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台》作者:沉筱之

  青云台沉筱之

  “我陷在洗襟台下,血都快流尽了,心中想的却是,那个小姑娘,可千万不要来啊。若是……她当真来了,我也只管和人说,我见过她,她已经死了。”

  内容标签: 欢喜冤家 天作之合

  搜索关键字:主角:温青唯(小野) ┃ 配角:江辞舟

  一句话简介:楼台塌,以筑楼台。

  立意:楼台塌,以筑楼台。

  作品简评

  昭化十二年,为纪念士子死谏投江,朝廷修筑洗襟台。楼台建成之日坍塌,总督工之女温青唯沦为重犯,亡命天涯。五年后,青唯为救工匠薛长兴,入京劫狱,受其激励,决意查明楼台坍塌真相。她在机缘巧合下,与年少时有过一面之缘的江辞舟结为假夫妻,携手在荆棘之中拨云见日。

  本文行文流畅,布局缜密,情节扑朔迷离,故事引人入胜。通过层层挖掘洗襟台修筑真相,人物信念的建立与坍塌,揭开无垢之下的尘埃。

第1章

  雷声隆隆,雨如瓢泼。

  京城近郊的山间,一列官兵在这雨夜里纵马而过。

  忽然间,身侧的山林里,仿佛惊鸟振翅,传来一丝轻微的动静。

  “吁——”

  为首的官差勒停了马,一双如鹰隼的目撇向林间,“去看看。”

  “是。”

  整顿有素的兵卫点起火把,很快在山间分散开。

  那是裹了油毡布的火把,雨侵不灭,所照之地亮如白昼,借着火色望去,甚至能瞧见这些官兵衣摆上绣着的雄鹰暗纹,他们身形快如飞梭,如一张网一般在这山野间无声铺开,要叫藏匿山中的鸟兽蛇虫通通无处遁形。

  崔芝芸躲在矮洞里,见了这副情形,不禁发起抖来,她努力掩紧自己的唇,抑制着不要呜咽出声——适才青唯离开时,提醒过她绝不可轻举妄动的。

  可是,只要是稍有点见识的人,便可知这一支在山间搜寻的官兵,并不是寻常的官府衙役,而是只听命于帝王的天子近卫,玄鹰司。

  这已是嘉宁三年的初秋了,自新帝继位,已许久不曾动用这支臭名昭著的近卫,今日忽然出现在京郊,不知是生了什么大案。

  少倾,矮洞外传来细微的脚步声。

  崔芝芸抬眼望去,洞前枝蔓被轻轻一撩,一个身覆斗篷的女子闪身进来。

  她的兜帽压得很低,遮住大半张脸,打眼望去,只能瞧见她苍白的下颌。

  “青唯。”崔芝芸一下握住她的手,“我们、我们为何竟惊动了玄鹰司?”

  “可能是我适才探路时惊扰了他们。”

  “那我们……还能逃吗?”

  青唯摇了摇头:“逃不了,他们耳力十分敏锐,恐怕早已察觉出此处矮洞的蹊跷。”

  眼下不搜,只不过是担心有漏网之鱼,想先行把整座山锁入他们的大网之中。

  “那怎么办?”崔芝芸脸色一白,颓然跌坐在地,“难道只剩死路一条了?”

  她望向矮洞外,细如断线的雨丝。这雨丝好像蛛网,要把她们困死在这昏洞之中,又好像刻漏,一滴一滴催命夺魂。

  崔芝芸想不明白,为何一夕之间,自己竟会从一个千金小姐,变成了一名杀人凶犯。

  她出生陵川,父亲是当地一名富商,后来经一名高官指点,迁居到岳州做生意,端的是官路商路两厢亨通。

  她从小锦衣玉食长大,平生至今,除了姻缘,可说是没有半点坎坷。

  她的姻缘是自幼定下的,亲家姓江,是京里的人,因为两地相隔,渐渐断了来往。本以为这段姻缘也将不了了之,去岁入冬,对方忽然来了一封信,听闻还是她那位未婚夫婿亲自执笔,称是聘礼已备好,只等迎娶崔芝芸为妻。

