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后山有三条小径,谢晓婷将郭颖带到最深处的那一条,拾级而上,郭颖搂着谢晓婷的腰,凑在她耳边说:“半夜三更到这样僻静的地方来,够浪漫了。”
谢晓婷推开她说:“别人都吓死了,你还拿别人开心。”
沿着忽上忽下的石梯转了好一会儿,谢晓婷老是不能确定昨夜坐过的地方。
“看来,爱情使人迷糊,是不是?”郭颖又打趣她了。
谢晓婷正在紧张地回忆,她一摆手说:“别逗了,我想起来了,好像是在凉亭西面的那片林子里。”
后山连绵起伏着不少山头,其中一座山头上有一座暗红色的凉亭。她俩离开石阶,向一大片树林深处走去。这里随处可见报纸、瓜壳果屑之类的东西,都是夜幕下的小鸳鸯们留下的。有同学说,草丛中还发现过避孕套,这出现在校园的幽静之地,真是今非昔比了。
谢晓婷在一棵大树下站住,说好像就是这里了。郭颖举目看去,周围全是密林,背后是一道高高的山坡,类似悬崖。这地方真是不错,人到了这里,就像消失了一样。她来不及继续打趣谢晓婷干的好事,就弯下腰,在周围的草丛中寻找起来。
突然,正朝另一个方向寻找的谢晓婷发出一声惨叫。郭颖回头一看,谢晓婷正坐在地上,捂着脸,手在不停地发抖。离她几尺远的草丛中,一只人的手掌赫然显现。
郭颖感到血往脑门冲,心脏收缩得发紧。她强令自己向那个可怕的东西走过去,同时有一种兴奋的冲动。她从小就这样。九岁那年,在院墙角落的暗黑中,一张半明半暗的脸曾吓得她差点崩溃,那张脸的眼睛和额头部分很暗,下巴和嘴巴却通红鲜亮,一条鲜红的舌头还从嘴中掉出来,伸得老长老长的。她吓得大哭,母亲来了,轰走了那些躲在夜里的墙边玩恶作剧的孩子。没想到,第二天夜里,她已经兴致盎然地加入到那些恶作剧的孩子之中了。悄悄地从家里拿出一支手电筒,用红领巾蒙在电筒玻璃上,然后,找一处最黑暗的角落蹲下,这样等啊等啊,终于听到有人过路的脚步声了,她兴奋得心里咚咚直跳,在那个黑影慢慢走近的瞬间,她拧亮了放在胸口的电筒,同时张开嘴,尽量长地伸出舌头,在红光的照耀下,这一幅恐怖的画面让过路人惊叫不已,郭颖觉得这刺激而又让人满足。
现在,她盯着草丛中的那只手掌,它的五个指头肿胀地张开,上面还粘着一些草屑和泥,她蹲下去细瞧时,感到膝盖还是有点哆嗦。突然,她伸手捡起了这个软绵绵的东西,将它兴奋地举向谢晓婷面前,说:“快看这手!快看这手!”这个可怕的东西差点碰到谢晓婷的鼻子尖,吓得谢晓婷跌倒在地上。
郭颖已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个可怕的东西是一只塞满了沙子的橡皮手套。这种肉色橡皮手套很薄很柔软,是手术室里用的。
谜底解开了,也许不过是哪个同学搞的恶作剧,像是儿时郭颖干过的“鲜红的舌头”那样,闹着玩罢了。郭颖一点儿也没想到,现在已经不是童年了,那么,这只“手”,也已经不像童年那样简单,确实,她当时还没意识到这点。谢晓婷也没想到更多,只是怔怔地盯着那只鼓鼓的手套,然后报复式地抢过来扔在地上,并且重重地一脚踢去,那只“手”飞起来,落在远远的一片杂草丛中,发泄完之后,她如释重负地对郭颖说:“我们走!”
