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殊音没想到这里还有如此多复杂内情。

“她乃是沈家女,为何要帮着外人,害我们自家人。”沈殊音实在想不明白。

沈绛低声说:“大姐姐,父亲入狱之后,人心昭昭,有多少人看我们笑话,又有多少人等着落井下石。她为求自保,对我们下手,早已经不再是沈家人了。”

沈殊音微叹一口气:“我虽与她在侯府长大,可是对我来说,她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你。”

两人说话间,韩姨娘已到了花厅。

于是她们前往花厅,与韩姨娘见面。

姐妹两人刚出现在门口,坐在的韩姨娘抬头看过去,便立即站了起来,上前几步,凄楚道:“大小姐。”

不得不说,韩姨娘虽早已经年过三旬,却依旧身姿绰约。

她与沈芙绫长相极为相似,皆是杏眼菱口。

韩姨娘看向另一边的少女,虽从未见过,她却脱口道:“这位便是三小姐了。”

“韩姨娘,不知道你深夜造访,所为何事?”沈殊音冷淡问道。

韩氏焦急问道:“大姑娘既平安归来,芙绫呢?

沈殊音抿嘴:“怎么,沈芙绫还未回来呢?”

“大姑娘这是何意,闻莺回来说,二姑娘与大姑娘一道被绑架,我心急如焚,带了银子过来。谁知却来迟一步,三姑娘已经离开了。如今大姑娘与三姑娘一道回来,为何只不见二姑娘?”

韩姨娘左右看了一眼,不见沈芙绫,心下焦急。

沈殊音:“我与沈芙绫见面之后,就被人迷昏,随后被带走。至于劫持到船上之后,我醒来就一直没有见过她,我劝韩姨娘要找人,还是先回去等着。说不定过些时辰,她自个便能回来了。”

“大姑娘,你们没把芙绫救回来?”韩姨娘唇瓣颤抖。

她一双眼眸里迅速蓄满眼泪,随意要落下:“你们为何要这般,即便芙绫跟大姑娘不是同母所生,可她到底也是沈家的姑娘,你们怎么能这般见死不救。”

“见死不救?”沈殊音似乎有些莫名。

她道:“若不是因为沈芙绫,我何至于被人绑架,我上船之后,便再未见过她。所以她去了何处,我一概不知。”

韩姨娘不敢置信的望着她们。

可是她知沈殊音的性子,并非是胡言乱语之人,她说没见过,只怕是真的见着。

“芙绫去哪儿了?”韩姨娘低泣道。

沈绛在这时候开口说:“那就报官府好了,那艘船是城内丝绸铺子王家的货船,目的地是扬州。我倒要看看,她究竟是被绑架了,还是与绑匪蛇鼠一窝。”

韩姨娘立即摇头:“不行,不行。二姑娘还是个未出阁的姑娘,要是被人知道,她被劫走了,名声就彻底毁了。”

“所以我大姐姐的名声就可以毁?”沈绛怒道。

韩姨娘望向沈绛,嘴唇微启,轻声说:“三姑娘,你为何要血口喷人。你口口声声说,是二姑娘与人谋划,将大姑娘绑走的。你就说说,她为何要这么做,她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她绑走大姐姐,是因为想要将我引出城,她要杀的是我。”

韩姨娘像是被这句话吓到,半晌,才回过神,摇头:“你胡说,她与你是姐妹,我知道你们两人看不上她是个庶出的身份。可是她也是姓沈,她为何要害你。”

“因为四皇子。”

沈绛这句话落下,整个花厅陷入死寂。

韩姨娘脸上竭力摆出镇定的表情,可是眼神中开始闪躲,她说:“三姑娘,你不能这般侮辱她的名节,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怎么会与四皇子有关呢。”

“你说这样的话,还不够心虚吗?”沈绛面无表情望着她。

她低声说:“我所坐的船只,中途被火药炸毁。火药这样的东西,朝廷管控最是严格,谁要是私底下制造火药,等同谋反。你若是不信,这件事与沈芙绫有关。明日我就去京兆府报官,我倒要看看这火药究竟是何而来。”