  彼时崔父拿了这封信,嗟叹再三。

  他知道芝芸早已有了真正相许之人,对她道:“你若实在不想嫁,为父寻个由头,写信帮你回绝了就是。”

  信还没写成,家里就出事了。

  官府连夜来了人,带走了父亲与一家老小,连原因都不曾交代。后来,崔芝芸也是从邻里街坊的口中听来了些细枝末节。

  “听说是你父亲早年经商时犯下的旧案,案情不得了哩。”

  “拿走你父亲的,不是知府老爷,是京里来的大官!”

  还有人阴阳怪气,“怎么一家子都要受审,唯独你跟你那个小姊妹平安无恙呢?”

  那人语气嘲弄,言下之意,不过是猜测她仗着美貌,行了些不可告人的腌臜事。

  一家人受牵连是事实,亲人被关在大牢中日夜受审也是事实,甚至连从小照顾她的乳娘也被捉了去。

  崔芝芸尚记得那些官差上门时,父亲指着她,哀求那位京里来的紫袍大人:“草民子息单薄,平生只得这么一个独女,求大人饶她一命。小女、小女早已许了京城江家,有来信为证!”

  待紫袍大人验过信,父亲又指着青唯道:“她是我长兄之女,寄养在我膝下,她什么都不知道,大人尽可以去查。”

  父亲被拖走时,连声“冤枉”都没喊,只恳求青唯道:“你一定要把芝芸平安送到京城。”

  青唯只长芝芸一岁,就算幼时漂泊在外,会些三脚猫的功夫,也不过是弱流之辈,此去京城,山一重水一重,崔芝芸不知道,父亲为何要把这样险难的任务交给她,后来才明白,大概周遭亲邻里,已无人可堪托付了吧。

  昔日父亲的亲朋好友怕受牵连,皆是对她闭门闭户,稍稍好心一些的,便多说一句:“反正袁大公子喜欢你,你又何必矜持?”

  也有人自以为忠言逆耳,“此去京城,迢迢数百里,你们两个女子如何上路?再说了,你京中的那位未婚夫婿臭名昭著,你若嫁了他,何尝不是从泥潭一个出来,又摔进另一个泥潭?还不如跟了袁大公子。”

  “便是你在京城还有亲人又怎么样呢?你父亲犯下大罪,那些亲人未必会收留你。”

  “听说袁公子请了媒人,要为你与他说亲了,你跟了他,也算有个着落,你就算不为了自己着想,也该为了你那个小姊妹着想,她生来命苦,你跟了袁公子,她日后好歹有个遮风避雨的屋檐。”

  这些“肺腑之言”崔芝芸一句一句地听了,可是半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是,她那个未婚夫婿臭名昭著,可那袁文光便是好人么?

  那才是实实在在恶霸,欺男霸女,恶贯满盈!

  父亲出事以后,若不是官府的衙差还常在崔宅外巡视,只怕袁文光早就带着人闯入家中了。

  崔芝芸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上京。

  不是为嫁人,而是为了父亲,就算无法平冤,起码要知道父亲是因何获罪。在岳州问不明父亲的案情,那么就去京城问。

  -

  两个女子趁着夜色上了路,一路为甩开袁文光的尾随,时停时走,时掩时藏。

  到了京城近郊的驿馆,青唯跟驿官借了马,去附近的集市上采买用度。

  她们本以为已彻底甩开了袁文光,谁知正是青唯离开的这大半日,袁文光也到了驿站歇脚。

  他跟了一路,最后居然跟丢了美人,狼狈之余,跟驿官要了烈酒大肆狂饮。正喝得酩酊,与井边打水的美人不期而遇。

  青唯不在身边,崔芝芸看到袁文光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逃。

  这是郊外,附近只有无尽的荒烟蔓草。她仓皇之中不辨方向,只记得四周的草越来越深,越来越密。

  而袁大公子似乎很满意这场追逃,寻而不得的狼狈一扫而空,他像一只猛兽,充满玩味地看着自己的猎物在逃命中脱力,他盼着她挣扎,最好是在他身下挣扎,这样拆吃入腹时才有意趣。

