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上一章:第8章
  •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下一章:第10章

  总之,这也算是实实在在的衣锦还乡了。

  自然早就有人抢在魏家人之前,问了哥俩到底上哪儿发财的。哥俩也是迫不及待的说了,说是在外头碰上贵人了,正好缺人手,他俩别的不成,就是有一身的力气,跟着跑了一个月,得了不少工钱,还得了赏钱。

  其实,主要还是大牛在说。

  二牛啊,出门一个月,哪怕很努力的复习背诵了,可一碰上实战,他就大脑一片空白,就只剩下了憨憨傻笑,在他哥后头点头附和。

  大牛:“我这不是想着,给谁干活不是干呢?管事的说,干一天给一百文钱,还包两顿饭,那我当然干啊!”

  二牛:“对对,干啊!”

  大牛:“咱哥俩又不是大姑娘小媳妇,还怕被卖了,再说人家都是体面人,才看不上咱哥俩呢!”

  二牛:“看不上看不上。”

  大牛:“一天一百文钱,咱哥俩就是两百文!还不用花钱吃饭,划算!”

  二牛:“嘿嘿嘿……”

  杨冬燕真的看不下去了,如果可以的话,她特别想把鞋子脱下来往二牛脑壳壳上抽两下。不会说话就别说了,嘿嘿嘿的,比小杨氏还蠢!

  幸好,会这么想的也就只剩下她了,村里人这会儿正忙着算账呢。

  魏家哥俩是在秋收最忙活的那段时间出门的,要不是亲近的人家还真不知道他俩出去几天了。不过,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光景,这还不算他俩买东西赶回家的时间。

  就往多了算,算三十天好了,一天挣两百文,那岂不是挣了六千文,也就是六贯钱?

  “我的娘哟!”

  “你俩可发了大财了!六贯钱啊,都能起两间屋了!”

  “能买一头小牛犊子了!这下杨婆子可算是熬出头了!杨婆子,咱可真羡慕你哟!”

  杨冬燕听了这话,差点儿没崩住自己的表情。

  想她以前,是老王妃、老封君、老太君、老太太……结果活着活着,她就变成了杨婆子。

  这帮人真不会说话!

  杨冬燕一面满脸堆笑的附和着村里人,一面开始怀念起了她上辈子的儿媳妇们,就连规矩最大脾气最坏的大儿媳,都成了她此时无比想念的人。

  现实版的,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就是不知道王妃会不会感动。

  “娘啊!这是咱哥俩挣的钱!除了工钱还有管事给的赏钱!”大牛一脸激动的捧着个破蓝布包包,关键吧,那破布包不单看着又破又旧的,隔着老远都能闻着一股子味儿。

  也难怪,他们出门时还是秋老虎正盛时,想也知道出门这一个月肯定没地儿洗漱,这贴身放着的碎银包……

  杨冬燕非常麻利的拽过她身边的方氏:“窝头娘,还不快把钱收好了!”

  方氏懵了一下,尽管并未察觉到婆婆的用意,但她显然是不敢反驳的,顺势接过了泛着味儿的破布包,方氏感动坏了:“窝头他爹,你出门在外辛苦了吧?走走,回家去,我给你烧好吃的。”

  这不是农闲吗?

  一大群没事儿干的人都往老魏家来了,像这种难得的热闹肯定是要凑的。

  离院门还有好长一段路,杨冬燕就高声嚷嚷开了:“二牛媳妇!还不快出来,大牛二牛回来了!”

  小杨氏正在灶屋里偷吃……哦不,吃自家的东西,怎么能算是偷吃呢?她婆婆和嫂子都是知道的。

  不过,听到外头婆婆的喊声,她差点儿没噎死,赶忙放下碗,又找了个盘子盖上,她就急吼吼的冲了出来:“二牛啊!”

