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圆坐定后,她们又续上了先前的话题,大抵是说开国伯家的大公子到了说亲的年纪,知州夫人头一个便想到了谢家。

“升州的高门大户不少,要论姑娘的德才,到底还要数节使①家。”知州夫人的目光从一溜姑娘脸上划过,笑着说,“瞧瞧,这样的门楣,这样的好相貌,可着横塘找,再没有第二家了。不瞒老太太和夫人,开国伯的夫人是我继姐,她既托了我,我也当自家的事来办,因今儿登门求见了老太太,想听听老太太的意思。”

开国伯是正四品上的官,食邑七百户,好赖也是个爵位,况且又是大公子结亲,认真说起来是门好亲。谢老太太颔首道:“门第自是没什么可挑拣的,只是不知道大公子人品才学怎么样。”说罢一笑,“我家虽是武将门第,祖上也出过几位学士,儿女婚事上头不敢马虎。夫人同咱们是旧相识了,有些话也不背你。嫁女儿不同于娶媳妇,别人家的姑娘上咱们家来,咱们自是不亏待的,可咱们家姑娘给了人家,好赖全凭人家,须得是人品好的,咱们才能放心。”

知州夫人一叠声说是,“老太太的顾虑,我何尝不明白,咱们既是旧相识,我总不见得坑了姑娘。要说开国伯家的长子,那是可造之材,今年才中了贡士。家有祖荫,还愿意一步步考取功名的,如今年月可不多见了。老太太有了年纪,见的人多,听的事也多,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样听下来,是没什么不满意的了。只不过家里的孙女多,也不知开国伯家看中哪个,又不好直龙通打听,便道:“几个孩子都是我最心疼的,给了哪个我都舍不得……”

知州夫人的目光落在清圆身上,要论相貌,这个自是无可挑剔,若没有她母亲的那档子事儿,只怕满升州都抢着要求娶,可惜……

众人的视线都随知州夫人调过来,一时各有各的颜色,各有各的揣测。

扈夫人轻咳了一声,对身边嬷嬷道:“茶都凉了,还不再添一盏!”

老太太这才仔细打量清圆,见她半边衣裳的颜色有异,像是吃透了水。究竟怎么回事,有外人在又不好问,顿时不满地皱起眉来。

知州夫人不无遗憾地挪开了眼,又去审视清如,含笑问:“二姑娘今年多大了?”

清如这个时候和先前大不相同,娴静地坐着,很有大房嫡女的做派,欠身道:“回夫人,我属兔,今年十六了。”

清圆听着,暗暗一笑,因为知道这句话,清如答错了。

果然扈夫人抿起了唇,唇角带着一点薄怒,朝清如看了一眼。

说亲事的步骤里有一道叫问名,是纳采之后问生辰八字用以合婚的。好人家的姑娘,等闲不在这种当口说得太详细,毕竟现在远远没到那一步。虽然报了年纪,媒人也算得出属相来,但不说是为矜持,说了倒显得急不可待似的。

知州夫人面上如常,笑道:“开国伯家的大公子今年二十三,论年纪也相当。”

老太太端起茶盏呷了口,“她们姊妹一年一个,都是差不多的年岁,婚事办起来不匆忙。”

“哎呀,那是多好的事,一个接着一个,不会过于热闹,也不显得太过冷清,往后家里年年有喜事。”知州夫人到底还是眷顾美人,又瞧了清圆一眼,“四姑娘今年十四了?”

清圆在椅上欠身,“是。”

“小呢。”老太太接过了话茬道,“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且可以多留两年。”算是把她结亲的可能彻底断绝了。

清圆对这事本就无心,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反倒是知州夫人脸上露出怅惘的神情。扈夫人这时候充分显示了作为嫡母的一视同仁,怜爱地望了望清圆,对知州夫人道:“我这孩子是个命苦的,将来的婚事,还请夫人放在心上。”

这算坐实了清圆是靳姨娘所出的传闻,知州夫人哦了声,圆融道:“四姑娘回到老太太和夫人身边,便不苦了。日后寻门好亲事,自有享不完的清福。”