  他吩咐跟来的小厮:“你们在这里等着。”然后一步一步逼近自己的猎物。

  崔芝芸也不记得自己逃了多久,只记得他满口的酒气混杂着旁边水荡子的青苔味直令人作呕,他喘着粗气,俯在她的耳边对她说:“美人儿,从未有一个姑娘如你这般,让我日思夜想。”

  “美人儿,我从第一眼见到你,就开始肖想你了,这么多年了,咱们也算有情人终成眷属。”

  “芸芸,别逃了,你父亲犯下的是重案,他回不来了,从今往后,爷就是你的家。”

  她仰起头,看着天幕低垂的云。

  裂帛之音仿佛在她心上撕开一道口子,将她与过去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刀斩断,一下子,这些日子压抑着的不甘、委屈、愤懑,通通涌到心头,化作蓬勃的怒火。

  什么父亲回不来了?不是他塞银子给官府,让父亲再也不要回来的么?若不是他,自己来京的这一路,也不会如此坎坷!

  怨怒之下,崔芝芸竟奇异地冷静下来,她悄悄地抽回挣扎的手,摸到了一柄藏在后腰的匕首。

  每次青唯离开,都会将这柄匕首留给她。

  她再三叮嘱她:“若非遇到难得过不去的情况,这匕首等闲不出鞘。”

  还有什么情况比能眼下更难呢?

  崔芝芸悄然取下匕首,撬开匕鞘,在袁文光最不设防的一刻,对准他的腹部狠狠一刺。

  出乎意料地,她竟没遇上多大阻力,那匕首如入无人之境,在袁文光反应过来前,已整身没入他的腹中。

  崔芝芸愣住了。

  她是个从小养在深闺的女子,手无缚鸡之力,能手持匕首轻易伤人,多半还是这匕首之功。

  这匕首,削铁斩金,匕刃之锋利恐怕世间难寻。

  袁文光腹部溅出的血沾了崔芝芸满身,惊骇之间,她竟记得扯下荒草去堵袁文光的口,以防他叫喊出声,引来远处的小厮。

  随后她便没命地逃,她也不知道自己要逃到哪里去,险些被凌辱的后怕与杀人的惧骇在她心中交织成一团乱麻,她在荒草地里仓惶而行,直到彻底脱力,昏死过去。

  崔芝芸是被人唤醒的。

  幸好,率先找到她的不是小厮,不是官兵,而是青唯。

  她睁开眼,入目的便是那一袭熟悉的黑衣斗篷,与遮住半张脸的兜帽。

  崔芝芸一瞬间泪眼婆娑,她惶然道:“青唯,我好像……杀人了,我杀了袁大公子。”

  青唯看到她这一身的血,早已明白了一切,她道:“芝芸,你且记住,你没有杀人,今日我们一直在一起,没有分开过,你也从没有见过袁文光,明白吗?”

  崔芝芸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她看着青唯。

  她总穿着宽大的黑衣斗篷,斗篷下的身躯却纤瘦单薄,这份掩藏在黑衣下的单薄,如今就是她全部的主心骨。

  崔芝芸一下子扑入青唯怀中,泪如雨下,“阿姐,你怎么才回来——”

  她们这一路行来都带着帷帽,驿官、车夫、店家,未必就看清了她们的真容,加之为了甩开袁文光,她们并未全走官道,沿途遇到的人,未必就能知悉她们的行踪,因此,哪怕事后袁家的小厮告到官府,只要她二人咬定一直在一起,从未见过什么袁大公子,双方各执一词,官府就难以断案。

