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亦看住了男人。

  “从今往后,我俞厉再不会归降朝廷!你带着你的官兵尽管杀来,我俞厉与你对战到底!”

  ……

  他走了。

  五爷浑身是血,只以为攥着女子的衣衫和白纱。

  穆行州只怕他再出了事,急忙将人带了回去。

  五爷一直神色怔怔,人的神魂像是被抽走了一样。

  穆行州不知所措,直到到了崖苑,一阵阵响亮的婴孩哭声。

  男人的神魂终于得回。

  “暮哥儿……是暮哥儿在哭吗?”

  说话间,他跌跌撞撞地循声跑了过去。

  小儿哭得撕心裂肺。

  仿佛是,直到他的娘亲,被逼无奈跳下了湖泊一样。

  五爷在儿子的哭声里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滚烫地砸下来。

  “阿姝,回来,看看我们的儿子……”

  可他呼唤的人回不来了。

  他寻声而去,一直到了正院。

  他的暮哥儿就在詹淑贤怀中,詹淑贤抱着他,毫无怜惜,只是皱着眉头,“莫要再哭!”

  五爷三步并两步上了前去。

  暮哥儿看见爹爹,抓了小手。

  五爷一把将孩子抱在了自己的怀里。

  詹淑贤一怔,“五爷做什么?韩姨娘已死,该有我来抚养孩子,把暮哥儿过到我名下!”

  庭院里,老夫人、安大伯都在。

  他们方才还在说着密信、俞姝和暮哥儿的事情。

  不知是何人在这个关头送来了密信,原本安大伯可能提前一日到,只是在半路遇险摔伤,耽误了路程。

  而韩姨娘的身份实在太让他们惊诧了。

  更要紧的是,韩姨娘竟然跳崖而死,对岸和谈破裂,招安失败,厮杀起来了!

  他们看到五爷的时候,都吃了一惊。

  安大伯问向五爷,为何在此。

  “和谈失败,招安不成,不是已经打起来了吗?你先别管孩子了,快去指挥兵马!”

  照理定国公此事该指挥朝廷兵马,与反叛的俞军对战才是,怎么会出现在此处?

  可安大伯问了,没有得到五爷的答复。

  他脸上还有未干的血痕,只是看着他们,将孩子放进了身后跟来的杜雾怀中。

  “皇上呢?”

  他目光从安大伯和老夫人身上掠过,最后落在了詹淑贤身上。

  “你知道,对吧?”

  詹淑贤当然知道,从皇上来她便晓得。

  她在五爷的眼神里有一丝惧怕,可想到如今的状况,又很快压了下去。

  “五爷要找皇上?皇上已经走了?”

  “走了……”男人怔了一下。

  詹淑贤说是。

  “招安失败,闹了起来,皇上安危最为要紧,自然回京去了。”

  她站在石阶上,居高临下地看着詹司柏。

  “但是皇上给你留了话。”

  男人抬眼看过去。

  詹淑贤仿着皇帝的金口玉言。

  “朕总以为定国公是朕的第一忠臣,赐天下兵马大权,但世道混乱,还请定国公多思祖辈创业守业之艰辛,三思而后行。”

  话音落地,安大伯和老夫人都肃了脸色。

  这话分明实在敲打定国公,敲打詹氏一族了。

  两人皆向定国公詹五爷看了过去,詹淑贤立于石阶之上,亦垂眸看他。

  可他突然笑了,仰头大笑,对于詹淑贤所传皇帝之言,竟毫无敬畏反省之意。

  詹淑贤蓦然不悦,立时叫住了他。

  “五爷笑什么?!这可是皇帝口谕!你难道还想同那些乱臣贼子一样不敬君主吗?!这可是大罪!”

  “大罪?”五爷笑到不行。

  他神态同往昔再不一样。

  往日里定国公哪怕权倾朝野也从不张扬,规矩深重对己要求严苛,逾越之事从不做半分。

  可如今,皇帝口谕在上,他只是冷声嘲笑,笑个不行。

  而在这时,忽的有人来报。

  “禀报国公爷!俞厉大军全部俘虏了咱们在桥对岸的兵将!就要打过来了!”

  众人皆是一怔。

  此处距离那桥十分近,若是打过来,他们第一个遭殃!