  村里好些个婆娘就用那种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小杨氏。

  自打小杨氏怀孕后,魏家就把她宠成了个金饽饽,可以说,在这十里八乡,没有哪个孕妇是这么作的,才刚怀孕就什么活儿都不干了,连家门都不出了,见天的躲在家里歇着吃着喝着。

  结果,偏这么个又懒又馋的败家婆娘,运道倒是真好,她前脚怀孕,家里后脚发财。

  唉,这大概就是命吧。

  又是好一阵的重复发财的故事,这次大牛还着重强调了,除了得的工钱外,他们哥俩还有赏钱。是没明着说有多少,可看他那高兴的样儿,想来应该是不少的。

  杨冬燕本来也不是小气的,甚至原主扣扣索索那也是生活所迫。

  眼下家里有了天大的喜事,她赶忙拍着胸口保证,说过两日办一桌酒,亲朋好友吃一顿乐呵乐呵,也感谢这些年来,亲朋好友对他们孤儿寡母的援手。

  这顿是免不了的,当然闷声发财也可以,可这样就违背了杨冬燕的本意。

  她要的就是钱财过明路。

  发财了!

  有钱了!

  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第019章

  办酒的日子就定在了两天后。

  在热闹了小半天后, 魏家院子再度恢复了平静,除了自家人外,只剩下了隔壁魏大嫂和她的几个儿媳妇。

  魏大嫂这回是真服气了。

  “大牛他娘, 我原还以为你这人蠢得很,没想到还真就叫你给说着了, 赶早出门就摊上好事儿了。”

  一面是服气, 一面也是有些遗憾。魏大嫂想着,这要是当初自己儿子也跟着一道儿出去了,不说赏钱,起码能多挣几个工钱吧?

  好在她这人还算大气,很快就抛开了遗憾,只拽着杨冬燕的手念叨着:“你可算是熬出头了,也不枉你这二十年来辛苦拉扯大牛二牛长大,总算是轮到你享儿子福了!”

  杨冬燕就很烦别人骂她蠢,偏魏大嫂后头那番话又说得分外感人,只是想到吃苦受罪二十年的人并不是她, 她这心里……

  不过话说回来, 要是原主还在, 魏家哥俩也发不了财。

  这么一想,她心里就好受多了。

  “大嫂, 回头你记得逮两只鸡给我, 我按着赶场子的价格买,我家的鸡啊……”

  “都被二牛媳妇吃了, 对吧?”魏大嫂无奈的接了口。

  卖几只鸡无所谓的,她家人口多,养了三十多只鸡,本来就是打算养肥了卖的。

  让魏大嫂很是无力的是, 就她弟媳妇这面团一样任人捏扁搓圆的性子,只怕就算家里有了钱,也不一定就真能享福了。

  想到这里,她找了个借口把人拖到了一边,压低声音传授起了她多年训媳妇的不传之秘:“儿媳妇呀,那肯定是要教训的!得叫她们知晓,这个家里谁说了算!她们不懂事,你就要好好教,教不会就骂,实在不行揍一顿就服气了!”

  “大嫂,儿媳妇也是爹娘生爹娘养的……”

  “你呀你,就是太面了!当婆婆的咋能这么软和呢?那是你儿媳妇,又不是你婆婆!你眼下不把她俩给训服了,到时候她俩爬到你头上屙屎撒尿,我看你咋办!”

  杨冬燕:……

  咱能当个文明人吗?

  这一刻,杨冬燕终于体会到了她上辈子大儿媳妇的崩溃。

  当年,老王爷还活着,作为穷苦人家出身的王妃,和侯府千金的世子妃,那可真的是互相看不惯。

  杨冬燕做事随心所欲,她儿媳妇却处处要讲究规矩。

  换成别家是当婆婆的给儿媳立规矩,放在永平王府,这点儿倒是不存在了。可当儿媳妇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崩溃,实在是堂堂一个郡王府,日子过得太随心。

  作为出身世家大族,从小就有教养嬷嬷教导各种规矩,且自身还是侯府千金的儿媳妇,只觉得前路迷茫。别家儿媳妇是被规矩大的婆家逼死,她是被丝毫不讲规矩的婆婆逼死。

  就很苦。

  还不被人理解。

  饶是尚在闺中时的手帕之交,也觉得她这种抱怨更像是炫耀。

  那时候,杨冬燕就很不能理解。如今的她倒是理解了,因为换成她站在了当年她儿媳妇的立场上,满心崩溃的看着魏大嫂悉心传授教训儿媳妇的秘诀。

  不想学。

  请闭嘴。

  好不容易将魏大嫂打发走了,杨冬燕只觉得无比心累。她打发方氏去灶屋随便下碗面条,先把晚饭糊弄过去,之后才跟小杨氏一起看牛车上的东西。

  事实上,比起牛车上的东西,杨冬燕更喜欢拉车的大黄牛!