现在,郭颖独自坐在这后山的凉亭里,无端地想起了一周前发现那只“手”的经历,突然感到心里堵着点儿什么。星星在头上越来越亮,她知道夜正在往深处走。
此时,恋人们正在悄无声息地潜入这后山。有几对情侣先后向这凉亭走来,不过一旦发现已有人占领(郭颖就坐在凉亭的最显眼处),便知趣地向侧面走去,消失在浓密树林的阴影中。
郭颖在暗黑中盯着来路的方向,那个在她的课桌中放进情书的人会是谁呢?那页情书写得很潦草,像是在匆忙中完成的,他表达了对郭颖长久的倾慕,并约她今晚9点30分在后山的凉亭见面。进入医学院快两年了,这是郭颖第一次收到字条。在那些火热的词句后面没有署名,这更增加了一层神秘感。
严格地说,这有点像一种游戏,好像在考验郭颖的胆量:深夜时分,你敢去后山的凉亭吗?郭颖想,这小子错了,我就要到此恭候,看看这是个什么家伙。不过,她感到心还是有点咚咚直跳。

郭颖染上的间歇性头痛,大约就是从那天晚上开始的。坐在后山的凉亭里,她慢慢地感到后背发冷。她穿着一件宽松的薄衬衣和一条深色长裙,这是她夏天常有的打扮,以便使自己硕大的身材显得含蓄一些。看着那些穿着紧身短衫,下配紧绷绷的牛仔裤的女同学,她打心眼里羡慕得要死。
她是在夜里10点15分离开凉亭的,也就是说,从那张神秘字条约定的时间开始,她等了足足四十五分钟。这倒不足以说明郭颖的痴情或耐心,而是因为她第一次见识到夜里的后山。满天星斗下,远远近近若有若无的呢喃声和偶尔发出的吃吃的笑声,使郭颖恍若置身伊甸园中而忘了时间。她感到脸颊发热,仿佛一个穷人偷窥到了别人的财富,心里跳个不停。
她沿着半明半暗的石阶下山,心里诅咒着那个写字条的恶作剧的小子。前面有低矮的树桠挡住了去路,得弯腰才能通过。奇怪的是,树桠上吊着一条长长的东西,在夜风中飘荡着,像招魂幡似的。郭颖在弯腰通过它时,顺便用手摸了一下,一条冰凉滑爽的织物,捏在手里,才知道这是一条女人的长筒丝袜。郭颖心里格登了一下,谁的丝袜,怎么会挂在这里呢?
她像遇见了吊死鬼一样加快脚步跑下山来。山边是一湾池塘,暗绿色的水现在看来是黑色的。池塘对面不远,便是女生宿舍楼了,多数窗口都还亮着灯光。她恨不得一步跨回寝室里去,她无端地觉得发冷和害怕。但是现在,后山与池塘之间的这条蜿蜒小道仿佛很长很长,她得绕上一大圈,才能回到池塘对面的寝室里去。
当她气喘吁吁地回到房间时,脸色一定不太好看。只见卓然狐疑地望着她问:“怎么了?像掉了魂似的。”
郭颖说:“到后山散步去了,在凉亭坐了一会儿,可能受了凉,头痛得厉害。”
卓然立即惊叫了一声,指着她的头说:“怎么,你把那发夹戴上了?”
郭颖不解地摸了摸头上的发夹,不知道卓然为何惊诧不已。去后山之前,她洗了头,便用这发夹将湿湿的长发夹了一下。
卓然说:“这发夹,戴了就会头痛,真的。我就是这样染上头痛的,所以才将它扔在那里,长久不用了,没想到,你怎么敢用它。”
郭颖一脸茫然。她抬手取下那发夹,纯银的,上面有很精致的雕刻花纹。这发夹是卓然一年前在后山上拾到的,她还在校园里张贴了一张招领启事,可是一直没有失主来认领,于是,这发夹就留在这里了。时不时地,卓然会戴上它,最近是没见她戴过了。今晚郭颖洗头后,在寝室角落的小桌上发现了它,便随手将它别上。
卓然的一脸震惊,让郭颖很奇怪:“谁说的,戴了就会头痛?”
“真的,”卓然一本正经地说,“开始是头痛,后来还会老觉得背后站着一个人。因为,这个发夹,很可能是一个死人的东西。”
郭颖像触电一样,将手中的发夹“当”的一声扔在地上。“死人的东西?”她瞪大眼睛问道,“你捡回来干什么?”