  此次和谈,朝廷来的兵马并不少,俞厉怎么可能打过来?!

  而禀报的人已道,“请求国公爷调兵支援!如若不然,桥难守住!”

  可掌天下兵马的定国公什么都没说。

  众人惊疑。

  可接下来,禀报的人接连不断地赶了过来。

  “禀告国公爷,俞军杀上了铁桥!”

  “禀告国公爷,我军应对不暇,连连颓败!”

  “禀告国公爷,俞军就要跨桥过来了!”

  ……

  他们异口同声。

  “请国公爷亲自坐镇,指挥大军剿灭叛军!”

  院子内外站满了前来报信的人,都等着这位国公爷亲自出马,如往昔一般指挥着他们,将这些叛军一一剿灭。

  可定国公詹司柏一动未动。

  他目光越过人群,向不远处的湖泊间看去。

  他仿佛看到了有人穿着素白的衣衫,站在崖边。

  他在这时,缓缓开了口。

  “不必抵抗了,让俞军打过来吧。”

  话音落地,庭院内外静到了极点。

  男人转身向外走去,他们看向他的背影,听到这位朝廷第一重臣、南征北战立下无数功勋的定国公詹五爷说了一句话。

  “这定国公,我不会再当了。这朝廷,就请俞厉推翻吧。”

  男人在人群里看到了哭到嗓音嘶哑的儿子。

  他看向儿子的小脸,仿佛看到了那个女子。

  喉头哽咽到了极点。

  他学着女子轻拍儿子的样子,将儿子抱在怀里轻轻拍着。

  他不知是在哄着孩子,还在哄着谁。

  “你跟爹爹一起去找娘亲,好不好,她一定在哪里等着我们……一定在……”

  两军交界处炮火连天。

  官兵节节败退。

  男人抱起孩子,离开了这里。

第81章 三年

  招安失败,俞军在虞城王率领下攻破朝廷遍州防线。

  前来招安的朝廷官员尽数被俞军所俘,遍州城内官员逃遁大半。

  而前去招安的老国公被抓,镇守朝廷边界的定国公竟也没能继续领兵作战。

  定国公府传出的消息,道是定国公詹司柏受了伤,无法亲自领兵,暂时只能靠兵部代管天下兵马,待定国公养好伤势,再击退叛军。

  可也有说法,道定国公府的说辞不过是为了稳定大局罢了,定国公詹五爷早已离开国公府,如今去向何处,无人知晓。

  不论如何,朝廷文武两位顶梁柱陡然垮塌,只剩下皇帝指挥着零散的文武百官,同俞军对战。

  往日里,小皇帝万事不操心,全权交给两位肱股之臣,现如今再想找人顶替定国公和老国公,却根本无以为继。

  皇上第一次在朝堂上大发雷霆。

  可雷霆发过,滕是被俞军入侵,仅仅半月的工夫,便被俞厉连吞三城。

  若是再吞下去,可就离着京城不远了。

  皇上怕了,征调多处兵马抵挡俞厉。

  虽然战术不得法,可这些兵马在定国公手下多年,多是精兵良将,这才堪堪挡住俞厉攻打的脚步。

  但朝廷胡乱调兵,打破了定国公多年的部署。

  而定国公迟迟没有出面震慑,各方势力嗅到了味道,无不蠢蠢欲动起来。

  李榭趁机吞下朝廷一城。

  被平不久的襄地,有人趁机从暗处钻出,打着襄王的旗号再次造反。

  连朝廷也蠢蠢欲动……

  卫泽言劝俞厉在此时联手李榭,一起攻打朝廷。

  等朝廷垮塌,再反手制住李榭不迟。

  俞厉听得皱眉,“过河拆桥之事俞某不屑于做,且那李榭心思毒辣,不欲与之为伍!”

  卫泽言在他的固执中揉了额头。

  “现今咱们最大的敌人便是朝廷,这是多好的机会,若能一路攻入皇城,万事休矣!你俞厉可就是开国一帝……”

  这般令人心潮澎湃的话语,俞厉却仿若没有听闻一般。

  恰有人到了门口。

  俞厉根本不理会卫泽言所言,反而打断他的话,叫了外面的人。

  “是不是阿姝找到了?!”