这是客套话,大家脸上都挂着捧场的笑,知州夫人又寒暄了两句方才告辞,老太太打发身边的嬷嬷,一直把人送上了马车。

屋子里这时没有外人,老太太脸上的笑早就褪尽了,人坐在南边槛窗下,手里慢慢数着佛珠,一双眼停在了清如身上。

众人皆站着等示下,只听老太太道:“回去把《内训》抄上十遍,好好悟一悟‘多言多失,不如寡言’的道理。”

清如嗫嚅了下,悄悄觑她母亲,扈夫人脸上也有愠色,她不敢有违,只得低头道是。

老太太的目光像一口青龙偃月刀,扫向哪里,哪里就矮下去一截。最后目光终于调向了清圆,哼地一声道:“咱们家,几时出过这样失仪的事?女孩子门面最要紧,单是家里人就罢了,有外客来,竟在客人跟前现眼!你的衣裳,究竟怎么回事?”

里头内情清如自然是知道的,她心虚起来,偷眼瞄了瞄清圆,横竖做好了准备,只要清圆告状,她就赖个一干二净。只是没想到,清圆连看都没看她一眼,俯首道:“是孙女疏忽了,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衣裳晾在外头总不干,祖母派人传话来,不敢有误,拿了一件就穿上了……是清圆错了,甘愿领罚,请祖母不要生气,保重身子要紧。”

清如听了,暗暗松了口气,心道算这丫头识相。可她舒心了,扈夫人却大大不称意了,不管当初靳姨娘如何,清圆既认祖归宗,照顾不周便是她这个做嫡母的不是。老太太难免要问,一个大家子小姐,下了几天雨,怎么连换洗衣裳都没有,可见是有意苛待她。

果然,老太太很不欢喜,“难道淡月轩的穿衣吃饭竟短了不成?”

清圆说不是,“吃穿用度一应都是齐全的,只是我身边两个丫头忙于伺候我,没顾得上烘衣裳。”

老太太“嗯”了声,上扬的音调,高高地,要抖到天上去一样,“你屋里没有粗使婆子吗?”

清圆不说话了,笑着,微微摇了摇头。

扈夫人才回过神来,计较着说:“当初倒是给淡月轩指派了两个水上②,料着那些婆子犯懒,只顾灶房和洒扫了。”

老太太这回的“嗯”平稳了许多,抚着膝头道:“那些婆子上了年纪,都熬成人精了,看她年轻女孩儿,便不拿她放在眼里。”一面扭头吩咐月鉴,“回头你去,挑两个精干的婆子,再点两个伶俐的小丫头子,送给四姑娘使唤。”

月鉴领命道是,清圆福了福身,“多谢祖母。”

只是处罚也不能少,一桩归一桩,老太太赏罚分明得很,罚她抄十遍《女诫》,叫她学学什么是“服饰鲜洁,身不垢辱”。

该发落的都发落完了,各人都回自己的院子去。清如抱着扈夫人的胳膊嘟囔:“老太太也忒严苛了些,这点子小事就罚我……”

扈夫人不悦道:“这件事老太太办得好,是该重重罚你才对。家里浑说一气还能包涵,外人跟前点眼,岂不叫人看笑话?我常说让你谨言慎行,姑娘的名声要紧,何必让人背后说嘴,你偏不听。倒是这清圆……”说着顿下来,喃喃道,“这丫头瞧着不哼不哈的,步步有成算得很。”

“清圆?”清如轻蔑地撇了撇嘴,“凭她多有成算,有个那样的娘,这辈子不过如此了。”

这点倒说得是,扈夫人脸上神气柔软下来,替清如抿了抿鬓角道,“知州夫人这回说的,实在是门好亲。才刚仔细问了你,想必开国伯家也有娶嫡女的意思。”

清如不由沾沾自喜,可是很快又迟疑起来,“知州夫人不光问了我,也问清圆来着。竟不知夫人是怎么想的,别不是瞧着她也好吧!”

扈夫人站在花窗前,捻着鱼食儿喂缸里那两尾狮子头金鱼,屋外的天光打在她的半边脸颊上,她轻轻牵了牵唇角,“人家问了,不过心里有数,上头三个都嫁了,最后那个便可不来了。清圆要嫁得好,只怕难,人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好名声的人家,哪个敢娶这样的媳妇!”