  “这头牛多少钱啊?咱们能不能就给它买下来?牛好啊,那么大的块头,力气大,又能耕地又能拉车,吃的也简单。”杨冬燕咋看咋满意,对比她上辈子倒霉儿子买的汗血宝马,心下就更满意了。

  “娘喜欢牛啊?不过像这种壮年的牛,人家应该是不卖的。要不然,买一头小牛犊子?”魏大牛蹲在灶屋门口,一面等吃一面随口应着,“正好窝头也大了,来年开春买头小牛犊子,让他去山上放牛。”

  秃头山虽然名字不好听,但其实也不是真就光秃秃的,只是外围一圈的树木几乎都被砍光了,可野草还是有的,低矮的灌木丛也是有的。

  魏大牛想得可美了,来年开春买头小牛犊子,让自家儿子当个放牛倌。等牛长大了,娃也大了,家里有头牛娶媳妇可就容易太多了。

  然后……

  他就挨揍了。

  杨冬燕非常愤怒:“你自个儿不学好,也巴不得你儿子不学好对吧?还放牛呢,你咋不把你自个儿放了?我告诉你,魏大牛,你咋样随便,可窝头啊,他必须去上学堂!”

  “啥?”魏大牛一脸懵圈的看着杨冬燕,脑壳壳挨两下无所谓,关键是他娘这个话啊……

  魏二牛也很疑惑的扭头看过来:“乡下泥腿子上啥学堂?”

  于是,他也挨打了。

  杨冬燕一般不打人,毕竟她上辈子有个赤手空拳跟先帝打天下的夫君。他们家一贯都是严父慈母的做派,老王爷负责打一棒子,她负责给颗红枣。等老王爷没了,她的儿子们也都长成了,至于孙子们,她连骂都舍不得,别说打了。

  可此一时彼一时嘛。

  眼下没人跟她配合了,她也只能卷起袖子自己上了。

  “啥叫乡下泥腿子不能上学堂?我告诉你们,就是泥腿子才更要发奋念书!人家投胎本事大的,直接投到王府侯府的,不读书咋了?萌祖荫就能混个好差事,舒舒服服的过完这辈子。”

  “咱们呢?你当爹的不努力,儿子孙子就都要吃苦头!我都没指望你给窝头打拼出一份家当来,你还打算让他当放牛倌?我看你倒是像头牛!”

  魏大牛张了张嘴,大概是想不出该怎么反驳,又默默的闭上了嘴。

  倒是方氏,在灶屋里边忙活边侧耳听着外头的动静,这会儿忍不住探出头来:“娘啊,娘你是打算送窝头上学堂?可咱们村里也没个老秀才啊!倒是娘和弟妹的娘家那头……我记得有个村学?”

  杨冬燕知道个屁!

  她是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可不代表来这么细微的小事儿都记得。不过不要紧,杨冬燕摆了摆手:“二牛你明个儿一早往南田村去一趟,让你老丈人来咱家吃酒。”

  到时候一问不就知道了?

  窝头才三岁,倒是不用太着急,就算是大户人家的启蒙,一般也是从五六岁开始的。

  二牛瓮声瓮气的答应了,又听到杨冬燕吩咐他回来时,顺便去杀猪匠那头走一趟,割二十斤猪肉来。

  “二十斤?”