  可惜外面的侍卫来回话。

  “王,王姬尚未找到,只寻到一双鞋子。”

  侍卫将鞋子捧了上来。

  俞厉看着鞋子,悲从中来。

  这么多日子还没找到人,他到底还能找到妹妹吗?

  妹妹还在世间吗?

  他视野模糊,任凭卫泽言又说什么尽快联姻孟氏、稳住秦地局势、收拢天下想要反朝廷的名士,他都听不见了。

  他只是看着那鞋子,想到妹妹为了自己纵身跳崖,就算他反了朝廷,大仇得报,妹妹是不是也回不来了……

  *

  有人也在寻找。

  从遍州,沿着往水往下游寻去,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找着。

  比起俞厉的悲痛,此人几乎不敢去想那种可能。

  他想他只要去找,总能找到他的阿姝……

  可是一日两日过去了,十天半月过去了,男人整个人黑瘦了下来,眸中暗淡无光,鬓角竟在某夜之后,有了丝丝白发。

  穆行州一直跟着他。

  “五爷,歇歇脚吧。”

  这些天他没有一日休息,一直在寻人的路上。

  他将女子的白纱系在手腕上,没有解下一时半刻,一直寻一直呼唤。

  他呼唤着失踪的女子,又仿佛呼唤着走失的自己。

  白日里,不曾停歇半步,只有到了黑夜之中,才勉强离开往水岸边,回到临时宿下的地方,看一看他还在襁褓里便离开母亲的儿子。

  小儿什么都不知道,又仿佛什么都知道,日夜哭泣。

  男人有时甚至不敢去看儿子的脸蛋。

  曾几何时,他的阿姝最喜欢把儿子抱在怀里,轻轻去贴儿子柔嫩的脸。

  可如今呢……

  他仍沿河搜索着。

  对岸起了乱,男人怔怔看了一息。

  如今朝廷和俞厉正面开战,战场之外的各地也并不平和,人心涣散,烟火四起。

  从前男人有多么想平一己之力,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如今他就有多想战乱纷纭。

  只有经过战争的洗礼,鲜血的洗刷,一个腐朽的王朝才能彻底地垮塌,一个崭新的帝国才能重新建立。

  这是历朝历代的道理,可惜他醒悟地太晚。

  五爷看着远处的火光,静默半晌,又继续寻找。

  只是在这个时候,秀淡跑了过来。

  “五爷,不好了,暮哥儿烧起来了!”

  男人一怔,心下一紧,一时顾不得许多,快步向回跑去。

  姚北请了当地的大夫过来,男人赶回来的时候,大夫刚刚帮着小儿开了药。

  五爷看过去,小儿脸色潮红,紧紧闭着眼睛,委屈地一抽一抽。

  五爷的心也抽痛。

  他问大夫,孩子好了么。

  但大夫说不太好。

  “孩子太小,又颠沛流离许多事日,看着是受了风寒,但实则心绪起伏,安定不下,若是再生夜间惊厥,便十分不妙。”

  五爷自从离开遍州之后,便抱着暮哥儿寻找俞姝。

  这一路大人受得了,小孩可受不了。

  他听了大夫的话着急起来,“若是现在定下来不再走动,孩子能好吗?”

  大夫叹气,“若能安定自然是好的,但怕的是孩子夜间惊厥。此处只有小镇,我等行医水平有限,一旦孩子惊厥,未必能救得了。”

  众人皆在,在大夫的话里,都听得心下咯噔。

  可是现在再启程回京,或者再进京寻高明太医,也是晚了。

  况且京城,谁都不想回去了。

  男人看着孩子一筹莫展,只能去附近城中寻医。

  不想就在此时,魏北海夫妻突然来了。

  两人因着魏北海的病,一直寻大夫,眼下正寻到此处。

  他们夫妻一听五爷要寻高明太医,立刻指出了据此不远便有一位太医。

  此人从前在太医院,后不想被拘于朝廷,辞官离开。

  他医术高明,正是五爷所寻之人。

  当下再来不及等待,抱着暮哥儿立刻而去。

  那大夫果真医术高明,连着守了暮哥儿三夜,其间惊厥了一次,也当即被大夫施针按下。

  三日之后,总算无虞了。

  五爷亦三夜未睡,看到儿子终于恢复了正常脸色,才松了口气。

  可大夫也告诉他。

  “万不能再带着孩子颠沛流离了,孩子还需安稳静养。”

  这么多日都没寻到人,谁知道还能不能再找到?