作者有话要说:①节使:节度使的简称。

②水上又叫水妈,专门担任生火、烧水、洗衣、作饭等工作,地位最低,工资最少,受累最多。

☆、第 4 章

那厢淡月轩里,抱弦欢喜得紧,姑娘要罚抄的事,其实也不算什么事了。她给主子铺好了宣纸,一遍遍拿镇纸捋平了,笑道:“我原说呢,姑娘怎么穿着湿衣裳过去了。您平常是最仔细的,今儿见外客,反倒随意起来。”

清圆缚好了袖子,提笔在砚台上蘸墨,稳稳一笔簪花小楷写下去,只是笑着不作答。

春台嗐了声,“我知道姑娘在想什么,咱们又不盼着巴结亲事。知州夫人跟前不周全,人家也只说姑娘年纪小,又是才回来的,不懂规矩。了不得亲事跃过了姑娘说,反正姑娘不稀得,最后老太太发话让添婆子丫头,还是咱们赚了。”

是啊,不稀罕亲事,也没有存心和清如缠斗的意思,她不过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剖开心说,甚至谢家的荣与辱,对她来说都不要紧。她才回来的时候,扈夫人确实没有像对待旁的姊妹那样对待她,这院儿里除了抱弦和春台,只有两个管庭院的婆子。其实单这几个人,日子也不是过不得,如今她想添人,完全是为了召回以前伺候她母亲的老人。

她手上不停顿,垂着眼道:“抱弦,你和月鉴相熟,私下找她通个气儿,把下房那个婆子拨回来。”

抱弦应个是,探头瞧外面,将要到傍晚时候了,透过院墙上的漏花窗,看见西边的小跨院上了灯笼,迷迷滂滂的世界里升起一点光亮来。她回身道:“越性儿再等一等,等天暗下来,月鉴要上各处查看门禁,那个时候说话方便些。”

清圆点了点头,写着写着,发现笔下出了贼毫,便伏在案上,专心致志剔笔尖上的杂毛去了。

暮色四合,天要黑不黑的当口,抱弦挑着灯出了淡月轩。这时雨不下了,空气里有泥土泛起的味道。那盏小小的黄灯笼,底圈是镂空的,照在地上,碗大一块光斑。谢家在升州是大户人家,老爷在剑南道做节度使,家小不便带着,如数留在了横塘。这片宅子,经营了总有二十年,一个院子连着一个院子扩建,到如今占了数十亩地。家业大,人口也多,一路行来,或近或远,总能遇见一两个婆子丫头。

再往前,就是荟芳园了,那是老太太的园子,统归月鉴管的,每天这个时辰,她都在这地方巡视。抱弦踮足看,果然见她带着一个小丫头在门上训话,于是顺着游廊过去,笑道:“月鉴姐姐好忙的人儿。”

月鉴见了她,不须说什么便明白了,吩咐身边小丫头道:“去找李奶奶,问她打车轿络子的帐算清没有。月底了,老太太要瞧账,再含糊不清,我可要报上去了。”

小丫头嗳了声,快步往西边夹道里去了。

抱弦调侃她,“姐姐如今是越来越有威严了,抵得上半个管家。”当初她们是同一批入府的,一块儿吃饭,一块儿受管教嬷嬷的打骂,两个人又说得到一处去,所以交情很不一般。

月鉴道:“快别笑话我了,我情愿像你似的,跟着伺候姑娘,也好过如今整日匆忙。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太太那脾气,侍奉得好尚且没一句窝心话,要是侍奉得不好……”后半截渐渐隐匿下去,摇了摇头。

抱弦自然知道当差不易,阖府上下没有几个人是轻省的。只是这些话暂且不提,她有更要紧的事要同月鉴商议,便拉她到一旁,轻声道:“今儿老太太发了话,给四姑娘院子里指派婆子,你这里人选定下没有?”

月鉴道还没有,“知州夫人一走,我忙到这会子,连一刻都不得闲,且没顾得上呢。原想明儿再办的……怎么,你心里有称意的人么?”

抱弦笑了笑,“既没定,下房的陶嬷嬷,就派给四姑娘使吧。”

月鉴迟疑了下,知道她特意来讨人总有个说头。那陶嬷嬷寻常是个极不起眼的,在下房干着碎催,她从没有注意过她,如今四姑娘点名要,可见这人有些来历。

她想了想问:“那陶婆子和四姑娘有渊源?”才说完就回过味来,“想是靳姨娘以前使过的吧?”