  “吃不完就放着,天这么冷,坏不了。”

  杨冬燕低头寻思着,蔬菜瓜果这些自家就有的,就算没那么齐全,到时候来喝酒的人也会带一些的,乡下地头就没缺菜的说法。再跟魏大嫂买两三只鸡,鸡蛋也不够了,自打家里杀了母鸡后,仅剩的母鸡们下的蛋还不够家里人吃的,也可以跟魏大嫂买……

  “大牛你知道上哪儿能买到酒吗?再买点儿花生糖块啥的,到时候肯定有小孩儿来。”

  酒是肯定得买的,杨冬燕还沉浸在她上辈子办席的时候,她这人不讲究精致体面,尤其她男人还是个武将,办席基本上都是每桌一只烤全羊,再来几坛子上好的琼浆玉液,反倒是其他小菜无所谓了。

  所以说,她上辈子的大儿媳跟她不对付是命中注定的。

  王妃办席非要每道菜都精美异常,好不好吃是另外一回事儿,但一定要好看。肉都要切成小块,好方便入口。或者干脆别上肉菜,道道都是鲜花蔬果才是她的心头好。好在,酒还是要的,却不是烈酒,而是类似于蜜酒、玫瑰露这种的。

  互相都觉得对方在瞎胡闹……

  杨冬燕认为,办席面最重要的就是酒和肉,缺一不可。酒当然是要烈酒,肉自然是要大口的吃。

  酒越烈,肉越多,就代表主家办席诚意十足!

  把自己的想法跟家里人说,魏大牛第一个赞成。至于上哪儿买酒反倒不是问题了,镇上是有酿酒坊的,只是一般就卖附近这些地儿。毕竟就算家境不宽裕,碰上婚丧嫁娶,也少不得要买两坛子酒。

  ……

  办席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魏家哥俩被杨冬燕支使地团团转,又是传话又是去镇上买酒买肉买花生糖块的,顺便还将牛车还了回去。

  方氏则在家里杀鸡褪毛,也忙个不停。小杨氏就轻松多了,她从昨个儿起,这嘴就没停下来过,只因魏家哥俩从县城里买了不少吃食回来,除却米粮之外,还有好些个零嘴。

  不过,最幸福的还当属窝头了。

  窝头昨个儿跑出去玩了半天,之后就被小伙伴告知他爹回来了。跑回家时,其他看热闹的人倒是走了,自家院子里那装得满满当当的牛车,可把他乐坏了。

  小杨氏多少还是要忌口的,窝头就不必了,从昨个儿回家后到如今,他都不爱往外跑了,就蹲在家里吃吃吃。

  杨冬燕就有些犯愁。

  她其实就是典型的传统老思想,长子顶门立户,长孙光宗耀祖之类的。眼瞅着魏大牛这个长子太不靠谱,她自然是将希望放在窝头身上的。

  就是吧……

  窝头看着也不太靠谱的样子。

  目光转向小杨氏那已经显怀了的肚子,杨冬燕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将希望放在窝头身上。

  兴许窝头如今看着是不怎么靠谱,可仔细想想,他爹娘再蠢还能蠢过他二叔二婶?

  就魏二牛和小杨氏那个组合,这俩生下来的娃儿,还能跟聪明挨着边儿?

  都说矮子里面拔高个,搁在这个家里,就是一群傻子里勉强挑出个聪明人。

  “窝头啊,这个家以后还得靠你啊!”杨冬燕面露凝重的拍了拍窝头的小脑袋,目光里充满了怜惜。

  作者有话要说:  杨冬燕:家里最傻的俩傻子生的娃儿,能聪明?

  蠢作者:表哥表妹生傻子……你想开点儿→_→

第020章

  窝头他什么都不懂, 他还是个只知道吃吃吃的三岁孩子。

  不过,他以后总归是会知道的。

  且说办席这事儿,等到了正日子, 一大清早天还没亮,老魏家就忙活开了。光他们家忙活还不成, 毕竟杨冬燕干不了啥活儿, 小杨氏又怀着孩子,还是隔壁魏大嫂带着她的儿媳妇们过来帮忙,总算一切顺利没出岔子。

  确切的说,也出不了什么岔子的。

  乡下地头考虑到春耕秋收,一般办席都会选择秋收之后过年之前这段时间里。尤其是办喜事,多的是秋收以后开始相看,定下来了就紧赶着办了酒,虽然也有拖到来年再嫁的,但着急的人家也有,都想赶在过年前给家里添口人。