韩姨娘浑身都在颤抖。

沈芙绫与四皇子之事,她这个当娘的,其实是知晓的。

原本长平侯府未被抄家时,沈芙绫偶尔出门,也是韩姨娘替她打的掩护。

无非就是她也想要自个的女儿,嫁入高门。

这天底下还有什么,比天家这个门户更高的,能成为皇子正妃,是多少世家女子争破头抢破头的。

况且四皇子还早早的被封为魏王,如果真的能嫁进去,一进门就是王妃。

比沈殊音这个未来国公夫人,还要高上一头。

母女两人恨不得牢牢抓住魏王,只是她们谁也没想到,魏王居然跟仰天关之败有关。

出事之后,韩氏也劝说过沈芙绫,好在谁都不知她与魏王的私情,不如就此了断。

魏王下半辈子只怕不是圈禁,就是流放,这时候再嫁进去,无疑是跳进火坑。

她以为沈芙绫听进了自己的劝说。

“三小姐,此事真的与芙绫无关,她不过是个小姑娘,能有多大本事。这又是绑架,又是火药炸船,怎么会是她所为。如今你们都回来,她却毫无踪影,只怕已遭了歹人的毒手。”韩氏勉强说完,捂着脸颊,低声哭了起来。

沈绛不为所动:“那就请您回去等着吧,她早晚会回来的。”

韩氏却似乎打定主意:“大小姐,您是沈家的大姑娘,如今侯爷在狱中,这家中你是主心骨。二姑娘跟你一起被绑架了,现在她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你不能这么撒手不管。”

呵,这还赖上她们了。

沈绛差点被对方逗笑了。

她自小长在衢州,从未与韩氏还有沈芙绫这对母女接触过。

之前与沈芙绫虽然因为朱颜阁的生意,隔空斗法,两人却也不曾面对面撕破脸。

如今韩氏反倒是上门,让她们还人。

沈绛高呵一声:“卓定。”

“三小姐。”守在门外的卓定,应了一声。

沈绛看着韩姨娘,冷冷道:“韩姨娘不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你带她去京兆府报官吧,顺便去外面张贴一下寻人榜,这样找起人来,更快些。”

“不可,不可。”韩姨娘被吓得连连摆手。

她一脸泪水,楚楚可怜望向沈殊音:“此事千万不能张扬,要不然二姑娘的名声就毁了,她日后还怎么嫁人。”

“那你就赶紧离开这里,不要再惹怒我们。”

沈绛冷漠望着她。

韩姨娘这才发现,虽然沈殊音是长姐,可如今真正做主的,反而是这位油盐不进的三小姐。

于是她小声说:“芙绫不管怎么说,都是沈家的二姑娘。她的名声若是坏了,岂不也是连累三小姐。”

沈绛手指轻拈自己的长发,她摸了摸柔软的发梢,不在意道:“都是自家姐妹,她不见了,我们肯定也着急。贴榜报官,才是找人最快的法子。至于我的名声,被连累就连累了吧。比起二小姐的命,我的名声算什么呢。”

“卓定,还不快带着姨娘去报官。”

韩姨娘目瞪口呆。

她不由想起先前听闻的那件事,她听说沈绛去昌安伯府退了婚,甚至还坑了人家三千两。

现在全京城的世家贵族,谁人不知,他们沈家,出了混世魔王般的女子。

韩姨娘这才发现,自己先前那位威胁也好,哀求也好,对她皆不管。

她不在乎自己的名声,韩姨娘连她让投鼠忌器,都做不到。

偏偏她却怕坏了沈芙绫的名声。

于是她再不敢在此纠缠,头也不回,便离开了。

她走后,沈殊音无奈说道:“你的名声才是最要紧的,何必要与沈芙绫破罐子破摔。”

“我才不怕呢,反正三公子又不会相信那些谣言。”沈绛轻撩自己的青丝。

沈殊音这才明白她的底气在何处。

“我看你,便是吃定了三公子。”