她们不是家生子儿奴才,十几年前还没在府里,因此并不知道这番前因。抱弦左右瞧了没人,方才点头,“四姑娘在这府里没什么依靠,老人使着可心,所以让我来托你。”

月鉴长叹了一声道:“四姑娘是想姨娘了,听说靳姨娘生下她不久就死了,四姑娘打小就没娘。如今回了谢家,住着亲娘以前的院子,自然愿意以前的老人来伺候她。”

抱弦道:“可不,不管靳姨娘犯了什么错,四姑娘到底没有错。倘或能把人调进园子,自然是最好。万一调不进来,也不强求,四姑娘不是执拗性子,过去了也就忘了。”

月鉴慢慢颔首,略顿了顿复道:“要把人弄进淡月轩,倒也不是不能够,只是府里人多嘴杂,怕背后生出闲话来。”

抱弦笑道:“正因这个才来找你,只别和外人说起,全当巧合罢了。至于闲言碎语,神仙也挡不住空闲的嘴,这府里有几个人不在背后议论四姑娘的?时候长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既这么说,那就没什么可顾虑的了。对于月鉴来说,这种事不过举手之劳,顺水人情不做,倒是傻了。

次日一早,她就领着两个嬷嬷并两个粗使的小丫头过了淡月轩。

太阳才翻过院墙,夜里起了薄薄的雾,晨光打在正房的台阶上,满世界拢在一团柔软的光里。檐下放了竹帘,金丝藤红漆的,成片的篾竹拿金银线编排,和院子里脆嫩的荆桃相映,别有激烈玄妙的风味。果真屋子是要人经营的呀,空关了十几年的小院,早前传出闹鬼的传闻。现在四姑娘住进来,妥帖地收拾了,谁还想得起原先杂草丛生的样子!

四姑娘站在檐下,面朝太阳,眯眼微笑的样子,还有些稚气未脱。老太太起得早,每天卯初就在上房升座,简直像皇帝上朝,接受家里晚辈的请安。从太太一辈,到老姨太太和姨娘,再到孙辈,重孙辈,按序进来磕头,一轮忙完也刚过辰时。四姑娘没有睡回笼觉的习惯,因此月鉴带人进来,她还是整整齐齐的,穿一件青缎掐花对襟外裳,戴着海棠滴翠的小簪头,立在三月的春光里,人是娇的,软的,像花儿一样。

月鉴领人给四姑娘见礼,请四姑娘过目,“奴婢挑了这几个,是下人堆里最精干者,供姑娘驱使。老太太发了话,姑娘年轻面嫩,纵着这些奴才也不是方儿。要是有谁不服管教,姑娘只管打发人来知会奴婢,老太太自会派嬷嬷过来整顿。”

清圆道好,“多谢姐姐了。”

月鉴笑了笑,欠身又行一礼,回荟芳园去了。

清圆站在那里一一打量,问:“谁是陶嬷嬷?”

其中一个五十上下年纪的站出来,那双眼睛一抬,便讶然望住清圆,想是惊叹她与她娘长得像吧!

主子自有很多话要问,春台带余下的人退出了院子,抱弦道:“姑娘别在外头站着了,雾还没散,仔细湿气入了骨,作头疼。快回屋里去吧!”一面招呼陶嬷嬷,“打盆水来,伺候姑娘盥手。”

陶嬷嬷应了,去去很快复来。抱弦替四姑娘卷了袖子,她就一瞬不瞬地看着那双暖玉般的手浸入水里,看久了人有些恍惚,仿佛时光倒退,重又回到了十四年前似的。

清圆拿手巾擦了手道:“嬷嬷是我娘跟前的老人,我好容易才找见你,如今把你调回来,只当故人重逢了。”

陶嬷嬷腿弯子一软,便跪了下来,含泪说:“奴婢真没想到,时隔十四年,见着了姑娘。可惜姨娘不在了,倘或没出那档子事儿,如今天伦之乐,不知有多欢喜。”

可世上事,最不该说的就是如果,一说如果便生出更巨大的遗憾。清圆让抱弦把人搀起来,怅然说:“我出生没多久,母亲便死了,她的为人样貌,我半分也不记得。今日找你来,是想请你说一说我娘的生平,我听了好些传闻,尖刀剜肉般,也不知真假,。”