卓然委屈地说:“我当初怎么知道啊,那是去年暑假的事了,我没回家,留在学校里懒散。你知道,去年夏天闷热得很,我就拿了书去后山的凉亭里看。我记得那是一个黄昏,天色慢慢暗下来,我合上书,闭目养了一会儿神,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突然发现凉亭外面的地上有一个发亮的东西,我走近一看,是一个银发夹,表面有些灰暗,像是在野地里丢弃了很久的样子,我拾回来后擦了擦,便锃亮的了,从那些花纹看,像是很古老的工艺。开学后,我贴了招领启事,没人来认领,我就留下了,时不时地戴戴,没想到,这是死人的东西,害得我头痛。”
“死人?是谁?”郭颖盯着地上的发夹,往后退了一步,仿佛那东西随时会跳起来似的。
“我们是不知道,”卓然坐在床沿说,“可学院里的教授们,还有那个修剪花木的老校工,他们可都清清楚楚。在文革时期,这所医学院可是派性武斗的重灾区啊!当时,校门口是沙包垒成的工事,周围的墙头上布着电网,后山更是制高点了,上面架着机枪。两派红卫兵组织的武斗已经发展得近似战争。那是一个冬天,雪下了一夜,枪声也响了一夜。天亮的时候,这所学院终于被对立派组织攻占了。校门口的沙包工事后面留下了几具尸体,都是裹着军大衣的学生。这些被击毙的守卫者倒在雪地里,已经僵硬。有人看见有几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拿这几具尸体开心,他们将一具尸体立起来,让他靠着电线杆站着,那僵硬的尸体立在那里果然不会倒下,远远看去,像一个活人似的。
“据说,这学院的红卫兵组织有四个头儿被捕,其中有一个是女生。他们将这四人关进了后山下面的防空洞里。后来,撤离出去的本院红卫兵组织了反攻,占领者守不住了,临逃跑之前,他们用水泥封住了防空洞的出口,由于这个行动非常秘密,事后竟没有人知道这四人的下落,直到多年以后,文革已结束了,学院在清理防空洞时,才在里面发现了一堆白骨,其中有一些扣子、钢笔,还有一个发夹……”
“这不可能!”听得毛骨悚然的郭颖难以忍受地吼道,“不可能!这发夹不可能是防空洞里的,快二十年了,它怎么会跑到凉亭附近去呢?”
卓然脸色苍白地说:“我也不太相信。可是,老校工讲,他有几次在天亮前去后山锻炼,透透新鲜空气,远远地看见凉亭里坐着一个身着白纱的女人,那女人笔直地坐着,身上的白纱像裹尸布一样缠得紧紧的。他不禁揉了揉眼,很响地咳了一声,再抬头时,那女人就不见了。老校工猜测说,那可能便是死在防空洞里的那个女生的亡灵。”卓然顿了一下,望着郭颖问道,“你说,这发夹会是她放在凉亭旁边的吗?”
郭颖早已听得全身冰凉,由于久久没有动弹,双腿也有些发麻。想到自己刚才还在凉亭里坐了那样久,她心里升起一种后怕。
那发夹还在寝室的地上躺着,它沉着地闪着光,陌生得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

我的《背后有人》这本书写得很不连贯,我将原因归结为那天晚上的停电。试想,如果不是停电,那个拿着黑雨伞的不速之客会撞进我的家里来吗?尽管理智告诉我,这两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那天晚上我就是这种感觉。我认为黑暗会掩盖很多东西,街道、建筑、人的面孔,以及声音的来源及事物的原样,统统都会被掩盖得严严实实。如果在这种大片的暗黑中突然显露出一点什么,那种刺眼的东西反而让人惊惶。
那天晚上,我没法继续写作。我盯着木椅旁地上的一小片水渍,那是刚才那个男人带来的黑雨伞滴湿的。这个高大疲倦的桥梁工程师,董枫的丈夫,深夜冒着雨来告诉我董枫的奇遇,将我的写作完全打断了。
我想像着董枫所看见的那间黑屋子。在精神病院的最深处,一把生锈的老式大挂锁吊在它多年未开启过的门上,门是潮湿的,大面积停电的雷雨之夜,这黑屋子里悄然有了光亮,有了镜子和梳头的女人……而这不可思议的景象恰好被董枫撞见了,我能够想像这个值班护士是如何地魂飞魄散。