  没有人看到她杀人。

  不,她要相信,她从没有杀人。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她们本想暂避风头,从山间绕回到官道,做出正上京的样子,没成想才一日过去,就惊动了玄鹰司。

  ……

  矮洞外搜查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大概是玄鹰司封锁了整座山,往她们这里来了。

  崔芝芸浑身都在发颤。

  青唯借着枝蔓的间隙朝外一看,火把的光已蔓延到三丈之内。

  “不能再躲了。”她捉住崔芝芸的手腕,“我们先出去。”

  “不、不……”崔芝芸惊骇交加,反握住她的手,“出去了,就没命了。”

  雨还在下,轰隆一声惊雷炸响,崔芝芸巨骇之下,话语哆哆嗦嗦地从齿间逸出来,“定是、定是那驿官、车夫,记住了我们的身形,报了官。这些玄鹰卫,定是来抓我们的。破绽太多了,青唯,我们瞒不住的。出去了,我只会是死路一条……”

  青唯道:“才一日过去,就算是玄鹰司,未必能查得这么快。再说袁文光不过中了一刀,人未必就死了。”

  “未必……死了?”崔芝芸愣愣地看着青唯。

  她还是害怕,未必死了,也未必活着,他被堵了嘴,遗留在这荒郊野外,等被找到,或许血都流干了。

  青唯的嘴角动了动,却没有多说,因为洞外的脚步声已近在耳畔。

  洞前枝蔓一下被撩起,火光霎时蔓延进整个矮洞。

  “什么人?出来!”

第2章

  雨砸在官道上噼啪作响,一名伍长将青唯与崔芝芸带到官道上。

  卫玦高坐于马上,淡淡扫了她们一眼,慢声开口:

  “只这二人吗?”

  “回大人,卑职找遍了山间,只找到了这两名女子。”伍长拱手道,“她们似乎是在山间的矮洞里避雨,卑职见她们行踪可疑,将她们带了过来。”

  可疑?

  卫玦一双鹰眼微生波澜,前行五里就有驿站,后退十里还有客舍,深更半夜,两名弱质女子,好好的官道不走,偏生要到这山间避雨,岂止可疑,简直古怪至极。

  他垂目仔细看向这二人。

  雨比方才稍细了些,被火光照着,犹如霞雾。

  这层霞雾笼在崔芝芸身遭,衬得她明艳娇柔,卫玦的目光在她身上一掠而过,停留在另一人身上。

  她穿着宽大的黑衣斗篷,兜帽遮住大半张脸,即便如此,身后竟然还背了个挡脸的帷帽,仿佛她这张脸,必然不能被人看到似的。

  “你二人为何夜半隐于山中?”

  “回大人的话,”青唯道,“民女的叔父获罪,民女带妹妹一起上京投奔亲人,夜里忽逢急雨,所以避于山间矮洞之下。”

  卫玦听了这话,看了眼来路的方向。

  南边来的,获罪?

  “你们姓崔?”

  “……是。”

  卫玦扬了扬缰绳,驱马来到她身侧,语气冷下来:“崔弘义所犯重罪,朝廷下旨严查,一家上下盖不能幸免,你既是他亲人,不伏法也就罢了,还帮着罪犯之女脱逃,你可知罪?”

  “大人明查,民女与表妹不是脱逃。”

  “不是脱逃?”

  “只因妹妹与京城江家有婚约,办案的钦差才准允我们姐妹二人上京。”

  卫玦紧盯着青唯斗篷下的半张脸,忽地朝一旁伸出手,“刀。”

  一名玄鹰卫应“是”,呈上一柄身长三尺,镂刻着玄鹰展翅暗纹的云头刀。

  卫玦将刀握在手里略微一掂,慢声问道:“近来京中生了大案,你二人可曾听闻?”

  “大人说的大案,”青唯掩在斗篷下的声音稍稍迟疑,“是指我叔父的案子么?”