  若是活着,自然有寻到之日,若是没了,急着寻也无用了。

  五爷看着孩子,在小儿的眉眼之间,仿佛看到了冷冷清清的女子的模样。

  他心头疼得厉害,可也只能暂时停了下来。

  至少等她回来,孩子是好好的。

  男人在这位太医所在的城中置了宅院。

  而魏北海夫妻正跟随此太医调养身子,干脆搬来与他们同住,还能帮忙照看暮哥儿。

  那对夫妻喜欢暮哥儿得不得了,恰暮哥儿也喜欢他们,尤其喜欢楚俞姝,每每楚俞姝抱他,便乖巧地倚在楚俞姝怀里,仿佛能嗅到他娘亲的半点气息似得。

  惹得那没有孩子的夫妻两人,心疼得不行。

  他们就在此地住了下来,安定了下来,暮哥儿也渐渐好了起来。

  只是穆行州在这日去了五爷的房中。

  他一脸犹犹豫豫,不知怎么开口。

  五爷瞧了他一眼,便知他心中所想。

  “是不是京城给你来了信?”

  穆行州点了点头。

  京城给他来了许多封信,一直催促他回去。

  可他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扔下五爷?

  只是……

  “大小姐犯了喘症,迟迟不好,我……想回去看看……”

  五爷猜到了。

  他看向穆行州,想说什么又不知怎么说。

  穆行州对詹淑贤的心思并非一日两日,京城不乏有贵女看中穆行州,都被他拒了,等得便是那一人。

  而且在他们离京之前,两人一开始谈婚论嫁,他仍记得当时穆行州每日里,有多开心……

  他想问穆行州一句,彼时皇上为什么来了,又为什么和詹淑贤在一起,穆行州不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但没有实证的事情他没办法说。

  毕竟事到如今,詹淑贤也没有进宫,而且还在定国公府,以他受伤养病为由,主持国公府。

  说起来,詹淑贤才是国公府的嫡系血脉。

  五爷看向穆行州半晌没说话。

  他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他只是提醒他。

  “护好你自己。”

  穆行州连连点头,“五爷放心,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男人在这话里,抬头看了他一眼,缓缓笑了一声。

  “好。”

  两人互道保重。

  五爷将穆行州一路送到门外,看着自己捡回来养大的少年,此刻扬鞭打马离开了。

  但在穆行州离开的第二天,五爷病了,竟然同暮哥儿前些日一样发起烧来。

  男人从小习武练功、熬打身体,为的是守家卫国,所以几乎从不得病。

  但这一病,竟将人烧糊了起来。

  半梦半醒之间,他仿佛看到床边来了人。

  那人穿着素白衣裳,身形纤瘦,一条白丝带覆在眼间。

  她在他床边只站了一下,便转身离去。

  男人怔住了,“阿姝?!”

  她却仿佛没有听见一般,伸出双手,摸索着向外走去。

  可惜她看不见,这般走了几步,突然被脚下绣墩所绊,身形陡然一歪。

  男人心下一提,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想将她抱进怀里,唯恐她摔倒在地。

  可他这般着急奔上前,可张开手臂抱过去,却只是扑了个空。

  男人在高烧中,撞到了架子上。

  他在疼痛中清醒了过来。

  眼前什么都没有,没有素白衣衫,没有绣墩,也没有女子。

  只有一条覆眼的白纱,被他时时刻刻系在手腕上。

  白纱松散开来,两根系带在他腕间晃动。

  他眼眶滚烫到无以复加,将白纱取下,学着她平日里的样子,覆在了自己眼上。

  白纱覆眼的一瞬,被泪水浸湿开来。

  男人喉头哽咽,在高烧之中,嗓音发哑地反复呼唤着。

  “阿姝,你在哪……告诉我,好不好……求你,不要再惩罚我……”

  可惜空荡昏暗的房中,无人回应。

  *

  战事连绵,战火四起,但在避世的山间,仍旧存留一丝安详。

  山间,初雪过后,天朗气清。

  万里晴空只有两三游云,优哉游哉地飘荡。

  人人穿了大厚衣棉衣出门干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