第83章

奉昭殿。

皇帝正歪躺在榻上看折子, 身侧坐着的新晋妃嫔,正小心翼翼替他捏腿,就见彭福海一路轻手轻脚进来:“陛下, 世子殿下来了。”

“程婴?”永隆帝有些诧异。

他要坐起身,一旁的年幼小妃嫔, 很有眼力见过来,将他轻轻扶起。

永隆帝望着小妃嫔年幼的脸庞,伸手轻捏了一把,低声道:“你先去歇息会儿吧。”

“是, 陛下。” 小妃嫔羞涩一笑,扭身离开。

永隆帝的目光望着小妃嫔的背影,眼神中露出一种奇妙的向往, 作为一个强势的帝王, 他同样是个强势的男人。

但是再强势的人, 都抵挡不住的岁月无情。

尤其是一个帝王,在面对着整个朝堂, 年轻时的杀伐决断, 掌握一切。

与如今年华渐逝后的力不从心,成了最不堪的对比。

特别是面对年轻少壮的太子, 永隆帝心中竟生出了无限的嫉妒。

待小妃嫔退下后,皇帝坐在榻上, “让程婴进来吧。”

谢珣一身华贵蓝色织锦长袍, 腰系玉带, 整个人挺拔而又修长, 衬得走在他前面的彭福海, 格外矮小。

“微臣谢珣, 参见陛下。”

谢珣长袍下摆掀起, 毕恭毕敬行礼。

皇帝听着他自称微臣,并未觉得奇怪,反而抬手示意道:“好了,起身吧。这里只有咱们两人,你何必跟皇伯父这般客气。”

“给程婴赐座。”转头,永隆帝又吩咐彭福海。

谢珣坐下之后,就听永隆帝看着他,笑着问道:“我听你父王说,你这些日子在京兆府办了不少案子,百姓交口称赞,都说京兆府来了一位神判官。”

“不过都是些小案子,微臣担不得这样的盛名。”

永隆帝意味深长看着他,问道:“说吧,这么晚还进宫,可是有什么事情?”

“微臣要一事要禀明皇上,还请皇上定夺。”

他从椅子上站起来,跪在地上,郑重说道。

永隆帝瞧着他这幅模样,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他沉声道:“有何事,你直说便是,皇伯父定会为你做主的。”

“微臣所禀之事,并非事关已身,而是事关千千万万失去家园,如今依旧不知所踪的灾民。”

永隆帝沉默望着他。

谢珣从怀中掏出那个染满血迹的布包,灰褐色的陈血,将布包染的格外狰狞。

“呈上来。”

永隆帝一声令下,随侍的彭福海弓着腰身上前,拿走谢珣手中的布包。

彭福海将布包小心翼翼打开,这是要呈给皇上看的东西,本就该小心对待。不过打开之后,他发现里面并无什么特别的东西,看起来只是一些书信。

于是他将东西,递给皇帝。

永隆帝打开,才发现这并非书信,而是一封状纸。

他一行行看下去,脸色是越看越差,双手捏着状纸的边缘,险些要捏碎,只听他目光森然的将整封状纸都看完,竟是当场说不出话。

永隆帝沉默许久,终于咬牙道:“程婴,这状纸你是从何处得来的?”

谢珣在来之前,便已想好了说法,他不紧不慢道:“回皇上,前几日京中发生一件事,沈作明的嫡长女沈殊音被人绑架。我身为京兆府推官,便与沈大姑娘的亲妹妹沈绛,一同出城救人。后来我们的船只在江上被人偷袭,我与沈姑娘流落至一小村庄。也就是在那个小村庄外,遇到了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被几人追杀。我们救下此人后,他便将一直藏在怀中的此物交予我们。”

“他说一路上的驿站皆被封锁,他们八士子上京告御状,一路被追杀。”

咣一声巨响,皇上抬手,打翻身旁案桌上摆件。

永隆帝震怒道:“内阁六部,朝堂上下,多少双眼睛,难不成都是瞎了不成?这样的事情,他们怎么敢隐瞒,他们怎敢如此胆大包天。”