  可饶是办喜事的席面, 也比不上老魏家这一回办席。

  光是镇上酿酒坊的招牌杏花酒, 老魏家就买了三坛子。横竖酒又放不坏的, 就算今个儿用不完,密封起来搁着, 下回要用了直接搬出来就是。

  还有肉, 猪肉都切成了大块的,挟一筷子能啃好半天的那种。虽说跟萝卜土豆炖一起了, 但因为肉味都炖进去了,就是锅边素味道那也是很棒的。

  不光有大块的猪肉,还有肥鸡肉,几乎道道菜都是跟肉沾了边的。

  甭管外人是怎么看待老魏家的, 真相是,老魏家是由杨冬燕当家的。既然是她当家,那必然是大碗酒大碗肉,甚至肉菜都不是用盘子、大碗装的,而是直接用面盆。

  等开吃时,老魏家的亲朋好友们就看到桌上当中一个大面盆,里头全是大块的炖肉,光是看着就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

  旁边也是一溜儿的大盆子,每道菜都是分量十足,在杨冬燕看来,份量都足了,诚意自然也就足了。

  哪怕是素菜好了,像白萝卜鸡汤,那味道也是很好的。

  杨冬燕瞅着那大块的萝卜,不由的又想起了她上辈子的儿媳妇。

  王妃其实人不坏的,就是脑壳壳有点儿问题,哪怕吃个萝卜,她都非要雕成花。雕成花的萝卜会特别好吃吗?杨冬燕上辈子试过的,萝卜还是那个味儿,一点儿也没有因为雕成了花儿还变了口味。

  更要命的是,她都吃了萝卜花了,王妃那脸色哟,别提有多臭了,后来还委婉的告诉她,萝卜花不能吃,是摆来看的。

  那会儿,杨冬燕就很想问问她,你的脑袋是不是也是摆来看的?

  曾经,俩人意见很大的,还是杨冬燕在亲眼见识过了小杨氏后,愉快的原谅了王妃。王妃再蠢,还能蠢得过小杨氏?

  哦对了,小杨氏的爹娘哥嫂也来了。

  杨冬燕倒是没特别照顾那边,主要是没必要这么干。因为她哥和侄儿一来就冲到了魏家哥俩那一桌,还没吃菜呢,就三碗酒下了肚。她嫂子和侄媳妇倒是没喝酒,但吃起肉来的架势啊,简直就是狂风过境。

  饶是杨冬燕这般接地气的人,看到这个也受不了,只能庆幸借尸还魂的人是她,这要是王妃……

  大概活不过三天吧。

  杨家人吃相虽难看,不过人还是非常热情开朗的,别家丈人是各种挑剔女婿嫌弃亲家母,可他们不。逢人就夸女婿好,连带亲家母一起夸,直道当初没看走眼,闺女嫁对人了,满打满算嫁到老魏家也就一年光景,这都快胖成老母猪了。

  小杨氏:???

  突然觉得饭菜不香了。

  “妹子好福气啊!看来咱姑是真心疼你,瞧瞧你这胳膊腿儿,平常是管饱吧?一顿喝几碗粥?”小杨氏嫂子吃饱喝足后,总算是想起了小姑子,忙不迭的关心了起来。

  “我不爱喝粥。”小杨氏还是实诚的,除了婆婆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不能说外,像一些小事儿她都是随口说的,“我喜欢吃面条,鸡蛋猪油面!”

  顿了顿,小杨氏补充道:“煮鸡蛋也好吃的,蛋羹味道最好了,肉末蒸蛋是我最爱吃的!”

  她嫂子:……公爹没说错,你吃那么多,比猪肥咋了?

  小杨氏她娘还凑过来跟她咬耳朵:“趁你怀着身子多吃点儿,咱们女人啊,也就怀孩子这会儿金贵。就是你得争气,一口气生下个带把的才行!”

  “嗯嗯,娘你再吃点儿。”小杨氏一副完全没听进去的模样,瞎点头瞎哼哼,只继续埋头苦吃。

  及至妇人这边都吃完散了,还有没吃的也被人带回家了,毕竟剩饭剩菜也是难得的油水。直到此时,杨家人才知道小杨氏干了啥。

  “杨家的,你闺女可真能耐!别家都是婆婆拿捏儿媳,就你闺女,一进门就把她婆婆拿捏住了。你怕是不知道吧?她自打有了身子,就再也不干活了,还跟她婆婆说好了,每天至少一个蛋!”