陶嬷嬷想了想道:“姑娘只别听那起子人胡诌,奴婢早前虽不在房里伺候,但日日得见姨娘,姨娘的车轿出入也是奴婢负责的。要说姨娘的性情,待人最是和气,她进府三年,从来不曾和谁红过脸,下人跟前也不摆主子派头。后来抽冷子传出了姨娘毒死夏姨娘的消息,叫人怎么信得实呢!可惜咱们都是做奴才的,谁也不敢多嘴。姨娘给撵出府后,淡月轩就散了伙,十几年下来老人们或派到庄子上去,或死了,只有我还在府里,发落到下房做些杂活儿,几年见不着一位主子。”

清圆慢慢点头,招陶嬷嬷回来之前她也仔细查问过,陶嬷嬷那时候只是寻常下人,不受重视更谈不上心腹膀臂,淡月轩彻底垮台后,她受了些牵连,但尚且可以留在府里度日。有时候越是不起眼的人,越是对那些惊心的往事有不同的见解,他们听得到四面八方各种回响,有他们自行判断的标准。

她捵了捵衣角道:“既请嬷嬷回来,我也拿嬷嬷当自己人,将来跟在我身边,总强似在下房做一辈子杂役。”

那是自然的,四姑娘无论如何是老爷的骨肉,歹作歹,靳姨娘的悲剧不可能在她身上重演。将来姑娘出阁嫁人,老妈妈做陪房,要是嫁得不赖,主子奶奶地尊养着,陪房嬷嬷也跟着沾光。

灰暗年月突来一点光,陶嬷嬷立刻抖擞起了精神,“奴婢伺候过姨娘,一辈子都是淡月轩的人,对姑娘没有不尽心的。”

清圆笑着说好,“那嬷嬷便用不着避讳了,把当年的情形细细同我说一遍吧。”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更两章,后面还有一章哈。

☆、第 5 章

相隔了那么多年,要细说,那说来话就长了。

陶嬷嬷从靳姨娘进门那天说起,她和几个婆子是打从一开始就派进淡月轩伺候的,靳姨娘在谢家过得如何,可谓历历在心。靳姨娘生得美,是那种南方典型的美,朱颜秀骨,一身清气。天下谁人不爱美人?老爷谢纾虽是武将,但狠读过书,论起做文章来不逊文人。靳姨娘呢,虽是小门小户出身,也通文墨,写得一手好字,如此一来,便尤其得老爷钟爱。

每一份感情,总有个不错的开头,姨娘初入府的两年,两个人整日间形影不离,那份细腻的情怀,真是说也说不尽。然而占尽了风流,难免遭人嫉恨,彼时老爷已有一妻二妾,且都养育了公子小姐,靳姨娘孤身一人在这深宅里,老爷照应不及的地方,不知吃了多少哑巴亏。

“吃亏也就罢了,倘或老爷长情,还叫人欣慰些。那时候老爷未上剑南道任职,在升州做兵马使,下头的人巴结他,送了能歌善舞的夏姨娘进来,靳姨娘渐渐就受了冷落。”陶嬷嬷不住地摇头叹息,“人都说深宅大户里,妻妾争宠是要人命的,果真立竿见影起了鬼头风。夏姨娘伺候老爷没多久就遇喜,生下了三姑娘,出月子后日日喊肚子疼,不过半年光景,一下子就死了。后来在夏姨娘常吃的汤药里挑出了下马仙①,老爷盘问,蛛丝马迹一点点推演,就落在了姨娘身上。又有小丫头指认,说姨娘曾借口要利水消肿,命人出去采买过那药,姨娘百口莫辩,到底给撵出了谢家。”

清圆坐在那里,静静听着,听得手脚冰凉,“我娘为什么要害夏姨娘,难道只为了争宠么?”