彭福海被吓得,呲溜一下,就跪在了地上。

他在皇上跟前伺候这么多年,看眼色最懂,这次也是知道,皇上是真气急了。

“去岁水灾之后,朝廷颁发了这样多的赈灾款,朕派了钦差下江南,回来都怎么与我汇报的,灾情被及时控制,灾民被妥善安置。”

他说完,竟是又坐在原地,沉默许久。

直到永隆帝发出一声短促的呵笑,声音阴沉至极:“朕这个皇帝,高坐明堂,却对自己的江山和百姓,竟是一无所知。”

“就连进京告御状的,都能被杀死在途中。”

这幕后之人,当真是嚣张。

“皇上息怒,去岁江南水灾一发生,皇上便立即命令朝堂上下,妥善处置水患之灾。朝廷也拨下款项,如今却出了这样的事情。可见是江南之地,有人上下沆瀣一气,想要只手遮天,蒙蔽圣听。”

彭福海跪在旁边,在心底给谢珣,竖起了大拇指。

往日瞧着世子殿下寡言少语,没想到竟如此会说话。

可不就是这样,皇上是有仁政爱民之心,如今出了这种事情,那都是底下的人为非作歹,同流合污。

永隆帝将状纸放在案桌上,手掌压在上面,突然问道:“程婴,在你看来,这件事到底是真还是假,是书生夸大其实,还是江南官场确实有藏污纳垢之嫌。”

皇帝发了一通火气,又转头来问谢珣,此事是真还是假。

谢珣心底冷漠。

在他看来,如今大晋官场沉珂弊端,非一日之寒。

自从皇帝任由其他皇子发展势力,与太子分庭抗礼,这朝野上下党争不断,就带来一系列问题。

前有仰天关之败,如今扬州出了流民之事,岂是一两人便可只手遮天。

只怕是整个扬州官场,都找不出一个干净人。

扬州出事要想瞒过两江总督,何等之难,可见整个江南底下,早已经是脏水横流。

谢珣恭敬道:“回皇上,微臣以为此事应该确有其事,毕竟此书生当时已身受重伤,濒临垂死。一个将死之人,何必要撒这样的谎。”

永隆帝也点头,一个人用自己的性命,去撒一个不存在的谎言,是何等荒谬。

谢珣却趁机,再次开口说:“不过此事也正如皇上所担心的那样,不能只因为一个书生临死前的几句话,还有这么一封状纸和所谓的证据,都断定江南诸多官员的生死。所以微臣奏请皇上,请皇上允许微臣前往江南,查明此事真假。”

“若此事为真,臣一定竭尽所能,寻求失踪流民下落。若此事乃是虚构,微臣也定当会查出构陷之人。”

“你想前往江南,查这个案子?”永隆帝有些诧异。

谢珣一直不曾涉及朝政,就算这大半年来,都在京兆府任职,也不过是个七品推官。

对皇帝而言,这全然就是在胡闹。

郢王爷宠儿子宠个没法子,怕他再生出家的心,居然非要让他体察民间疾苦。

皇帝没想到的是,难不成他那个一向剑走偏锋的弟弟,这次居然真的走对了?

谢珣:“那书生临死前,曾恳请微臣,一定要将此状纸带到京城,想办法呈到皇上御前。可见他一片赤诚之心,流民之事,本与他无关。可他却因心中大义,毅然决然踏上一条前途艰险之路,我想他在赴京之前,也明白自己一路上必会被阻止。”

“可他却没有丝毫退却,就是为这书生这份赤诚之心,微臣也想尽些绵薄之力。”

永隆帝听完他说的话,又是许久沉默。

直到他轻声道:“程婴到底还是成熟了,先前你一心要出家时,朕心底说不失望是假的。如今你能明白身为皇室之人的责任,可见这大半年在京兆府的历练,确实让你改变甚多。”

谢珣俯首,说道:“微臣愧对圣恩,愧对父母之恩。”

“你既有此意,那朕便派你,微服出巡江南。”