  “一个蛋算啥呢?她早就吃腻了鸡蛋,后来就是隔三差五的杀一只鸡,再后来就是鸡肉也吃腻了,要吃羊肉!特地让她嫂子去镇上给她割了一块羊肉来吃!”

  “真羡慕你啊,给闺女找了户这么疼她的人家……”

  小杨氏她娘和嫂子就很懵,早先是听说小杨氏吃得好,可问题是,吃得好这是个很广泛的说法。在家家户户喝稀粥过日子的情况下,你就是每天大米粥,那也是吃得好。

  谁能想到呢?杨家人还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他们家那能耐的闺女哟,已经吃腻了米粥、鸡蛋,提前过上了富贵人家的好日子。

  反正等席面一结束,杨家婆媳俩就脚底抹油开溜了,生怕魏家人找她们要说法,怪她们没教好自家姑娘。

  男人这边因为要喝酒的缘故,吃得会相对比较慢一些,不过就算这样,早晚都是要结束的。等杨冬燕回过神来,就找不着她嫂子和侄媳妇了。

  “二牛媳妇,你娘你嫂子呢?”

  小杨氏吃够了,正坐在檐下边晒太阳边打饱嗝,闻言看了看四周:“不知道,没瞧见。”

  杨冬燕原也没指望她,只将剩下的肉菜挑好的装到了一个面盆里,本来是想给她哥和侄儿顺道带回去的,可等她抬眼一看……

  哎哟,哪来的醉鬼?

  “二牛啊,等下你把你丈人和大舅哥送回去,这菜也一并拿过去。”

  杨冬燕是服气了,心说镇上酿酒坊的杏花酒也不算很烈了,再说三坛子酒听着是很多,可一则压根就只开了两坛,二则这么多人喝呢,又不是一人喝了两坛,咋就能醉成这样呢?

  客人来家里吃席,主人家肯定不能拦着不让喝,可酒量不行就少喝点儿啊!

  只能说,杨家这蠢怕是从根子上来的。

  ……

  甭管怎么说,这次办席还是很成功的。

  不过,村里人还没羡慕够老魏家,就已经将羡慕转为了叹息。

  老魏家啊,老败家了!

  根据村里人的估算,以及魏大嫂明里暗里的打听,反正大家一致认为,这回魏家哥俩怕是至少往家里拿了十两银子,也就是十贯钱。

  十贯钱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放在他们这一带,上好的水田差不多也就十贯钱多点儿。

  庄稼人家最爱的就是盖房置地了,尤其是置办田地,对于很多人家来说,节衣缩食七八年,才能买下一亩地。可只要地多了,但凡肯下力气种地,家里至少不用再愁吃穿了。

  像魏家,在多年前分家时,由于两位老人是由魏老哥赡养送终的,他多分了一亩地。又因为魏大哥和魏大嫂都是吃苦耐劳的人,这些年来省吃俭用,在几年前又陆续置办了几亩地。

  如今隔壁魏大嫂家里,已经有足足七亩地了。

  虽说家里人口多,但壮劳力也多,哪怕谈不上有多富贵,起码粮食是足够的,即便碰上年景不好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

  农家就是如此,有地就能过上好日子,若是赁别人的地来种,就算碰上大丰年,扣除地租,到手的粮食也就堪堪够果腹。

  任谁来说,老魏家也就三亩薄田,等以后杨婆子老了,两兄弟再一分家,每人也就一亩半。

  是不至于会饿死,可有银钱在手,不是应该赶紧置办一亩地吗?最上等的水田兴许买不到,那也可以先买一亩中等田种着。

  普通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这样的,靠的就是扣扣索索的攒钱置地,存钱给儿子娶媳妇。

  结果呢?

  老魏家办了一次席,这个花费倒是不算大,考虑到他们孤儿寡母的确是受了不少亲朋的恩惠,发达了吃一顿也是应该的。

  可后续的做法,却让村里人很是看不懂。

  修房子。

  据说是家里的房子很久没修了,门窗都损坏了,冬天透风。

  道理是说得通的,可魏大牛娶媳妇之前是修过一次房子的,当然是小修,再将墙壁刷了一下,毕竟新房还是要稍微布置一下的。

  就算不提四五年的事儿,修房子对吧?那有必要将门窗全部换新吗?屋顶也要修?倒不是漏雨,说是怕冬天下雪把屋顶给压塌了。

  单单修了房子还不算,老魏家又开始做棉被、棉衣、棉裤、棉鞋了!