陶嬷嬷道:“说是这样说法,宅子里的太太姨娘们,不都为老爷而活么。姑娘想,姨娘那样的天姿国色,焉无东山再起的一日?我老婆子说得糙些,没生养的女人,究竟和生养过的不同些个,老爷不缺子嗣,临了还是要上淡月轩来的。”

“既这么,可是更没道理要杀夏姨娘了。”清圆沉默了下,半晌道,“最得宠的,一个死了,一个撵了出去,这下子眼中钉肉中刺都拔了,果然天下太平,真是一石二鸟的好计。”

陶嬷嬷无奈地笑了笑,大宅里处处陷进,根基稳固的是除不掉了,两个新入府的没有靠山,还不是随意揉搓么。

清圆心里乱,手指紧紧缠裹起帕子,勒得指节失了血色。她是无法想象,当年给她母亲定罪,竟定得那样草草。凭夏姨娘药吊子里的药渣,还有一个小丫头的指认,她娘就沦为杀人的毒妇,不由分说被逐出了谢家。要不是连她娘自己都不知道怀了身孕,恐怕她也没有机会来这世上了。

她一头扎进了那股漩涡里,咬着牙道:“既杀了人,就该偿命,为什么只是撵出府去,实在说不通。”

陶嬷嬷道:“料想还是为了顾全名声。谢家世代簪缨,倘或报了官,闹得一天星斗,老爷脸上无光。所以对外只说夏姨娘是误吃了药,吃死的,可哪里堵得住悠悠众口,终究风言风语不断。老爷原要绞死靳姨娘的,是夫人求了情,这才捡回一条命。”

清圆长叹了口气,听到这里,方听出最聪明的是扈夫人。谢纾对她母亲总归还有情,或因一时气愤杀了她,等冷静下来,少不得要后悔。人一后悔便生怨气,当时在场却没有劝阻他的人必定招记恨,扈夫人清楚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宁愿做一回好人,捞一个贤名儿。横竖人被撵出去了,再想回来是不能够了,老太太不会答应。

所以与人为妾,竟是那样攸关生死的事。难怪人人都愿意做正头夫人,既然做妾也不能盛宠不衰,还不如占个好位置,弹压后来人。

清圆松开了双手,帘外习习的风从篾竹的间隙里吹进来,脑子也逐渐清明了些。她定定神问:“那个指认我娘的丫头,如今在哪里?”

陶嬷嬷说:“姨娘被撵出去后,淡月轩的院门便封死了,院里伺候的人重领了差事发往各处,究竟去了哪里,我也说不上来。”

旁听了半晌的抱弦见姑娘脸上不屈,低声劝解道:“还是看开些吧,都过了这么多年了,倘或那丫头真受人指使诬陷姨娘,事发后只怕不是死了,就是被远远发卖了,哪里还能留在升州地界上。”

清圆心里难受,站起身在屋里茫然来回走动,喃喃说:“我就想知道是谁在背后动了手脚,害我母亲受了这些年的冤屈。”

两条人命,先后都葬送在了那人手上,到如今她还要背负别人强加在她母亲身上的罪名,亏心地活着,细想起来确实不甘。

陶嬷嬷忖了忖道:“姑娘稍安勿躁,且容我想想法子。我在这府里三十多年,总还认得几个人儿,各处打听打听,兴许会有消息。”说罢顿下来,觑了觑她的脸色道,“只是我也要劝劝姑娘,人生在世,大风大浪多了,这样陈年的旧事,虽说伤人至深,姑娘却更该保重自己。就算查出是谁,又能如何呢,夫人和两位姨娘跟前的公子小姐们都大了,老爷看在儿女们的份上,也不会再追究的。”

清圆点了点头,“我心里有数,嬷嬷不必忧心。”

她只想查出那人是谁,至于接下来该如何处置,就由她来决定了。

陶嬷嬷纳了个福,慢慢退了出去,抱弦见她停在支摘窗前愣神,便唤了声姑娘道:“早上起得早,这会子没什么要紧事了,再眯瞪半个时辰吧。”

她没应,仍是呆呆站在那里。外面的天宇因有风吹散了晨雾,变得澄澈起来,她定神看了会儿,终于收回视线,转身道:“老太太煎药的时候到了。”

她走出淡月轩,往荟芳园外的穿堂里去,抱弦跟在她身后,不明白老太太既不领情,她为什么还要费那心思。

专事看火的小丫头子见她又来了,提着蒲扇屈腿纳福。才要让四姑娘歇着,却听她说:“我来煎药,煎完了你给月鉴送过去,让她端到老太太跟前就是了。”

小丫头迟迟道了声是,心里只顾纳罕,府里那么多位爷和姑娘,平常别说行孝了,连样子都懒得做。哪里像四姑娘似的,不图功劳,悄没声儿地蹲在这里看火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