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曜回过神来,道:“没事。可能小生眼花了,刚才好像看见篱笆那边站着一个穿皂衣的男子。

王贵的脸色倏地变了,“元少郎君,你也看见了?!!”

朱墨的脸色也变了,“啊!鬼又出现了!!”

看见王贵、朱墨的反应,元曜奇道:“欸?什么?”

王贵放下手中的书,走到元曜跟前,他望了一眼菊花丛,欲言又止。最后,他还是开口了,“元少郎君看见的……恐怕是鬼……”

“鬼?!”元曜吓了一跳。

王贵苦着脸道:“这鬼是这几天才出现的,好像还是一个读书人。他一般深夜出现,一出现就和郎君在书房里谈书论道,天亮才离去。白天偶尔能在柳树下,菊花边看见他,但一眨眼又不见了。”

朱墨也苦着脸道:“这鬼自称姓陶,我听公子叫他五柳先生。公子好像很喜欢他,把他视作良朋知己。虽说这鬼看上去没有恶意,谈吐也十分得体,但终归让人觉得害怕。”

王贵也道:“人鬼殊途,相交不是好事。一想起郎君和鬼来往,老朽就觉得愧对把郎君交给老朽照顾的老夫人。老朽劝郎君不要和鬼交往,郎君却责怪老朽侮辱他的朋友,还要老朽不要干涉他。老朽是一个仆人,也不能多说什么。元少郎君你去劝一劝郎君,让他不要再和鬼来往了。”

“姓陶……五柳先生……”元曜又一次张大了嘴,王维遇见陶渊明的鬼魂了?!刚才,站在菊花丛边的是陶渊明?

就在元曜吃惊,王贵叹气的时候,王维午睡醒来,穿着一身宽松的长袍走出来。他打了一个呵欠,伸了一个懒腰,吟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元曜笑道:“几日不见,摩诘又得了两句桃源诗。”

王维这才看见元曜,他有些意外,有些高兴,“轩之,你怎么来了?朱墨,有客来了,你怎么不叫醒我?”

元曜笑道:“小生也没有急事,所以没让朱墨吵醒摩诘。”

元曜来访,让王维十分高兴,他拉了元曜去书房,“轩之来得正好,我有几首新诗正想找人指点。”

元曜笑道:“指点不敢当,小生愿拜读一二。”

元曜跟着王维来到了他的书房。这是一件简单雅致的房间,门朝院落,光线明亮。一方胡桃木桌案上放着笔墨纸砚,墨正是桃核墨。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淡雅的山水画,两幅书法字帖,靠墙的书架上堆着一些竹简和书册。窗户对着后山,窗下放着一个莲花形状的青铜香炉,香炉中溢出一缕缕清雅的水沉香。

王维和元曜席地而坐,王维翻出最近新写的几首诗,元曜读了,夸赞了几句。

元曜问王维,“摩诘,桃花源那首诗写得怎么样了?”

王维摇头,“还未写完。”

元曜又问道:“听说,摩诘最近在和一位鬼友交往?”

王维笑了,兴奋地道:“没错。轩之猜猜他是谁。”

元曜道:“听说,摩诘叫他五柳先生。他不会是写桃花源的陶渊明吧?”

王维神秘一笑:“轩之猜对了,这位鬼兄就是陶渊明。他晚上会来,我将他介绍给轩之认识。”

“他真是五柳先生的鬼魂?”元曜吃惊。

王维道:“千真万确。”

“摩诘,你是怎么遇见他的?”

王维拿起桌案上的桃核墨,道:“五柳先生就栖身在这一方桃核墨中。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前天晚上,我坐在这里磨桃核墨,准备写桃花源的诗。我脑中想着桃花源,口里念着五柳先生,他就出现了。五柳先生高洁端方,学识渊博,是世间难寻的良师益友。我与他一见如故,彼此十分投缘。”

元曜道:“能够得到一位知音,即使是非人,也是幸事。”

今天无法回城,元曜留宿在王维的别院中。弦月升起,灯火如豆,秋天山野的晚上有些寒冷,王维和元曜生了一炉火,坐在书房中温酒闲谈。

元曜捧着一杯温酒,心中有感,吟了一首诗:“夜闻更漏缺,风送芦花雪。寒浸八尺琴,樽浮半轮月。”