谢珣并未意外,皇上所说的微服之事。

若真的像状纸上所说那样,江南官官相护,清明者被排挤,清洗,只怕连巡查江南的监察御史,都出了些问题。

要是大摇大摆的巡视江南,定然是无功而返。

倒不如悄无声息的混入其中,白龙鱼服,暗中查探。

“你若是巡按江南,京兆尹七品推官的身份便不合适了,如今朕授你都察院佥都御史一职。”

谢珣垂首,朗声道:“微臣未力寸功,如何能胜任如此重要一职。”

永隆帝却笑道:“朕知你素来有心性,要不然也不会在京兆府推官一职,干上这么大半年。佥都御史一职是为了方便你在江南行事,朕会下一道手谕予你,在危机时刻,你可凭此手谕脱困。”

“谢皇上,微臣定当竭力。”

永隆帝沉声道:“也别忙着谢恩,因着此番你前往江南,乃是暗中巡查,所以朕封你佥都御史之事,只能等着你回京,才能向朝臣公布。”

“皇上圣心,微臣铭记。”

此刻依旧埋头跪着的彭福海,原本心底还在感慨,王世子就是王世子,身份尊贵,不同旁人。

有些人想要爬上正四品朝臣的位置,只怕是得费九牛二虎之力。

世子殿下倒好,皇上随口就给封了一个实缺,都察院佥都御史,这可是手握实权的正四品大员。

可等皇上说完之后,彭福海这才发现,这可真不是个好差事。

皇上这是让世子殿下拿命,去搏这么一个官职呢。

啧啧。

这圣人的用心,还真是叫人捉摸不透。

彭福海余光微撇,瞧见了谢珣的衣袍轻晃,随后慢慢退出眼帘。

他不由奇怪道,皇上是拿着大棒吊着殿下,这位殿下明明身份这般尊贵,他为何要非要接下这样的差事。

此时谢珣谢恩之后,慢慢退出了奉昭殿。

他走在殿外,冷月高挂,清辉遍洒,将整个皇宫都笼在一片冷银色之中。

皇帝为何同意他的请求,当真是被他的一番话打动吗?

当然不是。

四皇子被弹劾之后,原本处于微妙平衡的三角之势,彻底被打破。

太子和端王两方的势力,在朝中不断扩张,谁也不退让。

所以皇上需要扶持一个新的人选,让这个人来抑制太子和端王。五皇子和六皇子的母族身份低微。

而且皇子可是有登顶大宝的可能性。

至于他这个王世子,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有着天然的劣势。

他最大的优势便是,他是亲王世子,不涉及皇位之争。

可他天然的劣势便是,一旦他掌握真正权利,便会引得旁人的猜忌和疑心。而万一他真得有不轨之心,便是人人得而诛之。

永隆帝并不怕谢珣拥有权势,相反,权势在他身上是枷锁。

老皇帝想要将他扶持起来,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谢珣明知他的用意,却偏要向虎山行,只因他想要拥有权势,打破所有阻挡在他与沈绛之间的藩篱。

第84章

大理寺派人来通传, 沈家人可以前去看望沈作明。

喜得沈殊音恨不得连夜准备,就这样她还是熬了沈作明最爱喝的野菌汤,菌菇这样的东西,多长在西南, 漠北少见。

沈作明每次回京城, 才能痛快喝上一碗。

他还曾经笑言, 就是为了这一口野菌汤, 也该求着皇上让他去驻守西南。

只可惜,他一生镇守漠北,不曾离开半步,直到此次战败被夺爵下狱。

沈殊音忙着探监的东西,沈作明被关了大半年,不知身体怎么样了, 还得带点药。还有衣裳,之前她就想托人送件干净舒服的衣裳,结果天牢的人,都不敢收。

沈作明是皇上亲自下令关押的要犯, 谁都不知道他未来命运如何。

在对待他的问题上,天牢是不敢过分为难, 但也不敢特别照顾。

好在这次是皇上亲开圣口, 允许沈家人入天牢探监。

沈殊音这边忙的热火朝天,沈绛却什么都没做,好像她对这次探监, 并不太在意。

以至于连沈殊音忙碌完, 都发现她的不对劲。

“怎么了, 灼灼, 要见到爹爹了, ”沈殊音望着她的脸色,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低声问:“这么无精打采的。”