  “矫言善辩。”卫玦冷哼一声。

  他注视着青唯,握着刀的手腕倏然一振。

  刀刃出鞘,寒芒如水,在雨夜里一闪,当头就朝青唯劈去。

  崔芝芸被这急变吓得惊叫出声,一下子跌坐在泥泞的地上。

  刀锋争鸣袭来,在离青唯头骨的毫厘处堪堪停住,兜帽被斩成两半,伴着数根断了的青丝,朝两侧滑去,露出一张脸来。

  “这……”

  相隔最近的伍长骤然退了一步。

  其余玄鹰卫饶是训练有素,见了青唯的样子,也不由目露惊异之色。

  她的左眼至眉骨上方,覆着一片红斑,皮肤薄极了,透肤而下,可以看见浅青血纹。

  她垂眸立在雨里,不知是红斑太可怖,还是夜色太深,掩去了她目中的狼狈,就这么一眼望去,倒像是刀斧加身亦能岿然不动的妖魅似的。

  卫玦眉头紧蹙,目光从她的脸上移开,顺着斗篷的领襟,一路往下,落到她垂在身侧的手。

  手指一直在微微发颤。

  卫玦见了这手指,紧抿的嘴角才松弛下来。

  深更半夜,一个女子遇到这么一大帮官兵,非但不怕,面对质问还能对答如流,原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只肖稍稍一试,才知是强装镇定罢了。

  这是多事之秋,朝廷章何二党闹得不可开交,陈年旧案牵涉了一大票人,昨日关在暗牢里的一名重犯又被劫了,他受圣命彻查劫狱案,一路循踪而来,可惜除了这两名女子,未发现任何可疑之人。

  “京城江家。”卫玦咂摸着这四个字,语气平静无波,仿佛方才劈刀斩青丝的一幕没有发生过。

  他看向崔芝芸,“与你定亲的人是江辞舟?”

  “是……”

  “那么你们此行是要前往江家。”

  “不、不是……”崔芝芸还是怕,几乎是嗫嚅着道,“先行……前往高家。”

  卫玦没有再问,玄鹰司耳目灵通,这其中的缘由他知道。

  高家是刑部髙郁苍的府邸,他的娘子罗氏与崔芝芸的母亲是亲姐妹,后来各自嫁了人,两家同住陵川那几年,府邸门对门,院接院,简直亲如一家。

  反观江家,江逐年老来脾气愈发古怪,连年来净生恶事,他的儿子江辞舟更是臭名昭著一介纨绔,若不是有太后庇护,门楣只怕早就衰败了。

  崔芝芸上京应当是为她父亲的案子,去高家才是正途。

  卫玦勒转马头:“走吧。”

  雨水稍止,青唯扶着崔芝芸从泥地里站起,看她溅了一身泥浆,脱了斗篷给她。

  还没戴帷帽,一名的玄鹰卫就拿着铜铐过来了——玄鹰司夤夜出行捉拿要犯,这两名女子行踪可疑,被当作嫌犯处置。

  此地距京城十多里路,到了城门口,已是天色微明。大周以文立国,民风开化,城里虽设宵禁,但是并不严谨,若有城民漏夜出行,达旦畅饮,巡卫的至多申斥几句,尤其流水巷一带,有些楼馆通宵挂牌,上灯点火,巡检司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今日不知怎么,晨光尚是熹微,要进城的百姓就在城门外排起长龙,城门处设了禁障,武德司增派人手,正在一个一个排查。

  司门郎中遥遥见了卫玦,提着袍,上来拱手道:“卫大人夤夜办案,辛苦了。”

  卫玦问:“查到可疑之人了吗?”

  “抓获了几个,尚未细审。”

  卫玦吩咐一旁的伍长:“你去看看。”

  一夜雨水过去,晨光虽稀薄,却有初晴的敞亮,城门口排队的百姓等得聊赖,见到一列气势煊赫的官兵,纷纷朝这边望过来。

  最引人注明的还是其中两名女子,她们的手被铜锁铐着,一人娇美,另一人左眼上覆有红斑,十分古怪。

  这些百姓的目光在青唯的脸上停留片刻,窃窃私语起来。

  “大人。”青唯垂目立在卫玦马后,待他与司门郎中说完话,唤道,“大人能否准允草民把帷帽戴上?”

