖励嘛,完全可以另外再想嘛!

  “就照先生说的这么做,奖励就取考试前三名,就奖……”大牛扫视了一圈,目光落在了不远处小河里正在戏水的肥鸭鸭身上,“奖励鸭子,第一名三只,第二名两只,第三名一只!”

  就很土。

  将土味儿贯彻到底的那一种。

  偏偏,这些族亲们就是吃这套!

  大牛在庄子上宿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才离开的。在他离开庄子前,就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到爹娘训孩子了,让他们好好学,争取给家里添牛羊猪。

  再就是,方家人当晚偷偷的来找过他,涨红着脸搓着手心不安的问他,家里孩子也想念书,问能不能少一些束脩,他们希望自家所有的孩子都能念书,但家里确实供不起。

  “全部免费,方家的孩子跟咱们老魏家的一个待遇,考得好也有奖励,要是能考上举人,那三十亩地的奖励我也给!”

  大牛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吓傻了方家人,忽的他们差点儿没给大牛跪了。

  当然,大牛也差点儿给他们跪了。方家是他的丈人家啊!瞅着老丈人和大舅哥要给他跪下,你说他慌不慌?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就立马开溜了。

  等回到了省城,大牛将事情跟家里人一说,全家老小都觉得很完美,包括承诺方家人跟魏氏族人一个待遇的事儿。

  乍一看,考上举人白送三十亩地,确实是挺离谱的。但其实,考举人的难度真心不亚于上青天啊!

  换句话说,还能承诺考上状元给一千亩地呢,关键你能考上吗?

  这不是祖坟冒青烟,这是炸了啊!

  连杨冬燕都夸大牛干得漂亮,夸在画大饼一事上,简直就是天赋异禀。

  隔了好久,等窝头再度回家时,这个奖励制度已经实行了一个多月了,也就是说,起码第一个月的全勤奖是发下去了。

  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不旷课,满一个月就能得到两斤肥猪肉哟~!

  窝头:……

  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奖学金制度在各个学堂都挺常见的,省学是因为本身就全部免费,还有朝廷格外的钱粮补贴,连带四季衣裳都是有的。再就是,考上了举人后,省学会专门出一笔钱,作为去南陵郡会试的路费。

  也因此,正常情况下省学是不发钱的,他们嫌掉份。

  但像下一级的府学、县学,因为各种补贴远不如省学,所以每季的季考前三都是干脆利索的发银子,从二两到五两不等。

  不过更多的学堂,奖励给学生的都是文房四宝,或者其他书籍。也有那种,允许誊抄一份先生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等,像给奖励鸡鸭牛羊猪驴……

  世界真奇妙。

第095章

  这叫啥呢?

  对症下药呗!

  就好比老魏家的俩姑娘, 猪崽馋嘴贪吃,猪小妹却爱漂亮。这要是拿漂亮的衣裳刺激猪崽,她直接不会往心里去。同样的, 奖励猪小妹一头炭烤全羊,都不如给她做一身新衣裳。

  总之, 在这月余时间里, 庄子的各家都适应良好。

  传回来的消息是,连带刚开蒙的小孩子们都被激发了念书的兴趣。

  考试什么的暂且不提,单说每个月全勤奖,只要好生待在学堂里,月末就能拿到两斤肥猪肉呢!吃到嘴里的东西最实在了,还有当爹娘的会哄孩子,好好念书,回头家里还给买吃食。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家都像如今的老魏家那样不差吃穿的,尤其那些孩子刚经历过去年的灾荒, 饿肚子的难受劲儿还烙刻在心中。这档口, 别说只是念书了, 让他们拼命都成,只要能吃饱饭不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