沈殊音确实有些奇怪,按理说,最该激动的便是沈绛吧。

这么久以来,一直是她不放弃,拼劲一切去为爹爹找到真相。

沈绛坐在石凳上,她没事就喜欢坐在这里,看头顶星光。只是在京城这个四方小院里,连天空都被分割的有棱有角。

她低头笑了下,轻声说:“只是不知道见到爹爹,该说些什么。”

大姐姐大概有很多话,可以与爹爹说吧。

虽然沈作明长年镇守边关,可是每年他都会回京述职,总会在京里住上一段时间。

不像是她,长这么大,见过沈作明的次数。

明日见面该说些什么,竟有些惶然。

沈殊音低声问:“你是不是还在怨爹娘,将你养在衢州?”

不止是沈绛,就连沈殊音都对爹娘的这个决定,都无法理解。

当年阿娘生病后,带着她回去衢州休养,沈殊音还记得她在老宅中,第一次看见沈绛,那么白白嫩嫩的小女娃,望向她们,充满了好奇。

她甚至还客气问道,她们来找谁。

哪怕后来沈绛知道她们是娘亲和姐姐,待她们也不如她的先生亲近。

或许对于她来说,五岁就陪伴在身边的先生,才是她真正的亲人。

沈绛听着姐姐的话,却不知该如何回应。

爹娘因一个所谓大师的批语,便将她养在乡野间,哪怕是为了她好,这也是她曾经无法接受的事情。

越是长大之后,才会越发觉得这个决定的荒谬。

这样的决定,让她与父母亲人隔绝,身边最亲近的人,是一直教导她的先生。

在她心中,沈作明是众人敬仰的英雄,是一个遥远的不可及的人。

反而先生对她来说,更像是父亲般。

沈绛不想让沈殊音为难,宽慰道:“大姐姐快些进去歇息吧,天气日渐寒凉,这么晚了,还是不要在此受凉。”

“你才是呢,没事就爱坐在此处。”沈殊音嗲怪道。

沈绛抿嘴一笑,挽着她的手臂:“我只是在想,天空这么大,这世间到底该有多大。”

沈殊音一怔。

许久,她低声说:“你想要做什么?”

沈殊音立即想到一件事,她抓住沈绛的手臂,低声说:“我知你心中素来有大义,又是好打抱不平的性子。可是那日你也瞧见了,那个书生被那么多人追杀,你若是牵扯其中,下一个被追杀的人,只怕就是你。”

“如今三公子将此事,上报给朝廷,朝堂之上那么多官员,皇上自然也会派人查清楚。”

“你答应我,不要再轻易涉险。”

沈殊音一想到沈绛不顾一切,去敲登闻鼓,至今想起,仍然后怕不已。

她不求沈绛如何富贵尊荣,唯盼着她能一生平安。

方才能不辜负阿娘临终前的托付。

一向听她的话沈绛,这次却没一口答应。

这两日书生陈平临终前的模样,时常浮现在她眼前,以至深夜辗转,无法入睡。

陈平一心想要为那些无辜的流民,求一个正道、公允,可这世间,真的有天理正义吗?即便在朝堂之上,最多的也都是相互制衡。

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短短八个字,却是何等之难,帝王尚且做不到,她一个连朝堂都不能登的女子,便能吗?

沈绛并非看低自己。

而是朝堂纷争,她在仰天关一案中,侥幸活下性命,全身而退,已是万幸。

如今她真要再入那泥潭之中,将自己越陷越深吗?

江南流民案的背后,她光是听了个大概,便已觉得后面,只怕有滔天阴谋。

三公子就是因为这样,才会把证据从她手中要走,由他上禀朝廷,让皇上派人去彻查此案。他也不想让她,牵扯到其中吧。

光是想想,沈绛便觉得一股惆怅,自心头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