  卫玦听了这话,勒转马头,看了青唯一眼。

  她的斗篷早脱给她的小姊妹了,浑身上下只裹着素衣,显得十分单薄。问出这话,她自己也困窘,紧抿着唇,低垂着头,尤其是那双被铐在身前的手,似乎觉察到他的目光,手指还微微蜷曲了一下。

  但那红斑还是扎眼,真是丑,想不注意都难。

  卫玦收回目光,并不理会她。

  过了一会儿,适才去城门口问话的伍长回来了,称是已将嫌犯悉数送去了玄鹰司,又说:“高府的当家主母也来了,所说的与崔氏二人交代的无二,她称崔氏上京前,给高府去过信,卑职查看过信函,并无疑处,崔氏二人应当与劫狱案无关。”

  卫玦颔首:“放人吧。”

  铜铐一解开,青唯很快戴上帷帽。卫玦念及崔氏与高家的关系,一起跟了过去。

  城门内临时搭建了茶水棚,罗氏等在里头频频张望,待看清崔芝芸憔悴的样子,眼眶瞬间盈满了泪:“怎么、怎么就弄成了这副模样?”

  她与崔芝芸的母亲姐妹情深,当年在陵川,是把崔芝芸当亲女儿疼爱的。

  玄鹰司夤夜出城,为的竟不是袁文光的命案。

  崔芝芸想明白这一点,一见到罗氏,这一路行来的坎坷与艰辛、父亲的案子、家人的落难,包括袁文光的死,通通抛诸脑后,她的泪亦滚落而出:“姨母,芝芸总算见到您了。”

  “有姨母在,一切都会没事的。”罗氏轻拍了拍崔芝芸的后背,她知道她上京的目的,但眼下卫玦就在一旁,不好多说,于是温言劝道:“你我姨女阔别多年,如今重逢,这是好事,该高兴才是。”

  又笑说:“你表哥听闻你来京里,日日都与我到城门口等你,也是不巧,今日衙门有案子,他走不开。

  崔芝芸听了这话,目中浮上一丝悱然。

  她垂下眸,轻声道:“等回到家中,终归……终归是要见的。”

  罗氏的目光移向一旁的青唯:“你就是青唯?”

  青唯欠了欠身,跟着崔芝芸喊:“姨母。”

  罗氏上下打量她一番,单看身量,倒也亭亭,“早年崔家大哥赶工事,带着你天南海北地走,同是陵川人,我竟没有见过你。怎么还遮着脸?让姨母看看。

  罗氏说着,就要去揭青唯帽檐下的遮面。

  青唯陡然退了一步。

  她自知此举无礼,稍稳了稳心神,赔罪道:“晚辈患有面疾,只怕会吓着姨母。”

  城门口的武德司还在排查,几人不好在此多叙话,正好家中厮役套了马车过来,卫玦见罗氏要走,赔罪道:“适才在野外,卫某见府上二位姑娘行踪可疑,多有得罪,还望罗大娘子莫怪。”

  “大人多礼了。”罗氏温声道,“她们两个姑娘遗落野外,妾身还该多谢大人将她们送回才是。”

  -

  高府的马车朝街口驶去,卫玦立在茶水棚外,注视着马车消失的方向。

  “大人。”一名玄鹰卫过来请示,“可是要回宫复命?”