  用的是先前魏家哥俩从县城里买的细棉布,其实他俩还买了不少棉花,只是先前压在下边了,没瞧见。这不,其他事儿都做完了,他们就开始找人缝衣裳被褥了。

  之所以找人帮忙,是因为小杨氏不善女红,她是家里的小闺女,小时候有当娘的做事,略大一些她嫂子就进门了。当然,她也不是完全拿不了针线,可她想起来了……

  “当初是咋说的?怀孕以后我不干活儿的!”

  不干就不干呗,杨冬燕一点儿也没当回事儿,拿了一块料子就跑去隔壁找魏大嫂,回头她就带着侄儿媳妇过来做针线了。

  魏大嫂还对杨冬燕进行了灵魂拷问:“你就这么惯着她?说不干活就不干活,家里的事儿不管,这连针线都拿不了?她是怀了个孩子,不是怀了个金蛋啊!”

  “她要是会干,你就没这块料子了,县城里买的细棉布呢,做衣服可舒服了。”

  好的,没问题了。

  告辞!

  如果说,修房子、做衣裳被褥还算是正事,那么之后老魏家的做法,就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大牛啊,你买羊干啥?你家打算养羊了?那也该买小羊羔啊!”

  “二牛媳妇想吃烤羊肉。”

  “窝头他娘,你这也太宠窝头了吧?谁家买饴糖是买一坛子的?让我瞧瞧……你还买了花生糖?这是冬瓜糖?”

  “二牛媳妇想吃小零嘴儿。”

  村里人:……

  就有人忍不住找上了魏二牛,让他管管他媳妇,太不像话了,就算孕妇金贵,那也没作成这样的。

  魏二牛挠头:“我媳妇……她也挺不容易的。”

  她还不容易???

  行叭,这么作天作地的是挺不容易的。

  一般人都作不成这样!

第021章

  是挺不容易的。

  那么多口锅呢, 一个两个的往身上背,可不是挺不容易的吗?

  哪怕家里发了一笔小财,说实在的, 那也经不起这般挥霍。村里人还仅仅只是嘴上叨逼几句,不至于直白的问到人家面前。

  亲朋里头本来是可以劝的, 可有句话叫做,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前次老魏家办席,他们吃得太高兴了,之后魏家采买了一堆东西,或多或少都是沾了光了。

  就连平日里关系最为亲近的魏大嫂,也只是在询问了一番后,就此偃旗息鼓。

  早二十年前就分了家,折腾啥呢?

  如此这般,老魏家就过起了天天吃鸡的好日子。

  将做被褥棉衣的事情交给隔房侄媳妇后,杨冬燕跟方氏这对婆媳俩, 开始琢磨起了家里还能添置什么东西。

  还真别说, 在这一点上, 方氏要比杨冬燕有经验多了。

  这也没法子,杨冬燕已经太久太久没管家了。

  真要算起来, 老王爷过世后, 她是彻底撂开手不管了。可就算老王爷还在世时,因为是有大管家、管事嬷嬷等帮衬着, 实际上她要做的事情也就是看看账本。

  可惜她不认识字,看不懂账本,所以这些事儿都是交给王妃处理的,她只是得闲了问几句, 听管事嬷嬷说一下大致情况。

  而眼下,杨冬燕只恨不得能重新推翻房子盖新屋,但那是不可能的。

  乡下地头盖新屋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那不是今个儿一拍脑门,明个儿就能招人过来干活的。确切的说,哪怕真的想盖新屋,那至少也得提前半年时间,先将要用的材料给准备好了。

  横梁要上山砍,砍来的木头不能直接使用,得晾着等木头干透了。若是想盖青砖瓦屋,那还得提前跟砖窑那头打好招呼,定下要买的砖和瓦的数量……

  当然,要是只想盖泥墙稻草顶的屋子,倒是简单多了。可要是这样的话,那还折腾啥呢?老房子就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