“这首诗很应景,应当写下来。”王维笑道,他在砚台中滴入清水,磨开了桃核墨。随着一阵墨香弥散开来,元曜白天看见的皂衣男子——陶渊明在黑暗中渐渐浮现出身形。

元曜张大了嘴巴,目不转睛地盯着陶渊明。

王维高兴地道:“五柳先生,您来了。”

陶渊明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作了一揖,“又来叨扰了。”

“哪里的话。”王维笑道,他向陶渊明介绍元曜,“这是我表弟,姓元,名曜,字轩之。”

元曜赶紧起身,作了一揖,“陶先生。”

陶渊明也作了一揖,笑道:“我们白天已经见过了。”

王维给陶渊明也斟了一杯酒,三人围炉而坐,秉烛夜谈。

因为元曜在,陶渊明一开始有些拘谨,但是几句话下来,与元曜混熟了之后,就变得十分健谈了。三人联诗作对,切磋书中的学问,畅谈各地的风土人情,气氛十分融洽。

从小受母亲崔氏的影响,王维与佛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心性淡泊,喜爱清净,但是因为身为家中长子,不得不出门求取功名,出入仕途。他在长安与达官显贵相交,游走在名利场中,虽然也有朋友,但是终归难以脾性相投,心心相印。从小,王维就喜欢陶渊明的诗,也很崇拜陶渊明,如今机缘巧合,他与陶渊明成为了朋友,他们倾盖如故,非常投缘。这段邂逅的友情在王维羁旅长安的寂寞生活中涂上了一抹温暖的色彩,也让他孤独的灵魂找到了某种寄托。

陶渊明对王维也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妙情愫。他本来已经不属于人世,只剩一缕残念游荡在虚空中,但是他被他吸引,与他结缘。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灵魂和思想,所以十分投机,成为知音。

陶渊明和王维相视一笑,不用一句话,便能了解彼此的心情。

元曜喝了一口温酒,看了一眼纸上零乱的诗句,笑道:“摩诘还是没有写完桃源乡的诗呀。”

陶渊明哈哈大笑,“摩诘欠诗,应当罚酒。”

王维苦恼地道:“我从未见过桃源乡,无法动笔。五柳先生,您能带我去桃源乡一游吗?”

笑容从陶渊明脸上消失,他叹了一口气,沉默了。

元曜和王维面面相觑,气氛一下子陷入了沉闷。过了许久,陶渊明才开口了,“其实,我从未去过桃源乡。”

王维奇道:“那五柳先生笔下的桃源乡……”

陶渊明悲伤一笑,“我死了之后才知道那只是一场虚妄的梦。世界上根本没有桃源乡。”

王维一愣,继而道:“不,世间有桃源乡,我将去寻找它。”

灯火下,王维神色坚定,眼神明亮。

陶渊明望着王维,笑了,“如果摩诘找到了,记得带我去看你的桃源乡。”

“好。”王维答应。

“一言为定。”陶渊明道。

不知道为什么,元曜在这一瞬间有些触动,也许世间真有桃源乡,因为王维相信有,而陶渊明相信王维。

二更时分,砚台里的墨汁用完时,陶渊明消失了。王维和元曜同榻而眠,一夜无话。

第二天,元曜在王维家呆到中午,就准备回城了。王维道:“重阳时,轩之可以和白姬姑娘一起来此赏菊饮酒。”

元曜答应了。

王贵悄悄地问元曜,“元少郎君可曾劝郎君不要与鬼来往?”

元曜道:“贵伯不必担心,五柳先生没有恶意,他乃是饱学之士,端方君子,摩诘和他来往,正好可以增长学识,修磨品性。”

王贵欲哭无泪,“元少郎君,你也被鬼蛊惑了。”

元曜找王贵讨了一个竹篮,在王维的篱笆下采了一些菊花,又摸去他家的后山上采了一些野生的茱萸。吃过午饭之后,元曜提着竹篮告辞回去了。

元曜回到缥缈阁时,已经接近敲下街鼓的时候了。元曜走进缥缈阁,他发现大厅里,里间中都没有人,但是后院传来一阵吵闹喧哗声。

元曜心中纳闷,飞奔到后院,但见白姬坐在回廊下,托腮望着古井边,耳朵里塞着一团青草。

古井边,水桶翻倒,一个蒸笼散落在地上。离奴双手掐腰,唾沫横飞地和六个人吵架。那六个人三男三女,均穿着墨青色的衣服,他们愤怒地围着离奴七嘴八舌地说着什么。因为声音太嘈杂,元曜听不清他们在吵什么,心中很奇怪。