  “那个伍长走了?”卫玦问。

  “走了。”说话的玄鹰卫唤作章禄之,乃是玄鹰司鸮部校尉,本事不小,办事雷厉风行,就是脾气有些急躁。

  卫玦问的伍长,乃今日一路跟着他们找人,查获嫌犯的巡检司部从。

  章禄之提起此人就是不忿,脱口道:“官家交给玄鹰司的案子,区区一个巡检司下行走的部从也敢来参一脚,还是被姓曹的阉党硬插进来,是当旁人都没长眼,不知道他们是西坤宫养的——”

  “狗”之一字未出,卫玦一个眼风扫来,章禄之顷刻息了声,拱手赔罪:“卑职失言,请大人责罚。”

  卫玦没多说什么,只道:“派些人,这几日盯着高家,再沿着崔氏二人上京的路上查过去,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

  “大人还是怀疑劫囚的案子与她们有关?”章禄之诧异道。

  他们循着逃犯的踪迹一路追来,只找到了此二人,可暗牢重重把守,这样的弱质女子,怎么可能劫走重犯?

  卫玦没有回答。

  “回宫吧。”他只是道。

第3章

  “父亲知我思念姨母,说等来年开春,就把岳州的铺子关了,一家人一起迁来京中长住,可是没想到……出事之前,当真一点预兆都没有,芝芸求遍亲邻,竟没有一个肯相帮的,也不知父亲当初为何要离开陵川,到这样一个人情凉薄的地方……”

  翌日天还没亮,高府正院的东厢里,传出低低的啜泣声。

  昨日崔芝芸一回到府中,吊着她气力的最后一根弦儿便崩塌了。

  罗氏心疼她,到东厢来陪她同住,夜里又见她梦魇不断,哭醒数回,嘴里还呢喃着说什么“杀人”,也不知这一路上是遭了多少罪,罗氏遂起身,一边听着她哭诉,一边吩咐下人去煨参汤给她压惊。

  不多时,屋外传来叩门声。

  “大娘子,参汤煮好了。”

  罗氏接过参汤,抬目看了丫鬟一眼,“怎么是你送这参汤来?”

  丫鬟含笑道:“二少爷昨日外出办案,通宵未归,惜霜闲着也是闲着,想着府中住进两位表姑娘,回来大娘子院中帮忙。”

  又说,“大表姑娘已经起身了,眼下正等在堂里,大娘子可要过去?”

  罗氏朝窗外看了一眼,一场秋雨过后,天儿一下就凉了,连天都亮得比以往迟了些。

  她唤来一名婢子,让她留下照看崔芝芸,携着惜霜往正堂去了。

  两人出了院,还没走到回廊,忽听廊外有两个丫鬟窃窃私语。

  “你瞧见她脸上那斑了么?真是可怕!”

  “也不知是得了什么疾症,我适才给她奉茶水,都不敢碰到她。”

  “你还说呢,你那茶水都洒出来了,若是烫着了大表姑娘,仔细着大娘子责罚!”

  “什么大表姑娘?咱们府上只有芸姐儿才是正经的表姑娘,至于另外这位么,听说当初就是寄养在崔家的,与高家是一点关系没有,也好意思跟着来投奔!阿弥陀佛,求求菩萨保佑,大娘子可千万莫让我去伺候那个丑八怪……”

  两人并没有看见远处的罗氏,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后头的杂院走去。

  罗氏盯着这两人的背影,面上瞧不出心绪,她没说什么,过去厅堂了。

  大宅子早上事务纷杂,七八个下人都忙不过来。高家的本家在陵川,髙郁苍到京任职,算是分了家。眼下府上一共两位少爷,大少爷入仕不久,就去地方试守了,余下一个二少爷高子瑜,是两年前中的进士。

  人丁虽简单,事却不少,况且近日不知怎么,公差竟撞上了——前日一场劫狱案,髙郁苍至今未归,昨天高子瑜刚回府,又被京郊一场命案唤去衙门。

  管事的一见罗氏到了,上来请示:“老爷、二少爷的早膳都备好了,这就打发人送去衙门,大娘子可要瞧一眼?”

  罗氏道:“拿过来吧。”

  又一名嬷嬷来回:“昨儿二少爷走得急,没披氅,丁子送去衙门,二少爷外出办差,又不在,刚奴婢打发丁子再跑一趟。”

  罗氏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