小时候,在我居住的大杂院里,有一个时期,几乎不断有老人去世。每当这时,我和小伙伴们便不敢在夜晚的院子里乱窜了,因为那些花圈和祭帐,在夜里显得特别冷清可怖,看一眼都会做噩梦的。我躲在被子里,隔着一道木板墙,听到隔壁邻居在咳嗽,是那个姓曹的老头子。我想,这老头可千万别死啊,因为我家和他仅一道木板墙之隔,他若死了,停尸在屋子里,这距离就太近了。然而,你越怕的事越要发生,不久,这老头果然死了,果然是停尸在屋子里,家属又哭又叫地折腾了好几天,丧事办完,一切才恢复平静。那段时间,我夜夜用被子蒙着头睡觉,一个多月过去了,有天夜里,我突然被隔壁的一阵咳嗽声惊醒,是那早已死去的老头子在低低地咳嗽。我吓得头发都立了。第二天,我将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沉吟了一会儿,说别怕,曹爷爷喜欢你的。晚上,母亲买回了一叠纸钱,带着我在院里的墙根下烧了。当夜,我睡得特别安稳,以后也再没听见过咳嗽声了。
长大后,对这事我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解释,那只是一个胆怯的小孩子的幻听罢了。或者是,将另外什么地方发出的咳嗽声感觉为隔壁发出的了。确实,声音是飘浮的东西,尤其在漆黑的夜里,有时很难辨别它的位置。
我想到小时候的这个经历,主要是想给董枫看见的可怕景象找到一种解释。董枫所看见的黑屋子里的亮光,也许仅仅是雷雨时的闪电在窗玻璃上反射出的;坐在屋里梳头的女人呢,也许是墙上的一幅画吧。但是,我立即感到这种解释很难成立,因为,据我亲眼所见,这家精神病院的病房墙上是从没贴过什么画片的。那么,是这间病房已住进了一个女病人,而作为护士的董枫还不知道?这也不太可能,而且,据说董枫当时还清清楚楚看见那病房的门是锁着的。还有一种可能,这与未来的科技难题有关了,这就是,多抨以前的一个雷雨之夜,一个女精神病人在夜里梳头时猝死,当时的一道强烈雷电将这一画面储藏在了这一间病房里,像激光全息片一样。在此后的岁月里,如遇相同的雷电频率(像我们开电视找对了频道一样),那影像就会重新闪现。
我吸着烟,坐在大椅子上对那间黑屋子作着种种推测。突然,我对有无此事产生了根本上的怀疑。刚才的来客是谁?他拎着的黑雨伞滴着水,而这些小水滴在室内的地面蒸发以后,有一种异样的气氛使我头晕。当然,也许是我本身有些头晕了。但无论如何,我得搞清楚这位来客的真实身份才行。
我望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凌晨1点42分。犹豫了一下,我还是拨通了董枫家的电话。
电话响着呜呜的长音,一直没人接。是董枫已经睡熟了?这完全可能。在医院值班时遭遇到那种惊吓,奔回家来,吞下几颗白色的镇静药片,那么,电话铃是不能将她叫醒的。但是,那个拎黑雨伞的男人呢?作为董枫的丈夫,他现在应该守在董枫的床边,即使躺下了,也一定会在困惑的失眠中盯着天花板左思右想的。
于是,我再次拨通电话,呜……呜……仍然没人接。就在我快要放下话筒时,突然听见对方摘机了。“喂,喂。”我对着话筒叫道。对方没有声音。“是董枫家吗?”我急促地问道,对方仍然沉默。我也停住了口,感到话筒里的沉默比洞穴的死寂还深不见底。突然这洞穴封住了,话筒里传来嘟嘟嘟的占线声。
我放下电话,感到屋子里出奇地安静,并且,有点儿空旷。我说过,这是6月19日深夜,到现在,应该是6月20日凌晨了,入夏以来的第一场大雷雨造成了大面积停电,我点燃蜡烛,书桌上是《背后有人》这部书的手稿。我吸着烟写作,这就是我的深夜生活。然而,这一夜我是没法继续写了。
我回忆着我和董枫最近的一次见面,大概在三个月之前了。我到精神病院找她,是因为一个朋友的妹妹患了抑郁症,却不肯去精神病院治疗,她说她怕,去了精神病院,别人就认为你是疯子了。我说不服她,便到精神病院找董枫,约她去与我朋友的妹妹谈谈心,一来可以疏导,同时也可打消这位患者的某些顾虑。
当时,董枫正带着十多个女病人在医院的草坪上活动。这些穿着统一的条纹住院服的病人,有的在散步,有的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这情景让我走进这里时的压抑感得到了放松。然而,我还没来得及对董枫说明来意,一个呆坐在长椅上的女病人突然走到了董枫面前,伸手就向董枫脸上抓去,喉咙里同时发出一种嗷嗷的叫声。幸好草坪边还站着一位强壮的判医生,他跑过去拦住了那个女病人,将她送回了病房。董枫说,这是一个因失恋而患精神分裂病的患者,对漂亮女护士常有攻击行为。是由她以前的精神创伤造成的。
精神创伤?当我想到这个词的时候,墙上的挂钟正敲响凌晨3点。

我乘坐102路公交车,在霍家桥下车后,河对面就是精神病院了。这所历史上留下的教会医院没有高楼,全是由平房和一些二三层的楼房组成,所以从河这面望过去,只见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木,一些灰色的楼角在林中显露出来,幽静中透着一些神秘。
这条城市边缘的水流叫獾河,河面很宽,早年还漂过一些渔船的。小时候,我和一些小伙伴光着屁股在这里游泳。下水之前,我们每人都要单手将河边的草叶打一个结,据说只有这样做了,才不会被水中的溺死鬼拉走。游累了,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我们也议论过背后的这座医院,说起来也有点胆战心惊的。但那里面开着很多玉兰花,强烈地吸引着我们,因为将它的花瓣含在唇边,可以吹出很响的声音。有时,我们会从河边的围墙翻进去偷摘一些花朵。直到有一次,当我们正趴在墙头上时,突然看见一座小楼的窗口露出一张脸来,那脸上的表情是僵硬的,双眼发直,并且冲着我们发出了一阵怪笑。我们跳下围墙跑回河边,从此再也不敢进那医院去了。
我们对精神病院本能地感到悚然,也许是精神世界的变异比现实世界的变异更让人迷惑的缘由。因此,当我这天走进这医院时,看见几个路过的孩子在大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便不由得想起我儿时类似的感觉。
我是为董枫而来,或者说,是为昨晚的不速之客为我勾画的那间黑屋子而来。整个人类都为无休止的好奇心所引领,我也没有办法不这样做。
进门是长长的林荫道,高大的香樟树经风一吹,在我的头发和肩头上落满了盐一样的白色花粒,香气袭人,使这6月的下午一点儿也不沉闷。
转过弯,是一个巨大的圆形花坛。从这里举目望去,董枫所在的那个病区的楼角正有一半被阳光照得明亮。花坛边有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在散步,他的嘴巴藏在杂草似的胡茬里。因此,他对我说话的时候,我几乎没注意到他嘴唇的开启。
他说:“往前走吧,前面有红旗。你看这些花都流血了,哈哈,流血了……我才不怕呢,石头狮子咬我,真的,我才不怕呢。”
这男人穿着条纹衬衣,一看便知道是这里住院的病人。我开始以为他在对我说话,可他的眼光却是越过我的肩头而去的,显然,他是对着我身后的空旷在说话。
在他的眼中,也许并没有一个人对面走来,也许走来的人是另一种形象,谁知道呢?我像穿越一个梦一样从他身边走过,进了那片安静得出奇的病区。
法式建筑的两层楼房,窗的上端是圆弧形,嵌着彩色玻璃。廊道一侧等距离地矗立着粗大的石柱。年代久远的地板已新刷过红漆,让人脚步轻盈,但每走一步,仍咚咚作响,像是脚跟后面的回声。
护士值班室里没有董枫。一个圆脸护士说,董枫病了,在家休息。这使我确认昨晚的事是真实地发生过了。
我在走廊上犹豫了一下,决定去找吴医生了解一下情况,重要的是立即去看看那间黑屋子。昨夜发生的恐怖现象也才过去了十多个小时,或许还有什么痕迹留在那里。比如,半截蜡烛,一把小梳子之类的东西。
我认识吴医生是在一个朋友的婚筵上。当时来了很多客人,就餐时他就坐在我旁边,中等个子,但身架很结实,手臂粗壮,给人以果敢有力的印象。知道他是精神病院的副主任医生后,我便好奇地与他攀谈上了。没想到,谈话非常投机,他认为我们搞写作的与他干的是同一个行当,都是对人感兴趣,尤其对人的隐秘内心和迷乱疯狂感兴趣。这以后,我们便常常交往,俨然一对出没于半明半暗中的探险者。
他的名字叫吴畏,我没问过他这名字是父母所给的,还是从事这一独特工作后为给自己壮胆才改的。总之这名字让人受鼓舞,并且他才三十四岁,就已是这个病区的负责人了。精神世界幽深莫测,他的前途还很远大。
我走进医生值班室的时候,他正在和几个医生说话,谈的事似乎很重要,因此他不愿意停下来,只是用手对我做了个“请坐、请稍等”的姿势,便又接着说下去。
“这男孩患的不是广场恐怖症。吉医生,照搬西方经典不适合这男孩的病情。一个高中生,每天骑自行车上学,看见路人就害怕,就躲进路边墙角不敢动弹。从表面看,他惧怕迎面而来的任何陌生人,内心有被害妄想,但这不是实质,事实上,这男孩从没有过受到陌生人伤害的经验……”
吴医生的话被电话中断了,接完电话,他才转向我热情地握手。“有事吗?”他问道。他显然感觉到,我在上班时间来找他,绝不是因为闲来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